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文 / 观影君

大概是在2006年的时候,侯孝贤导演有了要将唐人裴刑的小说《聂隐娘》改编成电影的想法。用候导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候新的武侠片没有,旧的武侠片也没人做,只好自己来了。

侯孝贤口中旧的武侠片大抵是指九十年代张彻、胡金铨以及徐克拍摄的那一类型武侠电影。后来,李安的《卧虎藏龙》横空出世,拿到了奥斯卡外语片奖。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卧虎藏龙》中经典的竹林打戏

既已有人出手颠覆了固有的武侠片类型,于是侯孝贤决定将《刺客聂隐娘》暂时缓一缓。他用大量的时间开始研读《资治通鉴》、《旧唐书》和《新唐书》等文献资料。

在史料的堆砌之上,侯孝贤显得更有底气。直到2015年《刺客聂隐娘》的诞生,侯孝贤重新定义了“武侠片”。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刺客聂隐娘》不属于一个新或者旧的狭义范畴,非要给它一个定位的话,那它就是一部“侯孝贤武侠电影”。

01、冰山理论,大道至简

海明威喜欢站着写作,“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还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海明威

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在文学作品中,文字和意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简洁,是一种品质,而电影《刺客聂隐娘》,同样具备这种品质。但电影创作的“冰山理论”有别于文学创作的“冰山理论”。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是一座冰山,为了使人物展现在电影中的冰山一角要足够准确,免不了要打造一座完完整整的冰山,包括海面下隐而不见的大部分。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银幕上展示了八分之一,为了让观众能猜到另外的八分之七,电影本身必须具备这另外的八分之七。

这就是侯孝贤在开拍前不断给自己灌输文献资料的原因吧。为了这一百分钟的电影,心目需要装下整个大唐。

《刺客聂隐娘》中那些绝美的空镜头,以及交代剧情走向却无比简洁的镜头,才是最显功力的地方。不张扬,却每一秒都在传递密集的信息量,

真正做到了大道至简

02、一招一式,简洁制敌

旧的武侠片,动作设计华丽的大量打戏是必不可少的。而到了新武侠片,如李安的《卧虎藏龙》、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以及徐皓峰的《师父》和《箭士柳白猿》,打戏在影片中的作用不单单只是是让观众血脉喷张,屏息凝视,它有了一种强调意境和抒怀畅往的作用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徐皓峰《师父》

在《刺客聂隐娘》中,打戏被弱化到几乎没有,仅有的几场打戏发生在树林间,远距离拍摄,若隐若现,刀光剑影也只是重重一瞥。

对此,候导自己给出的解释是,“刺客的成本”。什么是刺客的成本呢?简单来说就是“等”。哪怕是等上一整天,都在等那个合适的出手时机。

刺客不与人缠斗,会正面与人刀兵相接的,那是武士不是刺客。刺客需等到最精准的那一刻出手杀人,将杀人的成本降到最低。这也是候导要强调的,《刺客聂隐娘》不是传统武侠片的缘故。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你来我往的过招,铿锵有声的打戏,在《刺客聂隐娘》中通通看不到。并且这些打戏不存在违背物理作用的动作,聂隐娘即使身手非凡,免不了最后要回到地面,会制约人的一切因素,对武林高手也不例外

腾空而起,飞檐走壁,诸如此类大开大合的动作,也几乎没有。

侯孝贤是最擅长在电影中做减法的,《刺客聂隐娘》作为一部武侠片,简洁有力的打戏就是证明,并且这种简洁是有迹可循的。最典型的就是片末隐娘和精精儿的那一出打戏。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侯孝贤说,要让她们看起来就像是两只母狮子一样在争斗,暗指像食肉动物一样争斗。食肉动物之间的争斗绝不会轻易陷入无意义的搏杀,它们自有分寸,不对示弱者赶尽杀绝,这是食肉动物的天性,强弱分明后便不再继续。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不在无畏的争斗中伤了自己是自保之道。所以在隐娘用刀划破精精儿的面具后,这场争斗便结束了。

