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寫這個文章,實在是太尷尬了。

因為我自己算是一個窮逼。

並且也還算努力。

所以就像把身上穿的“皇帝的新衣”脫下來,對大家說:嘿,這個傻叉在裸奔,身材很差,你別吐啊。

但即使是裸奔,也得寫啊。比之於丟臉,讓大家有點收穫,顯然更值得。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2012年的時候,我一個鄰居跳樓自殺了。

從7樓跳下,血肉橫飛,場面極其慘烈。

聽說消息的時候,我也去出事地點看了,當時人已經拉走了,但地上依然有血跡。

聽人說,是因為走投無路,欠了一身債,工資微薄,家庭紛爭不斷,所有人都對他惡語相向,他毫無盼頭,就跳樓了。

大家當然覺得很遺憾。

有人說,“真是傻啊,跟銀行借一點,投資一個小項目,不就緩過來了?”

還有人說,“債嘛,還不起就拖一下,家裡不和睦就出去住,怎麼至於去死?”

大家說的都有道理。

但我當時想的是,人陷入絕境,不是因為現實中的走投無路,而是因為心先被困住了。

心困住了,就看不見生路。

我自己也是窮人,太理解那種腦子走入死衚衕的感受。

記得有一回,賬上只剩89塊錢,當即覺得整個人都傻掉了。所有時間、所有注意力都在考慮錢——如何省錢,以及如何弄到錢。

為了錢,各種想法都冒了出來。

殺雞取卵式的,邊緣化的,非主流的,不計後果的,自殺式的......都湧上心頭。

可以說是很可怕了。

但也正因經歷過,所以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被困,要衝出來。要有野心,並且為野心去奮鬥,而不是為生存而掙扎。

前不久,南昌一個媽媽在地鐵上打孩子,因為地鐵票被孩子玩丟了,從地鐵上,一直打到地鐵站。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打孩子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

因為孩子會在父母的暴力傷害中,學會暴力待人,不再信任世界,甚至對人對事,都含有敵意。

但這個赤貧而憤怒的母親是無法明白這一點的。

她面對路人的指責,反覆重申一句話:“五塊錢啊,五塊錢,賺錢好難啊。”

也就是說,她眼中只看得見5塊錢,看不見孩子,也看不見教育、尊嚴、公共秩序、路人的手機攝像頭。

她的注意力,已被貧窮所牢牢俘獲。

這種家庭最大的希望,原本就在於孩子的教育。

可是,因5塊錢被母親從車上打到車下的孩子,長大後逆襲成精英?概率真的太小了。

貧窮的輪迴,階層的固化,就是這樣發生的。

前幾天我寫裸貸一文,看到因過於匱乏,選擇了裸貸的女大學生,其實內心是很複雜的——一方面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另一方面從心理學角度,也能理解當事人。

人窮到一定程度時,對匱乏的關注,會遠大於對擁有的關注。

她會只看見自己急需的。

比如手機、錢。

看不見其他。

比如漏洞,風險,危機,更大的債務。

這種心態,就是塞德希爾·穆來納森所說的稀缺心態。

它不僅會影響我們的認知能力,做出長遠計劃的能力,也會影響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識。

它會讓窮人越來越窮,節食者對食物越來越渴望,孤獨者越來越孤獨,忙碌者越來越忙碌。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再講一個故事。

一個孤獨的男人,姑且叫他大老張,30多歲,多年沒有性生活。

大老張的電腦裡,存著比正常男人更多的A片,手機裡也裝著更多的成人交友APP,會花上更多時間,去約約約。

大老張不懂得節制的重要性麼?

他懂。

但他剋制不了。

稀缺心態會慢慢腐蝕一個人的自制力。

這也是一些公司更熱衷使用已婚男士的原因之一。

因為,當性匱乏已經解決,他們就不會再投入過多精力,去琢磨這些本能的欲求,而是專注於馬斯洛需求的更高層次:自我實現。

有了這一點,他們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網易公開課裡,曾有一個“挑戰不自慰30天”的實驗。

一些男士參加了。

在此之前,大家都是自信滿滿,以為30天挑戰,不會帶來任何問題。

但結果呢?

