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小,犯錯也應該被將就,這些教育誤區你中招了嗎?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當孩子有壞毛病時,

往往根源在於家長沒有及時培養孩子好習慣,

結果孩子常跟大人唱反調。

其實孩子的教育往往不是在教育孩子,

而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孩子還小,犯錯也應該被將就,這些教育誤區你中招了嗎?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做出正確的引導和示範,真正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中總結經驗與教訓,實現自我成長。

今天想要和大家來聊一聊在中國教育環境中,父母最容易陷入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

孩子的教育,是學校起關鍵作用!

學校的教育屬於一個知識的豐富,只能教一些東西,而育實在是一個人思維,心智,為人處事方面的東西,是一個人的品性人格。

所以教育的重頭戲是在家庭教育,而不是學校。

父母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孩子們也都會一五一十的牢記著,模仿著。父母的言談舉止不論好的、壞的還是善的、惡的,他們全會當做信息儲存在腦海裡,看一樣,學一樣。老師想要費力糾正學生的不良品行,卻由於父母的不良教育在學生思想觀念裡紮根而缺乏有效的作用。一旦學生受其父母的不良影響而形成不良性格,哪怕老師再努力,再施教,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用處。由此可見,父母的教育威力要遠大於老師。

孩子還小,犯錯也應該被將就,這些教育誤區你中招了嗎?

除了德育,在學習知識方面,家庭不配合學校的教育,學生的學習現狀也會成為辣手的問題。老師給學生灌輸了知識,而父母假如在家不管不問,任孩子自我放縱。那麼,孩子在課上學習的內容,因在家沒有得到加深和複習,過不了多久又會全部還給老師,教了等於白教。從這點來看,家庭教育還是要比學校教育重要。

孩子的健康成長,學校教育是一方面,而家庭教育則是另一方面,兩者缺一不可。而根據未成年人生活和學習的特性,父母應該更要重視家庭教育,它也是孩子的基礎教育,對其今後的人生髮展至關重要。

誤區二

乾淨衛生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個是我們要講到的好奇心,這裡涉及了父母的第二個誤區。

在孩子眼裡,世界很奇妙:

樹為什麼會長葉子?

小鳥為什麼會飛?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太陽為什麼會升起和落下?

……

孩子還小,犯錯也應該被將就,這些教育誤區你中招了嗎?

他們對每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物都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想將它們弄明白,這就是求知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容易對新鮮事物或事件產生好奇心,從而激發其學習新鮮事物的興趣。對新知識得接受能力也會隨著好奇心的強弱而改變,好奇心越強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就會越快。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中激發其好奇心是讓孩子輕鬆接受新鮮事物和學習新知識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

比如,外面下雨了,孩子很好奇,爸爸正要抱著孩子出去看看,媽媽就說:“去幹嘛,衣服又要弄髒了,不怕孩子感冒了嗎?”你看,我們總是在意這些問題:衣服有沒有髒,娃是不是被做好了防護措施等。


孩子還小,犯錯也應該被將就,這些教育誤區你中招了嗎?


就像生活處處是學問、教育無處不在一樣,培養孩子的好奇心無需特別創設條件或環境,隨時隨地都可以培養。其實,培養好奇心的過程包含著對孩子實施教育的內容,只不過多了一層“通過孩子自發提出求知慾望並得到滿足”的內容。比如走路、逛超市、餐桌上、臨睡前都可以進行引導,家長應該把握好機會。

誤區三

孩子還小,犯錯也是應該被遷就的!

第三個誤區是許多父母不願意懲罰犯錯的孩子時所抱持的態度。

本質上,這和“規則意識”相關。而“規則意識”這個概念,在西方文明裡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們說社會規則的一個重要代表,那就是法律。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懂得規則,便是懂得自我保護;懂得規則,便是懂得人與人的邊界與尊重,這對孩子未來適應現實社會非常重要。

孩子還小,犯錯也應該被將就,這些教育誤區你中招了嗎?

孩子們都會犯錯,一味的遷就孩子並不是正確的選擇,有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懲罰來規範孩子的行為。家有家規,懲罰寶寶是糾正孩子錯誤的方式之一,但是這裡說的懲罰不是平時理解的打罵孩子,而是科學的懲罰孩子。

1罰坐

如果孩子很調皮,一直吵鬧不休或者和他的兄弟姐妹吵架,家長可以用罰坐來懲罰他們。給孩子準備一張凳子,讓他們端坐在椅子上,並用鬧鐘設置好時間,到時間才可以站起來,這個懲罰不僅給孩子時間想明白自己的錯誤,還能鍛鍊孩子的坐姿,一舉多得。

2罰做家務

如果孩子不珍惜我們的勞動成果,在家裡亂丟東西,那麼可以懲罰孩子和我們一起做家務,讓他知道勞動的辛苦,養成愛乾淨的習慣。如果孩子比較小,家長可以只讓他們負責簡單的把物品放到原處。注意不要讓孩子做超出他們能力的工作。

孩子還小,犯錯也應該被將就,這些教育誤區你中招了嗎?

3排豆子

如果孩子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耐心,著急了就亂丟東西,買一些豆子,讓孩子把這些豆子排成規定的形狀,這可以很好的鍛鍊孩子的耐心以及手眼協調和分辨能力。

4規勸孩子

並不是所有的錯誤都要懲罰,如果孩子與同伴吵架了,家長做的第一件事應該是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走到孩子身邊給孩子擺道理講事實,詢問他和同伴吵架的原因,並幫助孩子分析他怎麼做是可以避免吵架的,告訴孩子禮讓別人是一種美德,吵架並不會讓他有任何的收穫,而謙讓卻讓他繼續有一個朋友。

這三大教育誤區,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成長的路上,試錯成本太高,父母應該謹慎對待,看似一小步,卻可能影響著孩子的整個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