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忽略了這幾點,不管多麼“聰明”的孩子也很難有所作為

1.只重視對孩子智力的培養是不夠的

有的家長,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什麼要求也沒有,那些被視為“神童”的孩子,固然在某些智能上有超出常人之處,但在很多方面有不足,如沒有愛心,沒有責任感,沒有自控能力,以自我為中心,好享受,遇到困難就退縮。

美國著名教育家、素質教育倡導者詹姆斯·多姆生說過:“一個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熱愛真理、誠實正直的學生同僅僅是學業突出的百分學生相比,前者更有利於社會。”因此,身為家長應該明白,社會需要更多快樂而健康、能夠從事各項工作的普通人,而不是病態的天才。所以說,一個孩子健全的人格比智力超群更重要。

教育孩子忽略了這幾點,不管多麼“聰明”的孩子也很難有所作為

2.良好的人格決定人的心理健康

一個具有良好人格的人,要保持開朗的心境,熱愛生活。要認識到大千世界中真、善、美是主流,而不要只看到社會上一些風氣不正、腐敗現象,也不要因學校、家庭生活中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產生悲觀情緒。要追求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學會辯證地對待一切事物,排除精神煩惱。經常樂觀、自信,保持情緒穩定。要能正確對待自己,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面對現實,保持清醒的頭腦。要能做長遠打算,不迷戀眼前既得利益。要能友善待人,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要能做到勇於探索,頭腦靈活,跟上時代發展。要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在困難面前不退縮。

3.成功需要具備的素質

現在,許多家長認為智力發展好了,孩子學習成績就好,將來就能成材。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智力發展僅僅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部分,人格因素才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重要部分。大多成功人士的成功要素,並不僅僅是靠智商取勝,而是靠人格來取勝。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發現許多智力超常的人,卻並沒有成功,究其原因就是人格不健全所引起的。

教育孩子忽略了這幾點,不管多麼“聰明”的孩子也很難有所作為

有學者把未來人才需要的素質歸納如下:

(1)進取、創新精神。

(2)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跟上時代發展的能力。

(3)更高的思想品德和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對自己、對家人負責的高度責任感。

(4)紮實寬厚的知識基礎和基本技能。

(5)適應科技發展趨勢的合理知識結構。

(6)與科技發展相適應的能力結構。

(7)某些個人特長。(8)國際交流的語言和能力。

(9)堅強的意志品質,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能力。

(10)人際關係好,具有愛的能力,在工作中既能競爭,又能合作。

未來人才應該具備良好的人格特徵,包括高尚的道德品質、超常的認知能力、卓越的組織才幹、健康的個性風格、良好的人際協調力等。

教育孩子忽略了這幾點,不管多麼“聰明”的孩子也很難有所作為

現在家長總是過多地重視孩子生活是否優越,是不是很聰明,可是卻忽視了孩子把握人生、把握環境、控制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說,把決定一個人婚姻、工作、人際關係、事業、人生、命運的那一部分忽略了,這豈不是很可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