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麗塔誕生——回味日本動漫的嚴肅時代

自春節檔《流浪地球》一飛沖天成為中國影史票房記錄第二,到《戰鬥天使:阿麗塔》趁勢熱映,2019年開春,中國觀眾是在濃郁的科幻氛圍中度過的。

而對於我來說,從1993年在街邊一家光線昏暗的小書店邂逅《戰鬥天使》原著漫畫——《銃夢》至今,這本日本經典機械戰鬥漫畫已陪我走過二十六年人生(至今仍在連載)。

阿麗塔誕生——回味日本動漫的嚴肅時代

《銃夢》漫畫版1991年開始發表,作者木城雪戶(港臺版譯名木城幸人),與大友克洋、士郎正宗被譽為日本“機械動漫三傑”。好萊塢科幻電影巨匠詹姆斯·卡梅隆是《銃夢》的鐵桿粉絲,從1999年拿下版權,到2010年傳出確切消息投拍,漫畫忠粉們等待這部電影近20年。

《戰鬥天使:阿麗塔》的創作,在高度忠實於原著故事的基礎上,運用已無所不能的電腦特效技術對漫畫進行了電影化呈現,這部影片的特效是完美的,可以說,在這二十多年中,我對漫畫原著的任何現實想象,都沒能超過本次電影帶給我的觀感。

阿麗塔誕生——回味日本動漫的嚴肅時代

運用特效塑造的機械改造人形象,最讓我歎為觀止的不是女主角,而是這位仁兄——沙勇,神還原啊

同時,也有影評指出,《阿麗塔》始終是成為了一部科幻動作大片,而未能承載原著《銃夢》對人類社會真實歷史的隱喻,對真實善惡的辯證思考與討論,對真實戰爭災難扭曲人性的殘酷呈現……

我對此的理解是:首先科幻動作影片的製作以娛樂為目的,在使用了原故事框架、人物設定同時,考慮到全年齡層接受度,以視覺呈現為主要表達手法,以特效為主要觀賞亮點。因此,這樣一部影片是無法承載原著更多深層內容的。

第二,任何經典作品的誕生,都離不開當時所處的創作氛圍和同時代其他優秀作品的共振效果。而《銃夢》第一部誕生的時代,是上世紀80、90年代,一個日本漫畫百花齊放,並且寫實、深度題材佔相當比例的“嚴肅時代”。

嚴肅時代的源起

在對日本動漫發展的研讀與探尋中,最令我觸動的場景,莫過於二戰末期,東京被轟炸成一片廢墟,年幼的宮崎駿望著殘破的城市,戰爭破壞的慘烈深深印刻在他的心中。如果說宮崎駿對飛行器的痴迷來自於家族影響,那麼貫穿他多部經典作品中對於戰爭、環境破壞的反思,則來自於幼年的記憶。

1970年代,宮崎駿在加入東映映畫之初就與高畑勳一起,把製作人自己強烈的個人風格帶入動畫作品之中,開啟了日本動畫個人表達時代。而東映映畫自成立之初訂立的三個創作原則:製作長篇動畫電影;面向青年觀眾人群(而非兒童);塑造具有移情作用的主人公角色——再結合宮崎駿反戰、深刻揭露人性的創作意圖,就誕生了《風之谷》這樣情節緊張刺激、主人公風格鮮明、寓意深遠的動畫作品。

阿麗塔誕生——回味日本動漫的嚴肅時代

少女主角與飛行器,改變了整個動漫產業

自此,宮崎駿成為日本動漫發展座標的X軸,而作為Y軸的手冢治虫,代表作如《鐵臂阿童木》,同樣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反思。正因為如此,無論師承宮崎駿、手冢治虫二人,或是深受他們作品影響的後輩動漫作者,紛紛把創作嚴肅題材、具有責任感、具有現實意義的動漫作品當成一種目標,這與同時期全世界的文學作家、電影創作者是同步的。

自戰後開始進入發展軌道的日本動漫產業,在70、80年代,以及90年代之後,伴隨經濟騰飛分別經歷了兩次發展高潮。而在當時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出生成長的70、80後一代,最早接觸到了這二三十年中的優秀作品。

