新歲鄉心切 獨愛鄉間夜

新歲鄉心切 獨愛鄉間夜

春節到了,又要過年。可在我心中,永遠嚮往的是在農村老家過年。

離開故鄉四十多年,年年在城市過年,總覺得,年景年年相似,年氣兒淡淡無味兒。

初一是大年第一天,可走上街頭,十分冷清。往日熙熙攘攘人流不再,車水馬龍無影無蹤,小商小販早已遁形,整個城市像座空城,冷冷清清,毫無生氣,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空寂。 不禁想起兒時農村過年,雖然物質生活水平有限,但那濃濃的年味兒、融融的親情、熱鬧的年俗,總是讓人彌久難忘,回味無窮。

新歲鄉心切 獨愛鄉間夜

老家農村的過年,其實從臘月就已開始,整個正月都在過年。記得老人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板著指頭數到年”。年前最重要的是擇日祭祖。根據村裡祠堂碑文記載,盧家祖先盧綰,乃江蘇沛縣豐邑人,與漢高祖劉邦同村同日所生,與劉邦同創大漢偉業,被封為“長安候”、“燕王”。漢高祖十二年,因讒言所害,漢景帝中元六年其後人流落京畿,最終落戶我村(北徐寨)。鑑上原由,村民對每年祭祖尤為重視。總是選擇吉日大張旗鼓在祠堂內禮儀禱告,上祖墳吹打祭拜獻禮,迎先靈迴歸祖祠奉香,一同過年。年後要以相同儀式恭送先靈回位。這一活動,聲勢浩大,及早的發動了年氣兒,同時也恰如其氛地提示鄉民,一歲將盡,年關近臨。既為同祖同姓,理應同心同德、歷心歷志,人人以禮為重,鄰里和諧相處。

新歲鄉心切 獨愛鄉間夜

由臘八開始,大人們陸續籌備年貨、掃房祭灶、殺豬宰羊、蒸禮饃蒸包子、炸油餅炸果子、燉肉蒸碗甜盤子、乾貨花生和瓜子兒,水果點心酒罈子。孩子們每到此時都異常興奮,也特別勤快聽話。樂呵呵地幫助大人將全屋打掃得乾乾淨淨。屁顛屁顛兒的跟著大人四處釆購年貨吃貨。因為,男孩兒總是想以此博得大人好感,順便買點自己喜歡的私貨:炮仗、嗞花、玩具什麼的。女孩子總會為漂亮的花衣、頭繩、手絹兒纏著爸媽撒嬌相求,而且總會在這個年末特殊喜慶氣氛中“得願以償”。可以感受到,臘月裡的忙碌,是一種無以名狀高興的累,難以抑制興奮的忙。

新歲鄉心切 獨愛鄉間夜

到了大年三十,農村不同城市,先要將熱炕燒好。因為年三十全家人熬夜守歲,全部要擠在這個大炕上團團圓圓相聚相敘、快快活活邊吃邊諞。燒火炕可是個技術活。先以玉米杆硬柴燒滿炕底面,然後將其散撥四周均勻,最後用半溼麥糠覆蓋萎實,這樣大炕整夜都會恆溫暖熱,整個屋內溫適宜人。除夕上燈之前,滿街美食香味四溢,家家門口紅燈高掛,戶戶春聯喜氣盈門。在這一年一度的歡聚時刻,再遠的人也會趕程回家,再忙的兒女也會聚家團圓。一家人的年夜飯,老人兒孫齊聚華堂,親情鄉情情酣意暢。杯杯美酒,酙滿闔家溫馨,聲聲賀歲,盡顯家道興旺。舉杯換盞方興未艾,迎接新年鋪天蓋地的炮竹聲驟然聚響,這時候,孩子們坐不住了,結伴紛紛跑出屋,迫不及待的將自己早已準備好的鞭炮、花炮點燃。各種炮響聲聲不絕於耳,夜空禮花連連綻放,為喜慶的星空寫滿了経年的辛苦和來年的期盼。而孩子們卻相互指點,總能從美麗的夜幕讀出忒多甜蜜的希冀和夢想。

