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口相聲起源於中國,對口相聲來自於生活,這就是日本相聲

話說在1980年,侯寶林先生曾經受日本方面邀請赴日訪問,在日本他受到很多學者和教授的熱情接待,歡迎人群中還有一些人明顯不同於學者,他們對侯寶林更是格外熱情,因為在他們眼裡侯寶林算是同行,這些人就是日本的落語和漫才藝人。

侯寶林在日本期間和日本同行討論過日本落語和單口相聲,漫才和對口相聲的區別和共同之處,基本上大家都認可雙方是同行的關係。直到今天,在漢語和日語翻譯工具中,日本的落語可以直接翻譯成單口相聲,漫才則翻譯成對口相聲或者相聲。

那麼問題來了,落語和漫才真的和我國傳統相聲有那麼多相像之處嗎?

單口相聲起源於中國,對口相聲來自於生活,這就是日本相聲

先看落語

日本的落語表演形式為一人,一蒲團,落語藝人身穿和服面對觀眾講一個笑話或者典故,除了搞笑之外也有發人深省之效果。落語表演時有時候也會用上手帕或者扇子當做道具, 有時動作還會非常誇張滑稽甚至配合故事情節大喊大叫。據侯寶林先生回憶錄他還在日本見過落語中的口技表演,一位貓八先生可以不借助任何道具發出各種動物叫聲,還可以模擬風聲、雨聲、笑聲和鬧聲。這種技藝我國著名相聲老藝人湯瞎子湯金澄也會,如今可能已經失傳了。

落語表演是從三百多年前的江戶時期開始的,它的最早發源是中國。早期的落語表演所採用的素材都是明朝馮夢龍《笑府》裡的內容,後來也加入一些比如《聊齋志異》之類中國傳統文學著作裡的故事。換句話說日本落語表演更像我國的傳統相聲。落語表演的內容可分為滑稽說、人情說、戲劇說和怪談說4類。而落語也像我國傳統相聲一樣有很多傳統段子,他們有著名的“修煉五百段”之說,也就是說共有五百段傳統段子。

單口相聲起源於中國,對口相聲來自於生活,這就是日本相聲

為什麼說落語約等於我國的相聲而不是評書呢?首先,日本也有評書,叫做講談。其次落語表演時每次只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底也是個包袱,並不像評書一樣給你留個且聽下回分解的扣子,所以說落語相當於短篇單口相聲。

落語和中國傳統相聲類似的地方還有師承,落語也是講究師承關係的。落語記憶的教授也是師父給徒弟口口相傳,而日本落語藝人學習過程要比我國相聲藝人更長,學習落語的人分為見習、前座、二目和真打等級別,通常要到二目才能演出,這之前的學藝過程據說有的徒弟要學十年才能出師。

單口相聲起源於中國,對口相聲來自於生活,這就是日本相聲

有意思的是,落語在日本也是分門派的,某某門或者某某流,比如大家熟悉的日本著名演員和導演北野武,他早年就加入過日本著名落語大師立川談志的立川流,得藝名立川錦之助。北野武后來在自己的影視作品《紅鱂魚》中親自上陣扮演了自己的師父立川談志。據說演過該劇之後北野武又重新加入了立川流。

落語在電視電影出現之前在日本非常紅火,後來也有過落寞,在經過內容改革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的落語也一時非常紅火,幾乎和我國相聲同步。當時日本大街上出現了很多專門講落語的場所“寄席”。只是到了21世紀,隨著娛樂多元化,落語不可避免再次陷入低潮。

目前落語在日本的演出,一個藝人一場十五分鐘的表演能獲得報酬是五百日元左右,而觀眾觀看落語表演的門票只有四百日元左右,這個價錢和收入在中國也算相當物美價廉了。

單口相聲起源於中國,對口相聲來自於生活,這就是日本相聲

不過,隨著北野武的《紅鱂魚》和著名樂團TOKIO主演的《虎與龍》等落語為主題的影視劇熱播,落語再次引起日本民眾的關注。甚至日本動漫界也製作過落語主題的動漫《落語天女》,可見落語在日本還是有相當群眾基礎的。

單口相聲起源於中國,對口相聲來自於生活,這就是日本相聲

再說漫才

如果說落語相當於我國的傳統相聲和單口相聲,那麼漫才就相當於我國的現代相聲和對口相聲。

漫才這個詞是音譯,發音類似於manzai(滿載),和日語“萬歲”發音相同。這是由於日本漫才表演正是起源於日本人大年初一拜年時表演的“萬歲”儀式。

日本的漫才表演在明治時期逐漸成型,1887年首次進入劇場成為一種舞臺藝術。

單口相聲起源於中國,對口相聲來自於生活,這就是日本相聲

漫才和相聲的相同之處有,兩個人表演,一個逗哏(白痴),一個捧哏(吐槽),捧哏負責一本正經說事,逗哏的負責裝傻充愣滑稽表演。漫才的捧哏當然也負責翻包袱。

漫才和我國對口相聲不同之處都是小細節,首先他們沒有桌子和道具,就是兩人空手站著。其次漫才表演時間短,沒有墊話直接入活,通常一段表演只有四五分鐘樣子。再次漫才站位不一樣,從觀眾角度看,捧哏的站在左邊,逗哏的站在右邊,正好和相聲相反。

再再次,漫才基本沒有傳統段子,全是來源於日常生活中誤會、諧音等內容的新段子,講究的是新和快。最後漫才沒有師承,誰都可以說。但是漫才也有培訓學校,如吉本和人力社等,類似我國的北方曲校。

此外,由於時間限制,漫才的表演更加誇張和快速,其語速和包袱密度甚至要超過《虎口遐想》達到《打牌論》的水平。而且漫才在表演時動作幅度更大,表情更誇張,和我國相聲比較含蓄的搞笑還是有風格上的區別。

單口相聲起源於中國,對口相聲來自於生活,這就是日本相聲

相對於落語藝術的起起伏伏,漫才在日本發展相對要好一些,近些年各種漫才大賽也頻頻出現,最有名的一個是M1,大概類似我國的《相聲有新人》吧。畢竟漫才以現代語言形式和內容為主更容易吸引年輕觀眾。

單口相聲起源於中國,對口相聲來自於生活,這就是日本相聲

之前說過的北野武導演,雖然他入過落語立川流,但他出名卻是通過漫才表演,當年北野武與兼子二郎組成了漫才搭檔Two Beats獲得過NHK漫才大賽優秀獎。而2016年日本有一部漫才主題的電視劇取名《火花》,不知道是否也是在向漫才前輩北野武的《花火》致敬。

綜上,日本的落語和漫才表演基本上是各司其職各行其道。相對來說,我國的相聲則是海納百川,不論是題材還是表現形式都更加多樣化。不過不論是中國相聲還是日本相聲都體現了東方幽默喜劇藝術的相似性和相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