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之舍才有非常之得(1)——紅頂商人胡雪巖官商之道

非常之舍才有非常之得(1)——紅頂商人胡雪巖官商之道

有句古話說得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誡人們不要過於逞強。爭強好勝、得理不饒人,往往容易激怒對方。表面上看,你似乎比別人強,實際上卻是缺少智慧,把對方推到了與你完全對立的位置上。

面對選擇:人生由自己做主

要想闖出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就要擺脫其他人的控制,自立門戶。要不胡雪巖怎麼會說,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麼好漢?自己都沒有辦法做主,怎麼可能建立不一樣的事業,怎麼可能管理別人?

胡雪巖深深地明白這一點。他的成功和他膽大妄為的個性分不開。正是信奉這句“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麼好漢”,他才會在沒經過任何人允許的情況下,就私自挪用錢莊裡的500兩銀子來接濟落魄潦倒的王有齡。即便當時胡雪巖只是個小小的夥計,但將來必定會離開別人的屋簷,開創自己的事業。

王有齡在胡雪巖接濟以後,買通了官場,順利回到了杭州,很快得了一個浙江海運局坐辦的肥缺。王有齡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一回到杭州就四下尋找因為接濟自己而丟了飯碗的胡雪巖,即使是自己當時的力量還有限,可是一定要幫助胡雪巖渡過難關。

按照王有齡的想法,胡雪巖是可以幫他做事的。先在他的府裡謀個差事,等到時機成熟了,就可以捐點錢也買個官來做。其實,王有齡不知道,在他發跡了以後,如數歸還了錢莊的錢,已經洗刷了別人對胡雪巖的看法。胡雪巖為錢莊挽救了這樣一筆錢,也算是立了一功。所以,錢莊裡的“大夥”已經給胡雪巖補上了他離開的這段時間的工錢,並提出讓出自己的位置來拉胡雪巖回來。

兩條路擺在了胡雪巖的面前。可是,他哪一條路都沒有選。混跡官場不是胡雪巖的興趣所在。與那些官員們鉤心鬥角,他就要勉強自己融入官場的黑洞裡;幫王有齡做事,他不能推辭,可是這也僅僅侷限於朋友間的幫忙而已,他絕對不會到王有齡的府上去當差;回錢莊,儘管可以重操舊業,但是套用胡雪巖自己的話說,那是“回湯豆腐”,也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回去可能被升做“大夥”,可是不管自己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成為老闆,不能事事自己做主。

“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麼好漢?”此時的胡雪巖心中早就做好了打算,他要一手創辦自己的錢莊,幹自己的事業。儘管現在手頭上還沒有幾兩銀子,可是他相信,憑藉王有齡以後的影響力,套用官府的幾千兩銀子把錢莊的架子支起來,到時候再如數歸還,一定不成問題。而以他胡雪巖多年來的經驗和本事,他的事業必定會發達起來。

這就是自立自主的氣魄,一種在商場中自立門戶,敢闖敢拼的品質。如果一直希望生活在別人的屋簷下,從別人那裡得到庇護,那麼永遠也不會成長起來。外面的風雨也許過於殘酷,可是隻有親身經歷了,才能練就一身抵抗力,才能改變原來“弱不禁風”的自己。有很多人,躲在父母的羽翼下,習慣別人為他遮風擋雨,這種人都不會有很大出息的。因為一旦當他們不得不依靠自己,不得不動手去做,或是在蒙受了失敗之辱時,他們就會找不到了方向。而獨立自主的人,面對這樣的情況,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揮出驚人的能力來,將困難征服,將挫折踩在腳下。

飛出“金絲籠”變成獨立的“雄鷹”,這是所有成功者的做法。堅持你的立場,不盲從他人的主張,才會得到真理的眷顧。

蘇格拉底教導弟子從來都不是直言相勸,而是把深刻的道理寓於典型的事例中,讓弟子們自己去體會。

有一次,眾弟子向他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照例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大家坐下來,他用手指捏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味道。”然後,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味兒?”

有一位學生舉手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甜的味道!”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們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過了片刻,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當中,他讓每位學生都嗅一嗅蘋果。這一次,除了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微笑著。可是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個假蘋果,什麼味道也沒有。”

人都有一種從眾的心理,面對外界事物做出判斷時,儘管一開始擁有自己的主場,可一旦周圍持反面立場的人多了,甚至是呈一邊倒的時候,他就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從而心理的堤岸崩潰了,轉而改變立場。盲從竟是如此的可怕,會讓你放棄自己的立場,轉投其他,儘管真理原本站在你的一邊。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有自己的主見,要獨立思考,不要被別人的看法左右自己人生的目標。凡事聽從別人的意見來安排命運的人,他的人生必將是一事無成的人生、失敗的人生。做事沒有主見,左顧右盼,最終將會在原地打轉,一事無成。

打破盲從的軌跡,堅持自己的立場,真理才能夠眷顧你。只有這樣,才能凌駕於困難之上,成為幸福的主宰。

做生意之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古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前半句中的愛財,是對現實的描述。這世上不單單是君子,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抵抗金錢的誘惑。就算那些大聲說出或表現出視金錢為糞土的人,這輩子也離不開標有符號的紙。後半句的取之有道,才是稱人為君子的關鍵。愛財之人只有做到正當合法的取財,才叫做君子。所以,愛財之人不可恥,真正可恥的是違法犯紀,為了賺錢坑害他人的人。

做到勤勤懇懇靠自己的雙手賺取每一分錢,並將之用在正途,就成為君子。胡雪巖時常對身邊的人和合作的夥伴說“做生意還是從正路上去走最好”。雖然對待不同的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時候難免採取不同的手段。但胡雪巖一直按照自己所說的去做,“愛財之人,就要踏踏實實自己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他強調做生意需要踏實憑藉自己的雙手,堅持做生意從正路上走。不能夠只向錢看,向多看,要以道義為上,來路不正的錢絕對不拿。做生意如此,做人更是這樣。

《左傳》記載,宋襄公十五年,一個善於阿諛奉承的人拿一塊玉石獻給子罕。子罕怎麼也不肯接收。那人便花言巧語地說:“這寶貝落到您老先生手中,掛在您的身上,是最相稱最合適的呀!平凡的人是不配佩掛它的!”