宮崎駿的同代人,日本著名漫畫家安彥良出道於手冢治虫的“蟲製作所”,是《機動戰士高達》早期主創人員,籍由這部作品引領日本動漫走向世界。與高達天馬行空的科幻想象,激烈刺激的太空戰鬥不同,安彥良和的個人作品卻主要是嚴肅、嚴謹、深刻的歷史題材。我小學時代讀到的《金星戰記》還算是科幻戰爭主題,而在高中、大學才陸續讀到的《大國主》、《雅利安》,可算是歷史小說,而《尼祿》、《貞德》、《耶穌》三部漫畫則在精美的畫風、嚴謹的歷史腳本創作基礎上,進入到了宗教探討,被稱為“基督與反基督三部曲”。

阿麗塔誕生——回味日本動漫的嚴肅時代

我對日本歷史的瞭解,大多來自這本漫畫……

在大學期間讀到的浦澤直樹漫畫作品,則讓我堅定認為漫畫是可以與小說、電影一樣對歷史、社會、人性等課題進行解讀和分析的工具。生於1960年的浦澤直樹,憑藉《20世紀少年》、《怪物》等眾多優秀作品,成為90年代後引領日本漫畫走向世界的代表人物。《20世紀少年》改編真人電影於2008年上映,據稱,巴黎舉行首映式在當地引起的關注超過了奧巴馬贏得美國總統選舉。

阿麗塔誕生——回味日本動漫的嚴肅時代

沒看過這部漫畫的人生,是有遺憾的~

而對中國青少年影響巨大,被稱為直接帶動了中國籃球運動普及的大神井上雄彥,也在技藝爐火純青之時開始連載歷史題材的《浪客行》。寫實風格、對日本歷史事件、傳統文化進行紀錄片級再現的《浪客行》創作之艱鉅,讓井上雄彥近乎崩潰,不得不中斷連載長期休息。

阿麗塔誕生——回味日本動漫的嚴肅時代

追求技藝的盡善盡美,在這《浪客行》可以看到井上雄彥自己

而就像伊藤潤二這樣的鬼才漫畫家,以恐怖的故事及令人頭皮發麻的畫面細節嚇尿了全球讀者,竟也開始創作《憂國的拉斯普金》這樣的純政治題材漫畫。

阿麗塔誕生——回味日本動漫的嚴肅時代

這詭異的畫風十分適合政治題材啊

正如我在上文所判斷,80、90年代是日本漫畫作者把創作嚴肅題材、具有責任感、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當成目標的時代。

阿麗塔誕生

1991年開始連載的《銃夢》,正是誕生於名作頻出、百花齊放的“嚴肅時代”。《銃夢》是賽博朋克風格的機械戰鬥漫畫,日版和中文版主人公名為加里,英文版改名阿麗塔。

漫畫故事的開端並沒有進行任何宏大的年代背景介紹,讀者與剛剛甦醒的主人公一樣,對這個廢土世界一無所知,驚訝於鐵渣街的荒廢凋敝、殘酷生存法則,對生命及其他一切權利的漠視。

這樣的故事設定及其後展開的精彩情節,使得《銃夢》脫穎而出,成為木城雪戶最成功的作品,並持續連載,被改編為日版動畫電影、製作成主機遊戲。

阿麗塔誕生——回味日本動漫的嚴肅時代

《銃夢》主人公加里在作者引導下,不斷進行著辯證思考,她遇到每一個角色的“好”與“壞”,都有著充分理由,與殘酷的環境息息相關,而她的個人選擇也充滿了因果玄機,終將在故事發展中受到反饋或反噬。

拒絕任何人物臉譜化,是《銃夢》第一部成功貫徹始終的原則。

這也是為什麼部分影評和漫畫原著粉對於本次《阿麗塔》電影改編中,女主人公過於快速的蛻變成長,同時又要陷於好萊塢式戀愛的情節安排感到失望的原因。

而實際上,當我們再次把目光投回到漫畫創作環境,進入21世紀以來,全世界的文化藝術創作逐漸從對戰爭、戰亂、人性反思主題中走出來,年輕一輩漫畫作家更願意思索和分享自己的個人人生體驗。日本動漫產業持續工業化、娛樂化,傳統的文學藝術屬性、對世界歷史政治的關注逐漸降低,趨近於零。

我們於是明白,“嚴肅創作”時代的結束似乎不可避免,加里的隱退和阿麗塔的誕生,也不可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