03、去戏剧化,电影做减法

“去戏剧化”是侯孝贤对于电影情节的最高要求,也因此注定了他的电影在主流商业市场很难被引爆。

广义上来说,《刺客聂隐娘》算是一部“无情节电影”。

“无情节电影”也不是毫无剧情,只不过相较于电影就是说故事的传统显得薄弱罢了。

布列松说过,“电影创作在脑海中是活的,死于剧本创作,复活于摄影机的拍摄,又死于底片,最终在剪辑室重生”。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凭借《刺客聂隐娘》,侯孝贤获得第6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对于“无情节电影”,它在剪辑时有多种重生方式,因为“无情节电影”可以彻底打破时间线性的桎梏,剪辑时在因果模式上不会有太大的冲突。

侯孝贤的这种偏好多半与早年间的纪录片拍摄有关吧。因为纪录片作为影像可以不遵循叙事的连续性,甚至连它本身散发出的自由与无目的的气息就来源于此。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刺客聂隐娘》的故事背景虽是在唐朝,远离我们的现实世界,但其中的所有场景依然显得很即兴,好像候导就生活在唐朝,银幕上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候导无意间用眼睛捕捉到的场景,以一种吸引人且不可预测的方式呈现出来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虽然在观影时的期待感会因此遭受挫折,但是在主观感受上得到了愉悦,似乎也因此缓和了一点对于文言台词的不适感。

04、回忆镜头里没有自己

“回忆的主观镜头里没有自己”,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的电影

《俄狄浦斯王》中有一场草坪上的戏。镜头的机位很低,前景是个睡着婴儿的摇篮,有大人和小孩从草坪那端跑来,镜头不动,等他们靠近后镜头向上摇镜,入境的是有着柏树树梢的天空。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帕索里尼《俄狄浦斯王》海报

侯孝贤对这场戏的理解是,这个镜头就完全是摇篮中的婴儿视线,当然不用很强硬地一定要把“自己”摒除在镜头之外,回忆者的意识也可在当场,

这取决于自我意识有强弱之分

《俄狄浦斯王》中的婴儿,他的自我意识很弱,镜头呈现的就全是他的所见。可如果是年纪大一点的人,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自己的回忆画面里的存在就可能经过了想象的修改。

这样解释了为什么电影《刺客聂隐娘》中那段回忆的镜头中没有隐娘本人。剧本中所写的幼年隐娘就处在一种拥有自我意识,但又没有太强的主观意识的阶段,这时候的隐娘就如同一面镜子一般,如实映照出了当时的情景。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现在想来,在某些电影或是电视剧中涉及主角回忆的片段时,画面色调会有所变化,有时干脆直接弄成黑白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因此,足够高明的导演会很小心地处理好回忆的片段,仔细揣摩回忆主观镜头里每一个动作的合理性,他应该不会让年纪尚小的主角通过回忆出现在画面里,然后一动不动地目睹自己一家被恶人残忍杀害,随后又故被某位武林高手救走。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05、背对观众,煮海时光

侯孝贤说过,“当一个导演真正背对观众,他的创作才刚刚开始”

关于候导我知道的不多,但是想想,一个导演,这么多年以来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不动摇,始终背对观众创作,对主流审美没有任何谄媚和讨好的同时,还能够赢得大批追随者,同时也让自己荣誉等身,他的伟大已然不仅仅局限于电影领域了。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对我来说,侯孝贤就像是一个梵高、高更、卡夫卡类型的人,对于艺术的坚持让他自身的故事比作品更精彩

侯孝贤一直以来的搭档朱天文在《煮海时光》中是这么评价他的,“古代有张羽煮海的故事(典出元代李好古《沙门岛张生煮海》杂剧),为了求得被龙王囚入海底的龙女妻子,张羽在海边想要煮干海水。

仙人见了心生同情便决定授以法术,锅水热一度,海水也热一度,顷刻间海水沸腾起来了,龙宫震动,龙王只得推女出海,张羽遂携妻而归。

今时则有侯孝贤的拍电影,像张羽煮海之痴执,一口锅子一把火,他认为自己也可以把大海煮干”。

4年后再看《刺客聂隐娘》,依旧是最美的华语武侠片,无可取代!

《煮海时光》

煮海时光,漫长且浪漫,那是属于艺术家的坚守。不管外面怎样喧闹,他们耕耘于自己的一隅天地,不闻不顾。你可以不喜欢《刺客聂隐娘》这部电影,但是侯孝贤导演,值得所有的尊重。正如《煮海时光》的腰封上所写的那样:

世界一直在变,侯孝贤依然是侯孝贤。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