子罕說:“我把不貪圖財物看成是寶,你把玉石看成是寶。假如你把它送給我,我們各自都失去了自己的寶,還不如我不要你的寶玉,這樣我們兩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寶貝。”

子罕為政清廉,以不貪寶玉的高尚情操,受到人們的普遍讚揚,傳為千古佳話。與此相反,財迷心竅的人只會招來千古恥笑。

有一個齊國人很想得到黃金。他聽到有人家藏萬兩黃金,羨慕不已他絞盡腦汁,晝思夜想,寢食難安,也沒有辦法得到黃金。

一天,他清早起來,穿衣戴帽,打扮得整整齊齊,要到市場上去碰碰運氣。市場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道路兩旁店鋪林立,貨物琳琅滿目。這個齊國人無心觀看,因為他一心只想如何得到黃金的事。走著走著,忽然眼睛一亮,他看到玉器鋪旁邊有一家金店。

只見櫃檯上擺著大塊小塊的黃金,還有各式各樣的金器、金飾,閃閃發光,黃澄澄一片。他走上前去,抓起一把黃金,撒腿就跑。金店的夥計追了上來,高喊:“快抓住搶劫黃金的強盜!”

一個官吏聞聲趕到,把這個齊國人當場抓住,官吏審問他說:“這麼多人都在這裡,你搶走人家的黃金,這是為什麼?”

他回答說:“在我抓黃金的時候,沒有看見人,只看見了黃金啊!”

多少人因為難以抵制物慾的誘惑,從而晚節不保,踏上了不歸路。人的修養是一個漫長的堅持和追求的過程,一桶牛奶倒進一杯髒水就成了一桶髒水,人一旦放棄了自己操守的堅持,就容易自暴自棄,從而拋棄自己最珍貴的寶貝。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看到有多少錢可拿,而忽視了隱藏在金錢背後重要的東西。 從生存的角度來看,金錢的重要性無可非議。然而,物質上的富有隻是表面的富有,精神上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仔細審視自己,在不斷努力中才能逐漸成長,才會發現隱藏在物質利益背後最重要的東西。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們對陽光下的財富心懷敬意,因此,陰暗中的財富自然會遭到人們的質疑。求富貴、去貧賤都應以義為準繩,以義導利,以義去惡,否則將適得其反。

戰國時代,孟子名氣很大,府上每日賓客盈門,其中大多是慕名而來的求學問道之人。有一天,孟子府上接連來了兩位神秘人物,一位是齊國的使者,一位是薛國的使者。對這兩位貴客,孟子自然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他們。

齊國的使者給孟子帶來赤金100兩,說是齊王所贈的一點小意思。孟子見其沒有下文,堅決拒絕齊王的饋贈。使者灰溜溜地走了。

隔了一會兒,薛國的使者也來求見。他給孟子帶來50兩金子,說是薛王的一點心意,感謝孟先生在薛國發生兵難的時候幫了大忙。

孟子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左右的人都十分奇怪,不知孟子葫蘆裡裝的是什麼藥。

陳臻對這個件事大惑不解,他問孟子:“齊王送你那麼多的金子,你不肯收;薛國才送了齊國的一半,你卻接受了。如果你剛才不接受是對的話,那麼現在接受就是錯了,如果你剛才不接受是錯的話,那麼現在接受就是對了。”

孟子回答說:“都對。在薛國的時候,我幫了他們的忙,為他們出謀設防,平息了一場戰爭,我也算個有功之人,為什麼不應該受到物質獎勵呢?而齊國人平白無故給我那麼多金子,是有心收買我,君子是不可以用金錢收買的,我怎麼能收他們的賄賂呢?”

孟子不收不義之財,因為他明白收受賄賂的錢財,自己就將永遠受制於人。人生的辯證法是無情的,有得必有失,想得到更多,反而失去更多。

對於錢財,可以取也可以不取,取和不取的分界,在於是否違背自己的為人處世原則。正直的人不會吝嗇接受財富,但對不義之財卻從不沾惹。

過於貪心的人不僅享受不到幸福,弄不好還會把自己的生命也搭進去。愛財之心人皆有之,而君子愛財取之正道。這樣的財來得心安理得,來得理所當然,對自己、對他人都沒有壞處,用起來自然身心舒坦,別人也無從挑剔

所以,人應該堅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為身外之物而丟棄了自己的寶貝。

還是那句老話,不義之財,取之無用。愛財之人,就要踏踏實實自己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正路求財:不做名利兩失的傻事

對於做生意,胡雪巖的一貫主張是“從正路走”。這裡所說的“正路”,就是按照正常的方式,正常的渠道,不要用“歪招”、“怪招”。做生意,不能違背大原則,什麼錢能賺,什麼錢不能賺,心裡要分得清楚,不能只顧著賺錢而不顧及道義。

我們知道,胡雪巖做生意從來不怕冒險,他曾說過:“不冒險的生意人人會做,如何才能出頭?”有時候,他甚至主張在刀頭上舔血,以獲得利益。但是,他同時也強調說,舔血之前,一定要想個停當,什麼血可以舔,什麼血不能舔,要看個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