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酒店》酒店裡發生的靈異故事

《湄公酒店》酒店裡發生的故事《湄公酒店》酒店裡發生的故事

前天晚上,“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作品回溯展”第二場《湄公酒店》的放映圓滿結束了!儘管這似乎是一部沒什麼可聊的電影,大家的熱情還是使映後討論的時間首次超過了影片時長。這樣的討論氛圍也讓我們有信心在接下來,準備一些更不為人所知的導演作品放映,再也不用擔心冷場啦!

《湄公酒店》酒店裡發生的靈異故事

正因為這種內在關聯,參與了上週放映及映後討論的朋友們,都迅速地把握到了《湄公酒店》與《幻夢墓園》主旨上的共性——循環往復之中不得脫身的困局。但由於《湄公酒店》缺乏文本層面的完整建構,以上的這種理解實際建立在《幻夢墓園》解讀的基礎之上。因此映後交流並沒有著力於故事和特定符號的分析,而是更多地從導演的創作意圖出發,揣摩其中一些特定佈置的意義。

《湄公酒店》酒店裡發生的靈異故事

另外,片中的臺詞明瞭這是一個發生在多時空下的故事。導演用連續的配樂溝通了斷裂的時空,製造較為連貫的觀感。一位資深影迷觀眾指出,吉他配樂與影片中充當戲眼的詩句、與流動的湄公河、與舒緩的對白節奏,都有著性質上的同構。或許整個故事就是彈奏者在湄公河畔的一次敘述,也即導演用筆記本記錄的內容(阿彼察邦的處女作《正午顯影》也正是採用了這種形式)。

《湄公酒店》酒店裡發生的靈異故事

交流中,大家公認的影片亮點當為鬼魂附體的設定所製造的迷惑性。當角色說話時,觀眾難以辨別說話的究竟是這個角色,還是附身於角色身上的遊魂。而演員關於自己真實生活的講述,則更為人物的性質增添了一份撲朔迷離的色彩。這種刻意而為之的迷惑,是對演員代的角色本體與角色精神的統一性的質疑。

《湄公酒店》酒店裡發生的靈異故事

觀影視角的轉化、導演身份的介入,等等諸多的反常規之舉,使得多位觀眾大加讚揚,並由此將《湄公酒店》推上了「概念化創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