沒幾天,你就能感到一些人狀態的變化。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到了20多天時,大家都扛不住了,滿腦子都是那件事。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其中有挑戰者直言:我感覺我成了一個動物,必須時刻與自己的慾望進行鬥爭。

同時,情緒變得更糟,自控力也同樣直線下滑。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看到這裡,你大概也理解了缺愛的人為什麼容易暴食,缺性的人容易暴躁,缺錢的人容易目光短淺。

這就是過於匱乏,帶來的副作用。

《稀缺》這本書中曾提到一個實驗。

2004年,心理學家曾對500名蔗農進行認知測試。

他們的測試分為兩個時期。

一個是甘蔗未收穫,農民們靠借債度日時。

一個是甘蔗已收穫,農民們有了錢的時期。

結果心理學家發現,在沒有錢時,蔗農的智商(IQ)分數,比有錢之後低了9~10分。

對金錢的擔憂,確實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能力。

而這種認知能力,會改變你的選擇,導致你越努力,失誤越多,與機會越來越遠。

高贊好文:為什麼有人越窮越傻?

有一個著名的經濟學故事,就是講這樣一個現象。

假如現在你面前有兩個機會:

1是給你100萬美元,2是和給你50%的概率,得到1000萬美元。你選哪一個?

窮人都會選擇1。

只有真正的聰明人,會選擇2。因為,他們看到了50%的概率的價值。

聰明人當然不是拿來直接賭,而是賣這個概率。

他可以以800萬美元,將選擇權賣給有資本承擔風險的有錢人;

或以100萬賣這個概率,但贏了,與購買者利潤平攤。

再不然,還可以稀釋這個選擇權,做成500萬份彩票出售。

窮人不懂麼?

有些窮人也懂。

但是,窮人根本沒辦法選擇。他們因為過於恐懼,會本能地抓住眼前的利益,入袋為安,放棄真正的機遇。

這個故事放在生活裡,也是一樣的。

我們也會面臨太多太多的“1000萬”,它可能是夢想,可能是機會,可能是智識,可能是商機,可能是人脈,可能是資源,可能是一種觀念,可能是一個風口。

可是,因為稀缺心態,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與之擦肩而過。

這種狀況久了,你會陷入習得性無助,放棄希望,不再有野心,導致生活越來越被動。

"type":"image","isFirst":

為了改善這一現狀,窮人該如何是好呢?

首先堅信一點:去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最緊要的事。

我們一定要堅定一個想法,那就是,最重要的事,比最緊要的事,更值得你去投入。

比如我目前要做飯,拖地,洗碗,交水電費,維修傢俱,赴朋友的婚禮,參加飯局,談戀愛,啪啪啪......但我覺得,寫作是我最重要的事,也是唯一重要的事,那我就先去做這一件。

只有這一件做好了,生活才會真正有所改善。

同理,倘若你覺得孩子的教育重要,那就讓他去上學,而不是將他的學費拿來去買食物。

倘若你想生活得更富足,那就不要去拆東牆,補西牆地借高利貸,而是好好工作,提升自己。

然後,別死心。

許多人會說,人還是要努力的,不努力,怎麼知道你不行呢。

別這麼喪氣。

這種話說多了,除了抑鬱並甘於貧窮,對我們一點好處也沒有。

芭芭拉曾在《我在底層的生活》中寫道,窮人最怕的,就是沒有野心。

野心是最後的火種。

哪怕我們此刻正置身於暗夜,它也會燃起一團火苗,告訴你,別放棄,熬下去。

熬下去,就會柳暗花明。

最後,在富足時貯備一點餘閒。

亨利·戴維·梭羅曾說:

“真正有效率的勞動者,不會整天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閒庭信步般輕鬆愉悅地處理事務。”

這是一個嶄新的思維。

他告訴我們,有效率者,不等於疲於奔命。而是管理好時間,讓時間為自己服務。

記得一個在知名報社工作的朋友也曾說過,他們編輯部裡,出色的編輯都會特地騰出時間來給自己。

這些餘閒時間,不會輕易瞎忙掉,而是用來讀書。

因為他們明白,只有讀書,人才能有可能眼光放遠,業務精進,業績更好,獲得更多。

同理,窮人在有錢的時候,不要全部吃光、花光,儲備一點資金,在真正需要的時候可以投入,而不是一次次錯失良機。

倘若你也想讓心智解放一點點,那麼,在富足時保持警覺,貯備一點餘閒,如時間、金錢、朋友、資源......以應對突發事件。

這樣或許不能拯救你於貧困,但至少,你不會被稀缺心態一直困住,腦子可以騰出來去思考其他。

貧窮的原因當然有很多。

政策的,個人的,命運的。

但我一直相信一句話,無論多糟糕的命運,都不會是絕境。只要你願意,你依然能尋找出突破口。

願你和我,都能早日尋找到出路!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