新歲鄉心切 獨愛鄉間夜

大年初一,這是孩子們最為期盼的大日子。起床後,各自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在鏡子旁喜滋滋的活蹦亂跳。父母親用欣慰的目光看著他們,用同樣甜密的聲音發出號令:“孩子們,快來呀,拜年啦——”!嘩啦啦一陣風,兄弟姐妹吵吵鬧鬧爭相磕頭,聲聲祝福連綿不斷,五花八門笑聲連天。當各自領到壓歲錢,頓時點數藏掖亂作一團。吃完年早飯,鄰里鄉親見面時笑顏捐手拜年賀歲,孩子們迫不及待各自展示自己的新鞋新衣,還有一沓沓嶄新的壓歲錢。

走出家門一看,左鄰右舍大門貼的對聯、年畫五彩繽紛,金字墨香滿滿春意,窗花剪紙吉祥喜氣,家家門前燈籠紅,戶戶楹聯競春風,讓人無形感染,心悅情暢。

新歲鄉心切 獨愛鄉間夜

新歲鄉心切 獨愛鄉間夜

突然間,村中大操場鑼鼓喧天,一道“緊急風”式的歡快《喜慶鑼鼓》,把大年初一不出門的男女老少全都召集到一起看熱鬧。首先是鑼鼓打擊樂比賽,聲威震天。你方戰罷我登場,一隊更比一隊狂。絕活、獨活比高低,編排組合齊亮相。緊接著是各項武術表演,長拳洪拳拳震陝甘,太極八卦氣吞河山。各項表演引人入勝,贏得觀眾陣陣喝彩。下面是由本村能人競秀的踩高蹺表演。踩高蹺可是門藝術活,人不但要依靠兩根高高的柳木腿走路,還要按照各種戲文人物角色畫妝更衣,按臺步招勢亮相表演。其間還有鄉俗典故人物小品式的滑稽表演等。由於是街坊鄰里、熟人熟戲,免不了觀眾起鬨打砸撩炮,相互打趣互動,引發滿場轟笑。按照慣例,這只是鑼鼓社火隊伍的開場表演,此後要逐門挨戶拜年。鑼鼓社火隊伍每到一家,換首曲牌,專為該家演奏喜慶摺子。這檔口家中主人高揖雙手感恩鄉俚鄉鄰經年關照,併為鑼鼓隊贈封新春禮包,以示感謝,引得眾人齊聲喝彩。此種別致活動走遍全村,涉及全村各戶,引發人人共鳴,一時將初一年氣兒推向高潮。由於鑼鼓隊、高蹺隊紅紅火火的表演,各家各戶的參與和孩子們、看熱鬧的一路隨行,無形中成為了全村式的集體大聚合、大流動、大拜年,贏得家家支持,人人點贊。約定俗成的成為獨特的農村年節喜慶鄉俗,讓人身在其中,樂在其中,品味其中,感動其中。

新歲鄉心切 獨愛鄉間夜

初二開始,家家戶戶要走親戚,我也該回城了。可是我知道,在農村,過了初五才開始有更熱鬧的自樂班、耍社火、演大戲、燈籠會、鬧元宵……,他們的年,會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把人們累積一年的情感、希望、喜慶狂歡延續到無所羈絆的淋漓盡致。而我,僅僅過了三十和大年初一,不得不回到完全不一樣的城市,度過一種完全不一樣的年景。

坐上回城的車,總有一種將人從戲院薅出劇場,把人從快樂列車推下站臺的失落、失望之感。

離開農村,如今的過年,沒了炮竹聲,沒了鄉俚情,沒有了大熱炕,沒有了“狂歡節”。一臺乏味的春晚節目,代替了全家的溫馨歡聚,一部冷冰冰的手機,掩沒了熱炕的親情交流。這一刻,我突然有了親情、友情、感情、鄉情情情糾結,家人、外人、男人、女人人人自顧的冷冰冰的感覺。

新歲鄉心切 獨愛鄉間夜

雖然想起詩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境,卻面對現實卻油然而生咫尺天涯的穿越。

還是老伴兒說得現實,“ 城市、農村過年,各花入各人眼。各有特色,其實都不錯”。我拉著臉,繞了好大的彎兒終於用唯物辯證法說服自己,這可能與個人的年齡、經歷、環境有關吧,存在決定意識。你身處天南地北不同環境,總會因此對過年的感受、氣氛、要求有所不同。人若苛嚴,無以坦然,人若安然,處處過年。

無論你在何處何地,無論你是得意失意,只要你有過長長的生活經歷,懷有一顆寵辱不驚的樂觀、知足感恩之心,我想,你甚至會視平安如過年,視健康為過年,視每日的陽光、微風、粗茶淡飯如過年。你會從如今的過年之中,品味出全新的、特殊的、濃濃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