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人生哲學:自由的精神與成敗的博弈!

寫在前面

在我小時候還沒有接觸《康熙來了》的時候,一次在書店買書,書裡送了一張光盤,裡面是

蔡康永在北京大學的演講——《自由的精神與流浪的探尋》。我把這張CD放到電腦裡,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11,2歲的我完全被講臺上侃侃而談的自由使者所折服。後來看了他主持的更火的康熙,雖然對他喜愛更加,反而對他並沒有什麼深入的瞭解。更加讓我意外的是,幾年後我成年了。一個風趣的嚴肅的辯論節目《奇葩說》吸引到了我的注意力,因為《奇葩說》裡的蔡康永的談吐,他所弘揚的理念,他堅守的陣地讓我發現和8年前在北大演講的異曲同工,原來他一直都是那位自由的騎士和流浪的讀書人。

蔡康永的人生哲學:自由的精神與成敗的博弈!

一.默默盛開在角落,在角落開出了一朵花

我認為蔡康永一直都不是一個很主流的明星,他和市面上很多明星都不一樣。如果給康永哥冠以“藝人”身份我認為太屈才了。

他自己也承認說,如果要找一個臺灣綜藝主持的代表人物,應該是吳宗憲,而不是他自己。當然這是康永哥自己的謙虛,一個人不謙卑聽不出別人話中驕傲。康永哥的主持風格和大多數男主持人迥異,他有著天然的親和感和一點不違和的優越感,他把《康熙來了》當成自己的家,每次節目結束他會說歡迎下次來玩;他還有犀利又敏銳的雷達,康熙裡面他和小S“雙劍合併”地問嘉賓各種點到要害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看出。

蔡康永的人生哲學:自由的精神與成敗的博弈!

來自蔡康永的微博

另外,蔡康永的個人微博可所謂是現在明星微博中的一朵“奇葩”了。除了他個人節目的推廣之外,幾乎都是一些溫暖人心的雞湯小文,康永哥很少在微博裡透露自己的私人生活。幾年前,他上過一次《楊瀾訪談錄》,他也提到他為什麼這麼做。就是因為現在這社會太浮華了,每天都是各種各樣的新聞,事件,如果有一個人每天都能發一些溫暖人心的語句,每天給世界輸送一些溫暖,他覺得這樣更加有趣。

二.“流浪”遠方,探索電影別樣生活的美好

從小到大,蔡康永都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父親蔡天鐸曾經是上海輪船公司老闆,後來輪船失事家道中落,全家來到臺灣。因為蔡康永從小開始就被父輩影響到,當他發現好吃的食物,父親總會說上海的味道才更正宗;有一次在店裡,年幼的他看見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父親告訴他那位女士是曾經的青島第一美女。那時候他就被灌輸了各種美人遲暮,不許英雄見白頭;老上海的風華歲月在臺北不存在;青春可能一下子就消逝不再等等觀點。這使他迫切地希望能探索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這的就是這樣在黃昏暮時嗎?

蔡康永的人生哲學:自由的精神與成敗的博弈!

蔡康永年輕的照片!

直到大學時,他選擇唸的是東海大學外文系。開始接觸到各個地方的同學,才開始瞭解到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他熱愛文學,喜歡創作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生活。

後來他決定出國唸書時,就決定不再繼續學習寫作了,改成了電影這個方向。於是,他遠飛美國來到了UCLA,

在那裡他從電影裡學習到了很多生活素材,看到了很多一生都無法經歷的事情。

蔡康永的人生哲學:自由的精神與成敗的博弈!

蔡康永在美國學習電影的時候!

他很喜愛的一部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這部電影原來的原著小說是一位英國的數學家路易斯卡羅所寫。他喜歡上了自己正在家教輔導的10歲左右的小女孩。慢慢的,他對這個女孩的感情變成了愛戀,並且越來越深。他曾為小女孩拍過一些很不想一般10歲左右的女孩應該有的樣子的照片,照片裡的充滿了卡羅對女孩的愛戀與慾望。後來呢,卡羅為這個女孩寫了一部童話。童話裡,卡羅是男主角,那個小女孩是愛麗絲,童話裡他們的愛情感動了之後的很多人。但是第一個看到這個故事的小女孩一點都不喜歡,把它丟在了一邊。

蔡康永在看待這部電影的時候,發現卡羅在我們現在看來分明就是一個戀童的人。那這部電影就產生裡一種矛盾。天平上一邊是愛情,一邊是社會規定的道德。如果我們看了《愛麗絲夢遊仙境》,被裡面的情節感動了,覺得他們能在一起真的是太棒了。那一刻我們會覺得卡羅不是個壞人,他的愛很真。但是天平的另一邊呢,卡羅是一個不被道德容許的人,他對一個10歲左右的小女孩充滿了愛戀與慾望,他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這時候,也許有的人又覺得這份愛不能被接受。

蔡康永的人生哲學:自由的精神與成敗的博弈!

