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去世,他的精神之子,像極了我們每個人!

我最喜歡的,自然是張無忌了。

金庸去世,他的精神之子,像極了我們每個人!

我愛張無忌是因為,他性格最中庸,最像普通人,而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普通人只能喜歡普通人。其他主人公都太神奇卓異,我只有膜拜跪舔的份,沒資格喜歡啊。

論愛憎分明,比不了胡斐

論簡單樸魯,比不了狄雲

論慷慨豪俠,比不了蕭峰

論呆萌仁善,比不了段譽

論靈魂糾結,比不了虛竹

論正直強毅,比不了郭靖

論激烈剛猛,比不了楊過

論油滑玩世,比不了韋小寶

論自由倜儻,比不了令狐沖

論公子風采,比不了陳家洛

論赤子情懷,比不了石破天

論黑不溜秋,比不了袁承志

好吧,我承認最後一句是玩笑話,但廣東漢子袁承志那齧齒銘心的國恨家仇,又豈是我等一心只為稻糧謀的膚泛之徒所能比擬?

我只比得了張無忌。

雖然他也藝業驚人,也有一大串匪夷所思的故事,但總體上看,他是個軌道上的男人,與其他男主相比,少了一些九霄煙雲之氣,而多了一些山野煙火之氣,這一點,普通男人基本上是比得了的。

他的猶豫不決,比得了

他的自反而縮,比得了

他的看淡風雲,比得了

他的痛苦與思念,憐憫與攙扶,甚至被奸人算計時不能像魏瓔珞一樣翻臉就報,被命運玩虐時不能像謝遜一樣手戳上天立斥其非,都與我們多多少少有些相仿。

總角少年時,在亂世烽煙裡萬里流浪,沿途見到“敗馬號鳴向天悲,鳥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的驚心與孤獨

懵懂初開時,單戀富家小家,卻被像猴子一樣耍的第一次驚愕與打擊

婚禮上隱隱失落、對另一個“她”莫名期待卻不敢多想,更不敢明確表達的幽暗心理

家國萬里終於見到太師父、外公、舅舅一干血脈至親時的激動

心中摯愛小昭本來朝夕相處,卻從此分居萬里,“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當波斯的船載著小昭起航時的空茫心痛,庶幾可以用“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來形容吧!

張無忌的悲喜,我們都能體會,而不至於像仰望大神時的那種絕望,獨狐求敗在雲中偶露鱗爪,光芒四射,大地上的我們只有膜拜,絕不敢流露“喜歡”這樣近乎褻瀆的感情,大神是用來供的,不是喜歡的,你敢“喜歡”耶穌嗎?你敢“喜歡”我佛嗎?

而隨和的無忌哥哥可以讓我們喜歡,甚至直接代入而不違和。

金庸也說,張無忌最像普通人,是我們周圍的朋友和兄弟,可能幹不了驚天動地的大事,即使幹成也是在別人的輔佐下並且勝利果實還要被人竊取,但他的綜合人格可能與我們最相似。

每一個被荷爾蒙催發的熱血少年,都會幻想一個“蕭峰”版本的自己,率領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可是基因告訴你:絕版了。

每一個被生活綁架的疲憊中年,都會幻想一個“令狐沖”版本的自己,笑罵由已,生死不顧,可是造物者——也就是金庸告訴你:那都是設計的。

每一個曾被生活侮辱與欺騙的靈魂,都會幻想一個“楊過”版本的自己,一朝逆襲,主宰風雲,成為山巔上的耀眼明星,可是命運告訴你:最好的玉米棒子早已錯過。

人世間,只有一個張無忌,一直在那裡溫和微笑,像另一個平行世界中的自己,他告訴你:親,無論悲,還是喜,我們最終都可以與自己和解,與不同版本的自我,和諧相處!

以下面這首歌獻給他

還有我的偶像——金庸!

金庸去世,他的精神之子,像極了我們每個人!

開始讀金庸是小學五年級,那是一個漫長的暑假,在我家院子的大榆樹下,我葛優躺在一把藤椅上,手捧一本不知從哪弄來的武俠小說,後來才知道那是《笑傲江湖》第三冊,一上來看到的情節是令狐沖被困湖底,居然放聲大哭!當時我就鄙視了,男主角不是應該流汗流血不流淚的嗎?你這男人居然哭了,真慫!當時就覺得這書太差了,令狐沖的性格太不像主人公了,主人公就得高大全嘛,啥缺點都沒有!本想扔了不看,可當時就能找到那一本閒書,不看這個就得看暑假作業,只好一邊鄙夷一邊看。

可是,看著看著就入迷了。原來這令狐沖的“慫”才是他最大的閃光點啊,這才像真實的人啊!整本書都是飛來飛去的,但所有人的性格都太接地氣了,真的像身邊忽然多了一些真實的人,他們有呼吸,有笑聲,有淚水,完全不是《水滸傳》裡那種相片一樣的單薄人物,太有趣了,一發而不可收拾,於是成了眼鏡男。

上初中時,有一次冬天下雪,萬徑人蹤滅,路上只有少年的我,一個人步行從市裡回家,懷裡夾著一本從小書店裡借來的《倚天屠龍記》,踩著咯吱咯吱的雪,一路上那滿滿的幸福感,唉,誰能懂得?

真羨慕那些還沒有看金庸小說的人,你們前面有一個超級大富礦,太幸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