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季播節目長青樹竟是“美食文化大片”,這一季還有什麼“料”?

在央視綜合頻道的季播節目裡,超過六季的是鳳毛麟角。它做到了。

CCTV-1季播节目长青树竟是“美食文化大片”,这一季还有什么“料”?

卷軸開啟儀式

一餐一飯系民生,一瓢一飲話生活。“一簞食,一瓢飲”不只是充飢的俗世,更蘊含著中國人的飲食哲學與生存智慧……3月28日下午,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視總檯、雅迪文化、雅迪廣告、京視沐書聯合出品的大型美食文化探索節目《中國味道》看片會在京舉行。

央視綜合頻道總監張國飛、央視綜合頻道綜合部副主任何淑文、尋味嘉賓馬伯庸、尋味主持人夢遙與文化學者、美食專家、業內媒體等一起品美食、話臺前幕後趣事,讓濃濃中國情浸潤在佳餚美饌裡,彰顯了在“三臺融合”背景下,國家平臺有高度、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化價值領航和社會擔當。

在看片會現場,「廣電獨家」記者專訪了央視綜合頻道總監張國飛和央視綜合頻道綜合部副主任何淑文,重點就平臺如何堅持守正創新,《中國味道》第六季的深刻立意與內涵、節目製作團隊的初心與匠心等展開了探討。

煎炒烹炸何以挑動靈魂深處的味蕾記憶?

央視綜合頻道總監張國飛盛讚了《中國味道》品牌的“長青”:“在央視綜合頻道的季播節目裡,超過六季的是鳳毛麟角。本季《中國味道》從中國情、中國味、中國道出發,凝練的是中國精神。節目從飲食文化出發,從一羹一粟到中國文化,思路走得很順,自然而然、真情流露,這樣的節目一定會受到歡迎。”

CCTV-1季播节目长青树竟是“美食文化大片”,这一季还有什么“料”?

張國飛 央視綜合頻道總監

作為央視綜合頻道節目版塊的“常青樹”,《中國味道》自2012年開播以來,就力爭把美食題材做得既有看點又有賣點,並得到了各界的廣泛認可。第六季節目將講述怎樣的美食故事,引發了不少觀眾的期待。在看片會上,節目的精彩畫面正式發佈,享譽全球的“華人神探”李昌鈺博士潸然淚下,舞蹈家黃豆豆翩然起舞。記憶中的味道引發的濃濃鄉愁,讓人們重新審視美食和鄉愁的深情勾連。

據悉,《中國味道》每期都會邀請一位跨界名人來尋找記憶中的味道,12段尋味之旅就是12段承載著他們對人或水土的深深感情。從看片會發布的內容片段中可以看到,舞蹈家黃豆豆尋找的是自父親離世後就再也沒嚐到過的那一口炒腰花;京劇演員王珮瑜來尋找記憶中外婆的醃篤鮮;李昌鈺博士尋找的是承載著對兒時母親回憶的蟹黃包;“鬼才作家”馬伯庸歷經13次轉學,輾轉多地,心心念唸的卻是赤峰對夾。

CCTV-1季播节目长青树竟是“美食文化大片”,这一季还有什么“料”?

看片會現場

對大多數人來說,美味並不僅僅指向珍饈佳餚,而是喚起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對親人、朋友等的特殊記憶,這是一種對味道的追憶,更是一種真情實感的釋放。馬伯庸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過一篇關於赤峰對夾的文章,足見他與家鄉赤峰之間那種由味蕾衍生出的羈絆和精神紐帶。難怪他在看片會現場感慨:“不管是黃豆豆還是王珮瑜,大家都是找家鄉親人的味道,可能具體味道不一樣,但情感是一樣的,這正是節目想找到的共情點。”

為了喚起嘉賓在味蕾上對愛與親情的寄託,勾起觀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節目組也是煞費苦心。尋味主持人夢瑤回憶:“在赤峰的時候,節目組去各種各樣的店,尋找尋味嘉賓描述的味道,每天跑了不下10家。”這般執著追求,不僅體現了製作團隊內容創作的初心和匠心,也能充分調動和釋放美食背後所隱藏的暖心情感。

CCTV-1季播节目长青树竟是“美食文化大片”,这一季还有什么“料”?

尋味主持人夢遙、尋味嘉賓馬伯庸

探索美食的背後,讓食物美學承載文化命題

一直以來,美食類節目都是節目市場的“香餑餑”,但口碑上乘的美食節目從來都不是隻有美食那麼簡單。“這不僅是一檔美食節目,更是一檔文化節目,尋味表面上尋的是美食,其實尋的是情感。共情所有人能體味的,這就是家的味道。”央視綜合頻道綜合部副主任何淑文告訴「廣電獨家」。

CCTV-1季播节目长青树竟是“美食文化大片”,这一季还有什么“料”?

何淑文央視綜合頻道綜合部副主任

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怡對節目的文化內涵也作出瞭解讀:“在中國人的碗裡,盛的不只是美食,更承載著烹飪文化所凝聚的百姓情感、歷史記憶,《中國味道》正是搭建了一個非常具象的展示平臺,擔起並放大了簡單樸素的中華美食所蘊含的精神力量。”

CCTV-1季播节目长青树竟是“美食文化大片”,这一季还有什么“料”?