《愛麗絲夢遊仙境》!

蔡康永說過:“我在電影裡面永遠都會收到一個訊息,就是人生好像不是隻有我們被教育的這種狀況,是對的或者是值的狀況,似乎還有很多別的狀況。”他認為電影在那時候是他的人生教材,告訴了他世界上很多別的可能性,很多別人正在做的事情,而那些可能性,那些五彩繽紛的事情和我們相信的,和社會推崇的往往不一樣。

三.成功與失敗的博弈

其實在去UCLA之前,他父親一直希望他可以念金融,計算機等等專業,因為父親認為這些專業更有前途,和別人談及兒子時,可以很驕傲地說道自己的兒子在美國念高科技,念金融等等,但是蔡康永還是用他的執著說服了爸爸,出國唸了電影。

我父母之前看過蔡康永的一個節目,那是比《楊瀾訪談錄》和《魯豫有約》都要早的深度訪談節目,叫《深情指數》。這個節目如果拿到現在看,還是很嚇人的。蔡康永訪問過王祖賢,梁朝偉,王家衛,馬季等等很多現在已經很少出來或者已經駕鶴西去的成功人士。

如眾人所想的那樣,蔡康永無疑是成功的人士。但是他自己有一個自己的衡量,他認為自己還不成功。他覺得成功不應該是唯一的價值觀。如果大家都是關注范冰冰每年廣告賺了多少錢,鄧紫琪可以買多少張音樂專輯,那樣生活的趣味就會被大打折扣。成功的人生和值得過的,幸福有趣的人生其實沒有什麼關係。

蔡康永的人生哲學:自由的精神與成敗的博弈!

蔡康永和小S參加新節目《花花萬物》

他喜歡《金剛》裡面,金剛為了它愛的金髮碧眼的美國女郎爬上了美國的高樓大廈;他說他更容易被《巴黎聖母院》裡,卡西莫多那樣的“鐘樓怪人”最後擁有了美麗的愛斯梅拉達的“成功”所吸引;以及他常常在他自己的另一個節目《兩代電力公司》裡談論很多挑戰社會問題的事情,比如:墮胎,親子關係,援交,性格“娘娘”的男生會不會受欺負等等。這些都會讓我們感覺蔡康永好像是一個與社會主流價值觀不太符的一個人,但是他卻樂在其中。

《真情指數》這個訪談節目弘揚的就是成功的價值,成功的方向。蔡康永講過一句很重的話:“《真情指數》成為了鼓吹成功的共犯。”他不覺得人生一定要成功,失敗也是生活的常態,失敗的人依然可以過好自己的人生。這是他所信奉的。蔡康永愛《兩代電力公司》甚至超過了《康熙來了》是因為,《兩代》呈現出來世界是一個比較符合他所相信的世界。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想要的選擇,不需要被社會上這麼多條條框框所影響,不需要為成功和失敗制定過多的座標。

蔡康永的人生哲學:自由的精神與成敗的博弈!

康熙來了節目

四.最溫柔的騎士依然堅守自己所愛

他後來在寫了《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以後,開始和內地有更多的聯絡。直到2014年《奇葩說》的開始,我們開始漸漸認識了一個和《康熙來了》裡不一樣的康永。《奇葩說》裡的康永溫儒爾雅拐彎抹角地把他的觀點送到你心裡去,像是溫暖的溪流流淌在我們意識之間。

他曾說過:“愛情,光榮,正義,尊嚴,文明,這些一再在灰黯時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用”,我卻堅持相信這才都是人生的珍寶,才禁得起反覆追求。”

蔡康永的人生哲學:自由的精神與成敗的博弈!

一位自由的騎士一直在追逐著自己喜愛的,自己堅守的一切;一位流浪的詩人明明生活在塵世之間,卻又能不受塵世所束縛;他是我們心中的康永哥,是我們心中的那個男孩,他教了我們很多很多事。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大學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