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兵打仗追殺叛徒豪放派的他為何被評“偶能側媚亦移情”猜是這樣

當初讀他“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讀他“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記取了一個屬於詞人的符號:豪放派。只是,雖詞意深深,但不過是少年的簡單的瞭解,詞人本身,則很不瞭解。經年之後,才知道,詞意豪放的他,還有另外一個定語:大將。而且這個大將,真沒有浪得虛名。

如果可以穿越,真的想問一聲:稼軒先生,可以說說你的故事嗎?

率兵打仗追殺叛徒豪放派的他為何被評“偶能側媚亦移情”猜是這樣

年輕的辛棄疾曾統帥過上萬人的軍隊,生擒叛徒張安國後,帶領錦衣騎兵晝夜飛馳渡江。他說:“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可想而知,辛棄疾的豪放,辛棄疾的“詞派”是最溫暖的身體力行。

有一種人,天生就是認死理,辛棄疾認得死理就是家國情懷。出生在山東濟南的辛棄疾本來可能有另外一種人生。他是由祖父帶大,而祖父當時已經在金國控制的地方任官,祖父把年幼的辛棄疾送到一個叫劉瞻的門下學習,劉瞻門徒中不乏人才,祖父也是希望同學彼此日後可以提攜。但是辛棄疾放棄了同學中一位黨姓同學的關照,該黨姓同學在金國任職。辛棄疾在等待機會。

公元1161年,金國完顏亮帥軍南侵,狼煙四起,人民塗炭。南宋有人不再沉默。一個叫耿京的人聚集25萬人馬迎戰金國。辛棄疾知道這個消息,立即響應,他也呼朋喚友聚集了2000多人加入了耿京的義軍隊伍,義軍如虎添翼,因為辛棄疾不僅勇敢,還有才智。史料還記載,辛棄疾抗金意志強大,還說服一名叫義端的和尚參加義軍。不料,義端有一天偷了耿京的大印,準備投靠金國。這還了得?辛棄疾說,人是我介紹來的,這事我來解決。他親自去追趕。

追上義端後,辛棄疾的怒氣不是一般的怒氣。義端幻想討好辛棄疾,說辛棄疾是傳說的青兕,神人哪,讓辛棄疾不要殺他。青兕後來成為辛棄疾的特指,後話。辛棄疾沒有給義端別的可能。提了義端首級回見耿京。能想到嗎?可別忘了辛幼安曾寫下: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金完顏亮在采石之戰中被自己的士兵殺死,金國調整戰略部署,轉而對付後方義軍。耿京和辛棄疾決定迴歸南宋。紹興32年正月,耿京和辛棄疾在健康與宋高宗見面,宋高宗加封了辛棄疾等人官職。

率兵打仗追殺叛徒豪放派的他為何被評“偶能側媚亦移情”猜是這樣

然而,事情突變,義軍內部又出來叛徒。一個叫張安國的人和另外一個叛徒暗殺了耿京,還帶走一部分人馬投靠了金國。

此時的張安國義軍在金國心安理得作起了濟州知縣,辛棄疾知道這一切後,他人在海州。他請當地統制幫助,帶領50人馬直奔濟州,而且直接衝進張的大營,當時張的大營有人馬5萬。辛棄疾憤數金國塗炭百姓,以及張的不恥背叛。當下,就有1萬多士兵願意迴歸南宋。辛棄疾把張捆在馬上,一路南奔,擺脫了金兵的追趕,終於吧張帶回南宋處死,給宋高宗一個交代,也給耿京一個交代。這種壯舉,何等英勇,家國情懷,辛棄疾是在金戈鐵馬中成就的。

這個時期的辛棄疾不過25歲的樣子。

率兵打仗追殺叛徒豪放派的他為何被評“偶能側媚亦移情”猜是這樣

辛棄疾被稱為“詞中之龍”,600多首作品中,多是豪情萬丈,慨南宋的國運,在南宋與金國的拉鋸戰中,辛棄疾個人的理想和踐行一直明朗——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與辛棄疾同時期的友人晨亮曾和詞: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即便是已經被南宋免職之後,辛棄疾對山河之戀也是浩氣撲面。他說:醉裡挑燈看劍,夢夢迴吹角連營。他說,我的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的盧,良馬名,據說劉備的胯下坐騎就是這樣的的盧馬。在辛棄疾的腦海裡,是這樣的畫面——射箭的弓弦霹靂響,收復失陷已久的中原之地,君王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

一生魂牽夢繞,皆是收復故土。但為何一位現代詞學家給出這樣的評價:青兕詞壇一老兵,偶能側媚亦移情。這又是怎麼回事?

緣由出自一首詞,這闕詞在辛棄疾的“長短句”中,很是罕見——

“寶釵分,陶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

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愁將去。”

率兵打仗追殺叛徒豪放派的他為何被評“偶能側媚亦移情”猜是這樣

有人說,辛棄疾的這闕《祝英臺近·晚春》堪比婉約派的填法,甚至有人說“晚春”之愁愁過“楊柳岸、曉風殘月”——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闕《祝英臺近·晚春》成為辛棄疾長短句中的一抹亮色,一抹另類斑斕。這可能讓今天的我們更全面瞭解辛棄疾的劍膽琴心吧。

有人藉詞推測,辛棄疾是否在詞中有所表達和傾訴?因為太過婉約,各種故事只能無疾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