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增長乏力,百億級企業悄然轉型

中成藥增長乏力,百億級企業悄然轉型

中成藥增長乏力,百億級企業悄然轉型


近期,白雲山、雲南白藥、同仁堂、華潤三九4家百億級中藥企業紛紛公佈2018年年度業績報告。4家企業營業收入都實現了6.23%-101.55%的增長。詳情如下:

中成藥增長乏力,百億級企業悄然轉型


對比2018年的營收增長率來看,只有同仁堂在今年出現了營收增長率下跌的情況,分析其產品佈局發現,廣生堂只在中藥領域佈局了中成藥產品,而今年4家企業中成藥版塊均出現了業績下降、增長動力不足的情況,不過其他3家企業靠化藥、健康產品、中藥顆粒等產品的營收拉動,緩解了中成藥表現乏力帶來的壓力。

白雲山:化藥跑贏中藥

白雲山2018年營收突破400億大關,增長額達到了212.8億元,可謂是實現“大豐收”。但是據年報顯示增加的203.22億均是來自於醫藥公司、王老吉藥業在2018年納入白雲山合併範圍所帶來的增長,並非實際經營產生的收益。所以雖然在白雲山的三大業務板塊中,看似商業板塊營收227.44億,實現了425.40%的增長,但其毛利率只有6.91%。真正帶來收益的還是大南藥和大健康板塊。

中成藥增長乏力,百億級企業悄然轉型


主要經營中成藥和化藥的大南藥版塊今年實現營收96.35億元,相對於2017年的77.96億元,增長了18.39億元,這18.93億元的增長全部來自於化藥,中成藥不增反減,今年營收38.47億元,同比減少1.69%。在營業收入排名前10的產品中,只有3箇中成藥入榜,其餘全部是化藥。

排名前3的全部為化藥,包括頭孢克肟系、注射用頭孢硫脒和枸櫞酸西地那非片。排名第4的是中成藥-消渴丸,不過其銷量已經從2016年的4476萬瓶,降到了3567萬瓶,另外,據悉,該藥已經從2015年起已經進入安徽省多地的重點監控目錄。另外,中成藥小柴胡顆粒、華佗再造丸也榜上有名,排名第5和第9。華佗再造丸銷售量相對於2017年也有所下降。

雲南白藥:藥品節節敗退

雲南白藥2018年營收267.08億元,同比增長9.84%。其主要業務包括省醫藥、藥品事業部、健康產品事業部、中藥資源事業部4個版塊,2018年藥品事業部實現營收45.31億元,增速為2.98%,在4個版塊中增速最低。增速最快的是中藥資源事業部,增長率達到了20.03%,該板塊主要經營藥材運營、植提、進出。

中成藥增長乏力,百億級企業悄然轉型


從近5年各版塊的營收數據來看,省醫藥、健康產品事業部和中藥資源事業部3版塊都保持了穩步增長,只有藥品版塊增長乏力,出現下跌。據悉,健康產品版塊在2014年的營業收入為20.75億元,不到藥品44.21億元的一半,通過5年的增長,其營業收入已經翻番,預計在明年健康產品就有可能超過藥品版塊。中藥資源在5年前營收為3.46億元,5年後其營收已經實現近3倍增長,達到了13.67億元。對此,我們也可以做出預判,健康產品和中藥資源未來將成為雲南白藥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

中成藥增長乏力,百億級企業悄然轉型


華潤三九:中藥注射劑下降至7%

華潤三九2018年營收入134.28億元,同比增長20.75%。其中自我診療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6.65億元,同比增長14.17%;處方藥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1.96億元,同比增長30.03%。處方藥業務中配方顆粒業務增長較快,中藥注射劑產品在政策壓力和招標降價影響下表現低於預期。報告期內,中藥注射劑產品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約為7%。

據藥智輔助與重點監控用藥數據庫顯示,華潤的主要注射劑品種,比如參附註射液、參麥注射液、華蟾素注射液等,都被納入了各地的輔助用藥或重點監控。前參附註射液和參麥注射液納入頻次較高,分別有31條和55條。

同仁堂:3大領域齊降

同仁堂2018年營收142.09億元,同比增長6.23%。在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個版塊中,醫藥工業營收84.14億元,同比增長3.16%,未跑贏整體營收增長速度。作為傳統的中藥企業,同仁堂生產的中成藥超過400個品規,這400個品規的營收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類、補益類、清熱類、婦科類4個領域,今年除了心腦血管類營收28.48億元,實現同比增長16.27%。其它3個領域出現了3.87%-14.39%業績下滑。

其中,營收排名第2的領域補益類16.59億元,同比下降13.99%。據報告顯示,補益類主要包括六味地黃系列和金匱腎氣系列,而六味地黃丸已被河南和安徽納入輔助用藥目錄。

中成藥增長乏力,百億級企業悄然轉型


在中成藥增長動力不足,輔助用藥目錄出臺、醫保限制使用、修改說明說等一系列政策的打擊下,靠營銷驅動的單一產品佈局已經很難抵禦中成藥增長乏力和政策監管帶來的衝擊。實力雄厚的百億中藥企業已經開始轉型,一部分已開始由營銷驅動轉向研發驅動,佈局創新化藥、生物藥,一部分已轉型進軍大健康領域,佈局日用、保健品等。

白雲山:大南藥轉型研發驅動

在中成藥增長不足,加上輔助用藥等政策影響,未來很難持續放量。2018年上半年,白雲山啟動“巨星品種”計劃,加強大品種的渠道建設和推廣力度,大力打造“時尚中藥”,培育巨星品種。在加大力度打造大品種的同時,白雲山也在積極推動大南藥版塊向研發創新方向轉型。

