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是什麼原因?

儂樂融網


我不知道其他的人是怎麼想的。對於三農問題,如果這個問題我知道並且有解決的辦法,我肯定回答,而這個回答是否有人閱讀,是否會成為爆文,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是否對提問者有幫助;相反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即使是熱門話題,我也不回答。

對於是否有人會關注三農問題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三農不僅是農業,農村,農民這麼簡單。它是一個大的範疇。 比如生態環境,產業延伸,文化特色,區域經濟,政策指導和信息共享等等不一而論。所以,新一代三農人應該站在更高的層面去思考三農問題。

本人農校畢業,說起來也算是科班出身。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就像是對情人一般的關懷。如果現在還有人在安安心心的寫三農,我肯定是其中之一。

鑑於此,我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不要看不起三農,個人預測未來最大的發展紅利反而來自基層。一個購物平臺的快速崛起,至少可以從側面證明。

同時也呼籲更多的人關注三農,紮根三農。農民真的需要一大批有知識,有技術,有遠見,有行動力和號召力的人才。


書劍475


比如說像我這種,真正回來家鄉做農民的人,一天干農活的時間已經去了大半,晚上忙完農活回來,翻開手機看看吧,一看!好想跟自己有很大關係喔!然後發現另外一頁的全是講的天花亂墜的,沒點實際的東西……最後跟自己半毛錢關係沒有。

像我這種回家做農業,立足農村的農民,無論在這個平臺怎麼折騰,也沒有太多的變化,那些大V農業號,那個不是資本在背後撐腰?!他們做得風聲水起,自己只能幹看著,自己每天花在農活上的時間已經夠多了,搞了一天活,累成狗了……誰還有心思搞自己的號?!還不如好好幹自己的真實農業,做自媒體輔助就好了,想要火起來那是資本的力量,沒有資本就看看熱鬧算了……


韶州小農


農村撂荒、閒置的土地比較多,年輕人不是上學不回來便是進城務工,剩下的中老年人進城跟著子女不是看孩子便是招呼家務,再剩下的是老年人守著二畝三分地,不懂科學種田,這二畝三分地也沒有什麼收入,只是解決了吃糧問題。這是其一。國家每年都在改造很多畝中低產田,國家投了資,有些地方卻是一個擺設,比如水利設施就是典型的“擺設”。使改造後的中低產田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益。這是其二。一家一戶的面積小,不利於機械化作業,帶來的生產成本告,對農資又不能實行集中採購,這給農資經銷商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每家的種植成本從一開始播種到最後的收割成本居高不下,年輕人說,算了別種了,耽誤時間,還不如我在外面幹兩天活。這是其三。……,這是其……。總之原因非常多。所以沒有人真真正正的把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


用戶4206730202581


作為一名從事三農工作的人,嚐盡了三農工作的酸甜苦辣,對這個問題多少有些瞭解,但依然不想作答,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並沒有得到充分落實

按照慣例,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工作的文件,這相當於中央的表態,國家最關注最重視的依舊是三農工作,誰想說國家層面不重視農業、農村、農民,似乎說不過去。然而實際情況是文件發了,各級領導重視的仍舊是房地產、各種工業園區、城市建設等等工作,因為這些產業才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保障。三農工作不僅不能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還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不容易出政績,三農對任期只有三五年的領導來說,是無法也不願重視的。大多都是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口頭上文件上很重視而已。在很多地方,農業甚至還不如旅遊業、第三產業受重視。就這樣一個無人重視的問題,誰願多做多談?更遑論辛苦碼字,碼了誰看?

