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靈,鬼使神差

江淹在《別賦》裡面說到: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我想世界上的離別大概有三種,人與人之間的離別,人與物之間的離別,物與物之間的離別。

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名畫之一,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此畫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坎坷歷程。《富春山居圖》一直被名家收藏,在清朝順治年間,落到了吳洪裕手中。


萬物有靈,鬼使神差


吳洪裕臨死之際,要燒《富春山居圖》和《智永法師千字文真跡》“焚以為殉”,給自己殉葬。吳死後,家人先燒了《千字文》,次日再燒《富春山居圖》。就在《富春山居圖》即將付之一炬的危急時刻,人群裡猛地竄出一個人,“疾趨焚所,起紅爐而出之”,愣是把畫搶救了出來。他就是吳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吳靜庵(字子文)。

畫雖得救了,中間卻燒出幾個連珠洞,斷為一大一小兩段,起首一段已燒去,倖存部分也是火痕斑斑。從此,《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前段畫幅雖小,但比較完整,被後人命名為“剩山圖”;後段畫幅較長,但損壞嚴重,修補較多,被稱為“無用師卷”。

自此,一幅畫就變成兩幅畫,這兩幅畫各自流轉,再沒有見到彼此的面。直到2011年6月1日上午10時,“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開幕式在臺北故宮晶華三樓宴會廳舉行,分隔360年之後,浙江省博物館館藏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與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終於重逢。

我相信,這兩件分離了360年的寶物再次相逢,它們自己就會感嘆,萬物有靈。

著名畫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張大千,有一個印章,上面刻著“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我想說沒有離別時的傷感,哪有重逢時的喜悅。

兩年前,我跟公司的同事一起去溧陽的南山竹海遊玩,當時一個同事拍了好多照片,回去後,我急著離職,也沒有向他要這些照片。

就在前不久,這些照片突然又鬼使神差般的來到我手上,當我再次看到兩年前的自己,那時候的自己真擰巴,不好相處,性格急躁,像一杯烈酒,一般人喝不下去。

儘管那時的我如此擰巴,可見到這些照片,我內心還是遮不住的喜悅,感覺見到兩年前的老友。真是萬物有靈。

今天早上在地鐵上,我在想運營到底要做什麼?然後我聯想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印象中是出自三國諸葛亮。

下午我想看看蘇軾的《留候傳》,古人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留候傳》裡面提到一個典故,黃石公授張良《太公兵法》於圯上的故事,張良後來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奪得天下。我百度搜索張良簡介,介紹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哦,原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出自於劉邦對張良的評價,這個世界真是有趣,我不禁又要感嘆,萬物有靈,鬼使神差。

相見時難別亦難,相見已經很難,離別時的傷感更難排解,唯有偶遇時的感嘆才能暢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