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学校部官微名称变更释放重大信号,从名称变更看改革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窗外的风呼呼的刮着,深秋时节的凉意不禁让人打个冷颤。一间低矮破烂的屋子里,昏暗的灯光下聚集了十几个穷困的农民。他们内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尽管天已经十分冷了,身上仍不停的冒着汗,他们为首的人声音沙哑而又颤抖,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凄凉和悲壮!

最终18个人先后在一份文书上按下了自己的先红的手印。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也许不一定哪一天就会被抓…他们太穷了,他们太想摆脱贫困了,神州大地上和他们一样穷困而且又想摆脱贫困的农民有无数个。这件事,很多人想到了,许多人都想做但不敢做,但凡事总要有人起头。于是他们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

他们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那张按有血红手印的文书将会载入共和国的史册,即将在这片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的厚重的中华大地上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甚至改变世界的深彻变革。他们的举动引起了高层的重视,于是一场决定命运和民族未来的伟大行动开始了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四十多年的实践和经验证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正确的,是伟大的。它使长期贫困落后的中国富起来了、强起来了;它使近代以来落后于世界的东方古国大踏步赶上了开往新时代的历史列车;它使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大国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1978到2018以至将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经济特区到西部口岸…层层递进,逐步展开,深深抓住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相同一等基本原理,改革开放的步子更加稳健。

改革是全方位、全面深化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基础到高层建筑、从经济发展到民生领域、从社会治理到政府职能转变…各方面、各领域的改革有条不紊、深入推进,牢牢把握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基本原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1月25日,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官方微博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更名“中国全国学联”。

团中央学校部官微名称变更释放重大信号,从名称变更看改革

今天,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官方微信公众号由“团中央学校部”更名为“学校共青团”。

团中央学校部官微名称变更释放重大信号,从名称变更看改革

去“部”转“学”,变化虽然不大。但却彰显出共青团改革的决心和方向。

去行政化,改的不仅是名称,更是卸掉了包袱,体现出共青团将更加贴近青年、贴近学生。联系青年、联系学生、服务社会。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平台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聚集地。一段时间以来,许多高校团委纷纷建立(新媒体)工作室,借助网络平台引导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独特的学校共青团网络文化品牌。比如福师大小葵、北科大小博士、河南农大晓晓等。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也频频爆出一些高校“学生干部”摆“官威”、“搞特权”的现象。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学校部官微的更名打响了学校共青团系统持续深入改革的新年第一枪。

变的是名字,不变的是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