各級政府對三農投入多年沒有增加,對農業農村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少

最近國家出臺的鄉村振興規劃和方案炒得很火,各級政府也不斷髮文佈署,可是你認真研究一下各種方案就會發現,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這些規劃和方案都沒有投入的預算和籌資辦法,沒有真金白銀,方案做的再好、喊得再響最後也只是口號。有的方案提出了引資計劃目標,寄希望於吸引社會資本投資三農,這也不過是畫餅充飢而已,哪個傻子還會在這種三農發展最艱難的時候投入資金呢?你看看各級大大小小的農業科研機構和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哪一個不是處於保機構運轉的狀態,誰有多少餘錢來做實做好三農工作?更不用說企業進入三農領域需要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所以對三農有研究、感興趣,真正準備投資三農的企業真是鳳毛麟角。

越是貧困的農村,打工經濟越發達,農民都脫離了三農,你還指望誰愛三農

農民工、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空心村等等這些詞都不陌生吧,這些詞都是描述當前的農村生產生活現狀而專用的。因為農業生產投入與產出極不平衡,青壯年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做一天工可抵五天農業生產收入,誰還願困在土地上。剩下一些老人在家務農,只能做得了多少做多少,何況還要照顧留在身邊讀書的孫子孫女,可以說農業生產是無奈地繼續著。幾千年來最執著的農村人都離開了這個行業,短期內你就不要指望三農能再創輝煌了,所以沒人關注你的三農問答一點也不奇怪。

在家務農的老人和留守兒童用的基本是廉價的數字機,上不了網看不了頭條;城裡務工的關注點已不是三農,而是工價和各種用工信息;城裡人更是極少有關注三農問題的人;所以你辛苦寫出的三農問題問答倒底給誰看?大家心裡都沒底,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什麼。

跟我一起,耐心等等看吧。


塵埃落定的清晨


沒人敢回答三農問題,是因為怕捱罵唄。試問有幾個回答了涉農問題的沒捱罵?頭條上有一幫人,只要你說給農民好處,他們就群起而贊之,只要你說的稍不對他們口味,就圍攻,漫罵。

一一國家禁止集中焚燒秸稈。是為了保護環境,你贊同,就捱罵,你同意隨便燒,都贊你。就連國家援助非洲的錢,他們都認為應該拿回來給農民分掉……。總之國家沒給農民免費每月發大筆養老金,就是不尊農,不愛農,就傷農。

一一國家建議逢年過節,禁放煙花爆竹,是針對城鄉一體的環保性建議,並非單獨針對農村,結果,他們抬出祖宗跟你爭。非放不可。

一一專家建議秸稈還田,或漚肥,人家說了,我們農民幾千年都燒掉了,不會漚肥。他們忘了四十年前農村沒推廣化肥,農民進城包旱廁,收尿水,回去慘上草木灰漚肥的往事了。忘了一個農村家家備有的糞箕子了。

一一說白話吧,現在日子好過了,艱苦奮鬥的作風早己丟棄,不管城市農村,人們都忘本了。我沒權要求歷史返回到過去,但我們應遠望未來,只要我們遵紀守法,堅定不移跟黨走,未來肯定是越來越好。

一一,昨天晚上我媽託夢來了,勸我少管閒事,說一群小鬼拆了俺家的祖墳。然後打了我一巴掌,我嚇醒了……。


黑逗逗11


問得挺專業的啊,

不看完是你的損失

1,講真的,雖然很多人選擇三農,但對三農的很對知識一竅不通 ,很難回答,很多問題回答很專一卻沒多少閱讀量。

2,而且就一個問題,要回答到三百字以上,的確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回答一個問題要話幾個小時,一天下來,就回答那麼幾個 ,費盡心思的答完了,卻發現閱讀量上不去,一切都太不值得了,

3,一般很多人都答到幾十個字,就答不了了,但她們有少部分人不知道,字數多加配圖會被系統推薦到主頁,推薦到主頁閱讀量高就可以通過優質答案了。

4,我兩天就完成四個優質答案了,毫不誇張的說,回答不到十個問答,每一天都被系統推薦到主頁,這也是我的成功經驗,

5 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幫助,如果還是不太明白,關注私聊我,我給你一一講解,保證你的每一天都會被系統推薦。好了就說這麼多了,喜歡的朋友評論加關注



鄉村銘國


問: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是什麼原因?

