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人物之宇文述

宇文述(547-617年),本姓破野頭,字伯通,代郡武川縣(今內蒙古武川縣)人。父盛,北周上柱國。祖先“役屬鮮卑俟豆歸,後從其主為宇文氏。”(《隋書·列傳第二十六》)

年少時就很驍勇,熟習弓馬。十一歲時,“有相者謂述曰:‘公子善自愛,後當位極人臣。’“北周武帝時,因父親宇文盛的軍功,擔任開府。”述性恭謹沈密,周大冢宰宇文護甚愛之,以本官領護親信。”(《隋書·列傳第二十六》)北周武帝除掉宇文護掌權後,任命宇文述為左宮伯,又累功升任英果中大夫,賜爵博陵郡公,不久又改封濮陽郡公。

隋唐人物之宇文述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周宣帝宇文宇文贇(yūn)病死,楊堅以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專權,著手削弱、打擊北周宗室勢力。尉遲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位望素重,恐楊堅專權對北周不利,於當年六月起兵反對楊堅。楊堅挾幼帝以號令中外,拉攏幷州李穆,送千金公主與突厥和親,消除北方威脅;加強洛陽守禦作為進討尉遲迥的戰略基地,以計部中大夫楊尚希領精兵3000人鎮守潼關。七月十日,楊堅以韋孝寬為行軍元帥,出師討伐尉遲迥,宇文述以行軍總管領步騎三千,隨同韋孝寬出征。月末,隋軍進駐河陽(今河南孟縣南),時尉遲迥部將李俊攻懷州(治野王,今河南沁陽),宇文述將其擊破,東進至永橋鎮(今河南武陟西南)東南,在此處與諸將全殲尉遲迥主力。

開皇初年,拜右衛大將軍。開皇九年(589年)正月十七日,宇文述率軍三萬人渡長江,進佔石頭城(今南京城西清涼山),配合其他隋軍發動進攻。二十日,隋軍入建康(今南京),陳朝滅亡。陳朝吳州刺史蕭瓛不降,吳人推其為主;東揚州刺史蕭巖亦據州不降。二月初,隋文帝令宇文述統軍進剿,隋刺史落叢公率水軍從東海趕來,亦歸宇文述指揮。蕭瓛在晉陵城東立柵設營,並絕塘道,以王褒守禦吳州(治今江蘇吳縣),自率大軍進入太湖,欲從背後襲擊宇文述軍。

隋唐人物之宇文述

西安城牆 建於隋初

宇文述率軍破敵軍營柵,另以一部襲吳州,王褒棄城而遁。瓛軍聞信悉無鬥志,為宇文述擊敗,司馬曹勒叉被斬,蕭瓛退保包山(今太湖中洞庭西山),又為燕榮水軍擊破。蕭瓛領左右數人藏於民家被擒。宇文述兵進奉公埭(今浙江紹興附近),蕭巖、陳君範以會稽(今浙江紹興)降,蕭瓛、蕭巖解送長安斬首。宇文述定三吳(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地),為統一嶺南奠定了基礎。宇文述破格拜上柱國,爵褒國公,賜物三千段,拜安州總管;因功拜一子開府。

晉王楊廣鎮揚州時,與宇文述交往密切,為進一步拉攏宇文述,奏請其為壽州刺史總管。宇文述為行廢立,聯結交好楊素之弟大理少卿楊約,(楊素凡有所為,都先與楊約商量後再去做。)進而聯繫楊素,楊素亦有廢立之意,遂一拍即合,共謀楊廣奪嫡之事。宇文述為楊廣奪取太子位鋪平了道路,深得楊廣器重。楊廣將長女南陽公主許配宇文述次子宇文士及,前後的賞賜財物不可勝數。楊廣當上皇太子後,隨即以宇文述為左衛率。率官依規當為四品,文帝因宇文述是太子的親家,遂將率官升為三品。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正月,拜宇文述為左衛大將軍,改封許國公。大業三年(607年),又加開府儀同三司,每冬正朝會,給鼓吹一部。大業四年(608年)七月,黃門侍郎裴矩遊說鐵勒攻吐谷渾,吐谷渾戰敗,可汗伏允率部入西平郡(治湟水,今青海樂都),遣使請降求救。隋煬帝令宇文述、觀德王楊雄統兵以應吐谷渾。伏允可汗見隋軍強盛不敢降,率眾西逃。宇文述引軍於曼頭城(今青海興海北)大敗吐谷渾,殺其眾3000餘人,乘勝攻佔赤水城(興海東南),並於丘尼川再次大敗吐谷渾,俘虜其王公、尚書、將軍二百人,歸降者10餘萬口,伏允可汗南奔雪山(今青海鄂陵湖南)。隋於吐谷渾故地設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大業五年(609年),宇文述隨煬帝西巡至金山(今托賴山),登燕支山。地處戈壁,為防止不測,宇文述每自率兵出巡。時吐谷渾攻張張掖,宇文述將其擊退。隋煬帝以功敕宇文述與左光祿大夫蘇威常典選舉,參預朝政。宇文述當時飛黃騰達,得帝親愛。隋煬帝每收到各國的貢品或美食,即刻送往宇文述府中,往返之人多相遇於途。宇文述也善於迎逢,以獲取煬帝寵幸,一時權傾朝野,隋煬帝對其言聽計從。宇文述“知人有珍異之物,必求取之”,故富商大賈與隴右諸胡人子弟爭相行賄,金銀財寶堆積如山,數不勝數,宇文述皆將其封官進級,並呼之為兒。