李怡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副主任

陪伴《中國味道》幾季以來,雅迪傳媒副總裁、雅迪廣告總裁付娣群對這檔節目有特別的情感,她動情地說道:“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不一般,也特別善於用食物拉近與他鄉的距離,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本季《中國味道》的氣質是與眾不同的,我們在美食這個領域有不變的情懷,創作的過程是燒腦的,但更是愉快的。”

CCTV-1季播节目长青树竟是“美食文化大片”,这一季还有什么“料”?

付娣群雅迪傳媒副總裁、雅迪廣告總裁

《中國味道》在節目內容上有一套清晰的邏輯:從尋味出發,落點到食物背後所隱含的情感與文化。

節目中嘉賓找尋的都是特別普通、尋常的東西,但節目將情感作為最大的佐料,發掘味蕾中承載著的人們對故鄉的情感和記憶。在何淑文看來,“找到我們的傳統文化,找到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到底在做什麼,這才是《中國味道》最想表達的內涵和深意。”

尋味之旅中,嘉賓們都從不同角度分享人生故事,極大地拓寬了《中國味道》的情感維度,節目的普世價值也貫穿始終。節目不僅呈現出真誠動人的生活態度,還有著觸及靈魂深度的情感溫暖。

“節目嘉賓來自不同領域,他們都是當今社會非常有個人特徵和個人魅力的代表,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結合著美食認知。節目更深刻的地方在於,作為國家平臺,我們傳遞的是一種情懷。”京視沐書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裁楊萊萊認為。

傳遞精神價值和表達文化自信是一檔好節目應有的底氣和靈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打通美食與文化的壁壘、抒寫“文化自信”方面,《中國味道》潤物無聲地實現了情感的釋放和文化的傳承。

融媒體時代,

國家平臺如何在“變”與“守”中探索美食新視界

一直以來,央視綜合頻道擔負著作為國家平臺的重任,致力於成為主流文化傳播的主陣地。面對日漸複雜的媒體生態環境,從《中國味道》的“變”與“守”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央視綜合頻道如何真正做到“守正創新”,展現國家氣質,推動融合傳播再上臺階。

“守正就是盡社會責任,創新還是在技術上有所創新。”張國飛表示。在全媒體視野下,本季《中國味道》力求在融媒體模式上實現全方位互動,對內容精耕細作,打造“能看、能聽、能評”的融媒體節目。

具體來說,節目將以電視節目為核心,根據不同渠道屬性製作不同的內容產品,實現與電視大屏互補。央視網通過CCTV帳號,除了在節目正式播出之前前置直播,更在播出後對節目進行碎片化處理,實現至少用英文和中文兩種語言向全球進行傳播。

央廣網副總裁劉京萍對《中國味道》優質內容在廣播端的輸出進行了暢想:“根據總檯‘先網後臺,臺網聯動’的戰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充分發揮新媒體各端口的傳播優勢,未來《中國味道》的精彩音頻片段,將在央廣新媒體業務群中的中國廣播客戶端進行集中呈現,節目的優質內容可以很好地輸出。”

CCTV-1季播节目长青树竟是“美食文化大片”,这一季还有什么“料”?

劉京萍央廣網副總裁

央廣綜藝節目中心文藝節目部主任莫曉芳則將《中國味道》與欄目資源的內容嫁接進行了闡述:“《中國味道》作為一檔集美食文化、鄉愁文化、中國故事於一體的美食文化探索節目,在融媒體傳播上大有可為,文藝之聲可以拿出最好的資源和《中國味道》進行合作。同時,我們還會派出記者和主持人深度參與到節目之中,對嘉賓進行採訪,形成錄音報道,在各檔節目中輪播。”

CCTV-1季播节目长青树竟是“美食文化大片”,这一季还有什么“料”?

莫曉芳央廣綜藝節目中心文藝節目部主任

央視網國際傳播事業群旅遊美食中心總監熊易提出“中國味道,全球共享”,希望幫助節目擴大海外影響力:“後期我們會把這個節目按照國外受眾的習慣進行碎片化剪輯,用不同的語言對國外觀眾進行傳播,真正實現‘中國味道,全球共享’。”

CCTV-1季播节目长青树竟是“美食文化大片”,这一季还有什么“料”?

熊易央視網國際傳播事業群旅遊美食中心總監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的平臺上,《中國味道》第六季將充分調動各新媒體的優質資源,著力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傳播矩陣,形成更大範圍的情感認同,鮮活地展現央視綜合頻道在節目形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上的硬實力。

在張國飛看來,“萬變不離其宗,還是要談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以及中國人的生活態度,即對故鄉、親情、友情、愛情的態度。”正是這樣的價值守正,賦予了電視技術更加扣人心扉的生命力和落腳點。

3月30日起每週六18:00,《中國味道》將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從美食結合到文化融合,《中國味道》究竟如何深入情感世界、文化層次碰撞交流,找尋到那些正被人們漸漸忽略的共鳴共情之處,還有待受眾的悉心挖掘。

CCTV-1季播节目长青树竟是“美食文化大片”,这一季还有什么“料”?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