答:三農問題所涉及的問題很多,很廣。至於為什麼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我想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 三農問題中,有不少涉及到黨和國家對三農的方針、決定,都是政策性很強的問題。這個來不得半點的主觀意測,虛構,想象。如果平時不學習、不瞭解、不掌握這方面的資料,是無法準確回答問題的。


比如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內容,土地三權分置,土地確權……等等。

二 真正從事農業來自農業第一線的人少。雖然生於農村,出身於農民,實際已不從事農業行業。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現實情況掌握不多,瞭解不夠。沒有了解,就沒有發言權。比如糧食、藥材、果樹、花卉的種植與栽培;動物、家畜的飼養、管理與繁殖。沒這方面的實踐,沒這方面的認識、經驗,怎麼回答這方面的問題?

三 由於三大差別(工農、城鄉、腦力與體力)至今仍無從根本上取消,人們對從事農業都持有偏見。認為農業工作不體面,甚至厭惡了農活又髒又累又艱辛。農民付出大,收益少。三農問題得不到眾多關注,有的甚至儘量迴避。

鑑於上述種種,可能就是造成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的原因吧。不知說的對不對,望大家批評、指正,並參與討論。


隱居者53





為了我20


三農問題為何不興時沒人看沒人願答。問題有如下幾條。

一涉農問題關係到國家政策導向,政治,農民與黨眾關係敏感話題,稍不慎會遭到平臺封殺。

二,回答問題言詞不專業水平有限。如本人雖是農民種果樹的,某些技術從書本和實踐中得出經驗,但寫作水平有限,不能把某些內容寫得精彩詳細。所以上頭條只是業餘愛好,全當開心娛樂罷了。😬😬

三,閱讀者少。眼下農業正是轉型階段,又是農村發展最蕭條、最徬徨階段,空心村,土地擱荒、青壯年流動外出、孤寡老幼滯留等等現實。也就是說農民很忙,都為生活各奔掙錢去了,留家的都是中老年人,吃喝拉撒睡都夠忙乎了,誰願餓肚子去上網?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不乏致富人利用網絡,書本或培訓班來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以便更好的發展自己。

三,農業投資大,見效低,需要改變傳統觀念,開拓創新,才能立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往傳統農業是小規種植,抱一畝三分地只夠吃的時代已經過去,而改變理念進行多種經濟,集中管理模式即將開啟,這都需要技術更新機械化管理水平來推動農業新發展,新局面,來緩解目前農村上述存在的棘手問題。


隴塬鄉下人


我國開革開放的步伐是從農村開始邁出的,最初的家庭承包責任制就象一針強心劑,讓原本萎靡不振的農業產生了一個質的飛躍,農民不但能吃的飽,穿的暖,而且腰包也鼓了起來。那時候的農村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前途一片光明。

隨後改革開放的浪潮在城市湧起,迅速激發了城市開發的潛能,讓城市的經濟迅速發展,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這時候的農村經濟發展卻進入了一個瓶頸時期,發展開始變緩,隨著城市經濟的高度發展,大批的農民工紛紛湧入城裡去淘金,進城的農民工都富了起來回家蓋起了新房,買了小轎車。

而在家種地的農民,相較進城的打工者,卻有著天壞之別,於是在家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也仍下鋤頭加入到打工的行列中去了?在家種地的只是些年老體弱者,留守的都是些老人和孩子,農業的發展進入了低谷。一邊是經濟高度發展的城市,一邊是發展遲緩甚至下滑的農村,城裡和鄉下的兩極分化變的越來越嚴重。

國家發展的重點都集中在了城市,而農村的發展似乎被忽略了,被遺忘了。

農村的光景暗談下來,沒有人再去關注農村,一談到農村 ,人們首先聯想到的景象是:冷清的村落,荒蕪的田野,還有那孤苦的老人。

城市烝蒸日上的發展,促進了國家經濟的增長,而農村,國家卻在盡力的扶持,補貼,卻仍象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不見什麼起色,這樣一個爛攤子,誰還原意去關注。

農村如何衝出瓶頸,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與先進的農業接軌,不僅需要全民的關注,更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讓萎頓的農業,重新煥發勃勃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