據年報顯示,白雲山2018年研發投入5.85億元,同比增長56.84%,佔大南藥板塊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6.08%。2018在研產品投入金額最多的產品是頭孢克肟系列製劑和治療性雙質粒HBVDNA疫苗,達到了1.53億元和1.39億元。

1.53億元是用於頭孢克肟系列的一致性評價申報。據悉,目前頭孢克肟有6個劑型正在開展一致性評價,白雲山正進行的有4個包括膠囊、分散片、片劑和顆粒,其中片劑和顆粒白雲山跑在了最前面,有望成為2類劑型過評最快的企業。

不過,總體來看,白雲山在一致性評價這條路上走的不算順利。在11條已獲受理的申報記錄中,有2條審評結論為不批准,包括頭孢拉定膠囊和頭孢氨苄膠囊;另外一條羧甲司坦片顯示企業撤回;只有頭孢呋辛酯片通過一致性評價,不過該藥在白雲山之前已經有5家過評。而且,近日,已經獲得受理的鹽酸環丙沙星片因生產存在不符合《藥品質量管理規範(2010年修訂)》的缺陷,被廣東省藥監局責成暫停生產、銷售。

雖然在一致性評價進展上受阻,但是白雲山在新藥研發上迎來了好消息。2018年6月22日,治療性雙質粒HBVDNA疫苗序貫性聯合恩替卡韋治療HBeAg陽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試驗已入組233例受試者,14例受試者正在篩選中。該方案預計2018年6月完成入組工作,2019年12月完成受試者的臨床觀察工作,隨後進行中心化檢驗、數據統計、揭盲及總結工作。有消息稱,若該疫苗若能成功上市,每年可產生10億元的銷售額,成為白雲山新的增長動力。

另外,在2018年廣藥白雲山取得化學1.1類新藥頭孢嗪脒鈉和注射用頭孢嗪脒鈉的臨床試驗批件,這是我國近二十年來唯一成功獲批的頭孢類1.1類新藥臨床批件,已獲美國專利授權1項,中國發明專利授權2項。

雲南白藥:轉型大健康

早在2004年白藥牙膏試水成功後,雲南白藥開始進軍“大健康”產業,2005年推出“穩中央、突兩翼”產品戰略,2010年開始實施“新白藥、大健康”產業戰略,加快了進軍“大健康”產業的步伐。

目前從業績來看,大健康產業增長迅猛,特別是雲南白藥的牙膏業務,在2018年也保持了高速增長,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第二位、民族品牌第一位。而且2018年,雲南白藥兒童牙膏、活性肽系列等新品的上市,成為健康領域新的發力點。

而在藥品方面,白雲山以雲南白藥系列(如雲南白藥氣霧劑、雲南白藥膏、雲南白藥創可貼等)專注於止血鎮痛、消腫化瘀的產品為主,同時,採用“1+1合作共同體”的營銷策略,並未提到新品的研發情況。

從2018年雲南白藥的研發1.1億元的投入也可以新品研發動力不足,雖然同比增長了31.26%,但是比起向研發型進軍的藥企來說,實在不算多。

除了研發投入,從資本的投資情況來看,2018年雲南白藥在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產業投入2.94億元,是製藥企業雲南白藥集團文山七花投資金額1.14億的2倍,從此也可以看出雲南白藥的發展重點。藥品在創新乏力,投入不足的情況下,未來市場可能將進一步萎縮。

步長、天士力:轉型研發驅動+大健康

2018年9月11日,步長髮布了生物製藥戰略規劃,稱將全力打造生物製藥全產業鏈,通過建平臺、引人才、尋合作的模式,不斷增強生物製藥的研發實力。同時,步長製藥將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的不同優勢,進軍海內外資本市場。此次公佈的10個在研生物藥中,有8個為1類新藥,其中3個已經進入了臨床階段,最快的一個產品注射用重組人甲狀旁腺素(1-84)有望在2021年上市。

據步長第三季度業績顯示,其研發投入3.52億元,同比增長了46.53%。從2018年步長的公開信息來看,除了創新生物藥的研發,步長還和北京新領先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州鉑思雅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罡吉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通過技術合作開發的形式,開展如鹽酸普萘洛爾口服液、注射用伏立康唑、舒更葡糖鈉注射液等多個化藥項目的臨床研究,力求在化藥領域獲得更多突破。

除了創新化藥、生物藥領域,2018年步長藥業通在拓展大健康產業方向也有了新動作,通過以6400萬元收購醫濟堂和漢通生物各80%股權和投資500萬設立陝西步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涉足消毒產品領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天士力近幾年通過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形成了以現代中藥、生物藥、化學藥三大藥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據天士力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0.25億元,同比增長16.69%。從產品來看,除原有中藥產品保持穩定增長外,生物藥方面實現收入1.75億元,同比增長218.27%,這也得益於普佑克成功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市場逐漸放量。

普佑克作為全球唯一上市的CHO細胞表達的尿激酶原產品、國家“十一五”期間唯一一例治療用一類生物新藥,先後被納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年版)、《急性冠脈綜合徵急診快速診療指南》(2016版)、《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2016版)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的合理用藥指南》(2016版),並於2017年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除了重點產品支撐以外,天士力以上海天士力為生物藥板塊中心,陸續通過合作組建天士力創世傑(天津)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併購上海賽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天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派格生物及健亞生物等投資等舉措,在研產品覆蓋心腦血管、糖尿病、抗腫瘤三大治療領域,豐富了生物醫藥產品集群。而且,在2018年生物藥平臺重組更名為“天士力生物”成為國內生物藥領域Pre-IPO輪最大“獨角獸”已經準備赴港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