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孩子打扮嗎?答案是一定要!沒有外在美,哪裡看得到內在美!

我們時常聽到這麼一句話:"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在美。"這句話算是一劑"安慰"良方,曾給多少不自信的女性帶來希望,也給他們帶來了失望。

這個世界,明明就打著"內在美"的旗號"以貌取人"。

要給孩子打扮嗎?答案是一定要!沒有外在美,哪裡看得到內在美!

小的時候,婷姐幾個從不打扮,也不會打扮。因為他們生活的環境大體都是這樣,大多都認為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供得起上學,就夠了。

媽媽不打扮,孩子不打扮,有了校服以後更不打扮。

衣服姐姐穿完妹妹穿,壞了補補就好。

那時候,她很羨慕同學,就因為一根頭繩羨慕。

初中畢業以前,她一直都是短髮,每每提及想留長髮的時候,父母都是反對。

父母也沒有給她買過裙子,因為他們壓根不把穿著放在心上,只要有得穿就行。也因為他們認為愛漂亮打扮的女生成績不會太好,因每天都要有一部分時間花費在打扮上。

於是,她的愛美之心一次又一次在日復一日的短髮、校服中藏了起來。

現在的她,對自己的審美觀持懷疑態度,同樣一件衣服別人穿著都比她好看。

實際上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

尤其很多老人帶孩子的時候,特別不注重打扮,總認為隨便穿穿就好,反正一會就髒了。於是,看到哪件穿哪件。

表嬸家大部分時候都是媳婦自己帶孩子。有一回,嫂嫂外出,表嬸就給小孫子穿衣服,隨手拿起一件就往身上套,這個小傢伙一看不高興了,"不要,不要,不是這件。"

"這件怎麼不是?"表嬸沒有理會,繼續要給他穿上。這下小傢伙急了,一直喊"不對、不對"。

最後哭著喊著就是不穿,表嬸沒辦法,只好讓孩子自己挑。回來後還跟嫂子"嫌棄"了一句,"這麼小的孩子就要自己挑衣服,一個男孩子這麼愛臭美幹嘛。"

現在的孩子遠比以前的孩子聰明,接收信息的速度也比較快。

當他們處於審美敏感期的時候,穿衣服就是要按著自己的想法來。

要給孩子打扮嗎?答案是一定要!沒有外在美,哪裡看得到內在美!

我閨女現在也正處於這個階段,穿哪件衣服、哪雙鞋,都要自己做主。

這個冬天,外面冷颼颼的,她偏偏看上了小涼鞋;突然心血來潮,想要戴帽子,今天草莓毛線帽,明天夏季戴的帽子,後天衣服上必須要有帽子;回老家天熱的時候,她偏偏要穿加絨的靴子……

很多時候,真的很無耐,但又必須耐心的跟她溝通。

有時候她會聽,有時候不聽。不聽的時候,我就順她的意,出去走一圈回來她就知道了,她喜歡就好。

因為,她這個媽媽,審美感極差,只能認為只要不斷嘗試,就會帶來進步。

有人會說,家庭條件一般,打扮無非就是為了攀比。可事實上並非如此,打扮得體的穿著會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注,獲取更多的自信。

如果你是幼兒園老師,你第一眼看到的會是打扮得體的孩子,還是邋遢的孩子?

相信所有人都會更多的關注有打扮的孩子,漂亮的人總會受到一些優待,不是嗎?

而小朋友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更傾向於與打扮得體的人交往,對那些邋里邋遢的人敬而遠之。

楊瀾說過,沒有人有義務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你必須精緻,這是女人的尊嚴。

的確,別人不認識你的時候,外表很重要。外表不美,人家根本沒有興趣來了解你的內在美。

所以,給自己打扮,給孩子打扮,是很有必要的!

要給孩子打扮嗎?答案是一定要!沒有外在美,哪裡看得到內在美!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童。

打扮,絕不是為了攀比,而是為了讓孩子高興,讓孩子更加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