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2019年世界變幻莫測,但你要關心你自己

工作與生活越來越緊張,晚睡早起、飲食不規律幾乎是很多都市白領、商務精英的生活日常,隨之而來的便是越來越多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時有耳聞青壯年突然猝死、中風、腦梗的消息。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心血管疾病已是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大問題,這其中就包含了"房顫"這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它不僅會顯著增加腦卒中風險,引發心力衰竭等,還給社會、患者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據瞭解我國每年用於房顫治療等的相關花費達300億人民幣。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房顫患者約有1000萬人。但房顫患者規範化抗凝治療率低,僅為28.7%。近11年房顫患病率增加20倍,房顫腦卒中增加13倍,中國成年人房顫生命風險為5:1,即每5位年齡≥55歲成人就有1人發生房顫的生命風險。

什麼是房顫?

眾所周知,正常人的心跳頻率是 60~100 次/分,這是由心臟的"司令部"竇房結控制的,所以節律體現為正常的竇性心律。 但是當某些因素使心房跳動的頻率達到 350~600 次/分,而且極不規則時,心房內各部分肌纖維就不能順序的收縮,而是在極不協調地亂顫,心房便失去了整體有效的機械收縮,也就是"房顫",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

房顫最嚴重的後果是可能導致卒中。房顫的時候,心房的有效收縮功能就喪失了,血液形成湍流,非常容易形成血栓。當血栓脫落,栓子可能隨血液循環到身體其他部位,如果造成腦梗塞或體循環栓塞,後果不堪設想。據相關報道顯示,房顫患者卒中總體發生風險是無房顫人群的5倍,由房顫導致的卒中一年致殘率超過50%,一年死亡率超過1/3,一年內卒中復發的患者超過30% 。

如何發現房顫?

房顫可以說是一種慢性疾病了,有部分房顫患者會有心跳加速與紊亂、心悸、眩暈、胸部不適、胸悶氣短等症狀,但也有很多的房顫患者是沒有任何症狀的。據上海地區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94%的受訪人群都不知曉、未用藥或拒絕用藥的問題。然而,房顫時間越長,心房結構改變也越大,治癒成功率就越低,複發率越高。在房顫導致的危害中,多數也都是可以防治的,例如每十個腦卒中有9個是可以預防的。

目前,進行心律失常(含房顫)篩查需要在醫院掛號後,佩戴一套心電監測儀器24小時,這期間不能夠跑跳、洗澡,要保持平穩的呼吸和情緒,而後返回醫院查看數據。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實際上患有陣發性房顫,但在監測的這24小時內沒有發生房顫,則極有可能得不到及時治療。

301醫院藉助華為智能穿戴設備,隨時隨地檢測心律失常

由於心律失常早期症狀不明顯、發作短暫且無規律,造成了知曉率低、主動就診難、篩查確診難,且目前的心電監測方式,篩查不便捷,成本高。隨著技術發展,可穿戴式監測為心律失常篩查開闢了道路,有效改善了傳統方式的痛點。

去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與華為合作,利用華為WATCH GT高精度PPG傳感器,結合AI算法,全天候監測,輸出心律失常篩查報告。且結合301醫院遠程管理服務平臺上60+家協作醫院,可給用戶提供心律失常篩查、確診、跟蹤隨訪的一站式服務。

用戶只需要下載心臟健康研究APP,連接華為WATCH GT,加入心臟健康研究計劃,就可以輕鬆獲得上述服務,隨時隨地檢測心律狀態。

都知道2019年世界變幻莫測,但你要關心你自己

心臟健康研究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