隋唐人物之宇文述

觀音山隋煬帝行宮

大業八年(613年)宇文述任扶餘道軍將,隋煬帝許其攜眷出征,討伐高句麗。然本次討伐隋軍大敗,隋煬帝將宇文述下獄,十一月,宇文述與於仲文等皆除名為民,並斬劉士龍以謝天下。大業九年(613年)正月,煬帝下詔再徵天下兵集於涿郡,進行二次東征。二月宇文述官復原職,不久加開府儀同三司。三月初四,隋煬帝發洛陽,再次御駕親征。行至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留禮部尚書楊玄感(楊素子)督運糧草。隋軍進展順利,正當遼東城指日可下之際,楊玄感於黎陽起兵反隋。隋煬帝大驚無奈於六月二十八日夜二更密令撤軍,並令宇文述率軍赴河陽,發諸郡兵討楊玄感。

宇文述和右侯衛將軍屈突通救援東都,來護兒還師西進,對包圍洛陽的楊玄感形成反包圍。七月二十日,楊玄感棄洛陽西進欲取關中,至弘農宮(在今河南陝縣)為弘谷太守楊智積用計牽制,耽誤三天時間,楊玄感軍到閿鄉(今河南靈寶西北文鄉)時,為宇文述與刑部尚書衛文升、左御衛將軍來護兒、右侯衛將軍屈突通等各軍假及,一日三敗。八月初一,隋軍與楊玄感在皇天原(即董杜原,在今河南靈寶縣西北)決戰,大破之。楊玄感僅率十餘騎逃往上洛(今陝西洛南東南),自知大勢已去,命其弟楊積善將自己殺死,叛亂遂平。宇文述因功被賜物數千段。

大業十年(614年)二月二十日,煬帝下詔再次徵召全國軍隊,百道俱進,三徵高句麗。宇文述奉命東征,軍至懷遠而還。

隋唐人物之宇文述

隋黃釉武士俑

大業十一年(615年)八月,隋煬帝北巡,於雁門為突厥始畢可汗 (咄吉)數十萬騎兵圍困。宇文述勸隋煬帝以數千精銳輕騎突圍,遭眾人的反對,隋煬帝沒有聽從。後各路援軍到達得以解圍。九月,隋煬帝至太原,諸臣勸請回駕京師,唯獨宇文述察言觀色,進言:“從官妻子多在東都,便道向洛陽,自而入可也。”隋煬帝聽從,十月至隋煬帝至東都。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 新龍舟成,宇文述知曉隋煬帝還想巡遊,遂議至江都遊幸,煬帝大悅,是月至江都盡情玩樂。

不久,宇文述病重,隋煬帝履使人探問,並欲親往,為大臣勸止。隋煬帝遣司宮魏氏探問,曰:“必有不諱,欲何所言?”時宇文述二子化及、智及因罪削職,閒在家中。宇文述此時對魏氏說:“化及,臣之長子,早預籓邸,願陛下哀憐之。”隋煬帝聞之淚下,曰:“吾不忘也”。大業十二年十月初六日(616年11月20日),宇文述去世,隋煬帝為之罷朝,並贈司徒、尚書令 、十郡太守,班劍四十人,轀京車,前後部鼓吹,諡恭,令黃門待郎裴矩祭以太牢(牛、羊、豬),鴻臚寺監護喪事。

宇文述墓誌2006年陝西涇陽縣雲陽鎮出土,是近年來陝西出土的具有重要價值的墓誌之一,有官修史書未載之事,可補史料之缺。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