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國畫,這幾點必須掌握!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

學習中國畫,這幾點必須掌握!

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而西洋畫呢?則講求“以形寫形”,當然,創作的過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現。但它非常講究畫面的整體、概括。

一、以形寫神。暢神達意

學習中國畫,這幾點必須掌握!


“形”指外在的形象,“神”是內在的精神。中國畫不滿足於“形似”,而要求“神似”。早在大約一千多年前,東晉畫家顧愷之就提出了“以形寫神”的原則。相傳他畫人物,數年不點睛,人問其故,答雲:“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是六朝和唐代的常用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這個”,在這裡指“眼睛”。這句話指出,繪畫的關鍵不在於對象的美與醜,而是重在“畫龍點睛”,表達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或精神意境,使其“含情而能達,會景而生心,體物而得神”。顧愷之的“傳神論”奠定了中國畫以形寫神、重在傳神的基礎框架。

二、以線造型,筆精墨妙

學習中國畫,這幾點必須掌握!


線是中國畫的主要表現技法之一,更是中國畫的基礎。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例如,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和《人物馭龍》帛畫,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獨幅繪畫實物。兩幅帛畫均以引領靈魂昇天為主題,在絲帛材料上用毛筆勾線畫成。這之前又有原始巖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

三、以虛帶實,虛實相生

中國畫美學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是與中國的哲學思想緊密聯繫並受其支配的,其中的“虛實”、“疏密”、“計白當黑”、“天人合一”等思想無不有著濃厚的道家色彩。老子日:“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即宇宙之實體,在中國畫中就是實處、有筆墨處;“無”即宇宙之空間,在中國畫中就是虛處,即空白處、筆墨清淡虛靈處。“虛”和“實”是一對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無虛就無所謂實,無實亦無所謂虛。清初畫家笪重光在《畫筌》中雲:“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在中國畫中既要有實處,又要有虛處。畫中的虛與實,相輔相成,互相依賴。要使虛處空靈,單從虛處去求,無異於緣木求魚。老子講“知其白,守其黑。”就是指要使虛處靈,應求實處工,著眼於空白之“虛”,必須立足於筆墨之“實”。要計白當黑,又要知白守黑,這就是中國古典哲學、傳統畫論中虛實結合的辯證原則。

學習中國畫,這幾點必須掌握!


四、以大觀小,散點透視

西方繪畫採用的是焦點透視法,簡單的說就是近大遠小,極遠處消失於一點。但中國畫採用的是散點透視法。畫家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也不受視域的限制,而是根據需要,移動著立足點進行觀察,不同立足點上所看到的東西,都可組織進自己的畫面上來,這種透視方法也叫“移動視點”。

五、詩書畫印,綜合藝術

詩書畫印的結合,是中國畫特有的藝術形式,她融多種藝術為一體,相互輝映,極大地增加了中國畫在藝術性上的廣度與深度,使中國畫成為了一種綜合藝術,這是西方繪畫所沒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