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實力藝術或偶像花瓶,韓雪與李蘭迪教科書般的競演

對於演員我一直以來都存在些許的偏見,認為所有演員都只有一個作用,那就是當花瓶。套用網上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一個好的演員是容器”,在此我要加上一句,裝過酸甜苦辣鹹,藏過油鹽醬醋茶的才算是有用之器。因此對演員依舊是呲之以鼻的,連“土”是何物都不明白的年輕演員,又怎麼去演一個農民的孩子?本集的《我就是演員(以下簡稱演員)》安排了李蘭迪來給韓雪配戲,抱歉我只能這麼說,雖然說是一種競演,但仍逃不脫戲臺之外的調控。演員可以用自己理解去表現情緒,卻不能選擇自己想展示的形式,只能在劃定的舞臺上去演繹,活生生的一個木偶。


我就是演員:實力藝術或偶像花瓶,韓雪與李蘭迪教科書般的競演

韓雪VS李蘭迪

安排韓雪與李蘭迪配戲,在我認為一是讓韓雪這位背景強大的演員一個最為合適的臺階,二是讓導師們可以有發揮的基礎。這兩者一個是為了給主角一個交待,另一個就是為觀眾或者收視率一個交待。為何如此說呢?對於韓雪來講自以她在“家有兒女”表演的認可度,再到神秘背景的猜測,讓她對演員這條路少了很多阻礙,所以來到《演員》後上至導演下至觀眾,異口同聲的認為“啊?韓雪來了!”,好吧導演把這些語言組織在一起,無非是想讓觀眾明白,在驚喜之餘導演和主辦方也是有壓力的啊,這個炒作不行捉弄更是不得的演員來了,大有狼來了的味道。

我就是演員:實力藝術或偶像花瓶,韓雪與李蘭迪教科書般的競演

韓雪競演照

而選擇了李蘭迪來演對手戲,那首先是給韓雪一個穩贏的局面,其次是在贏得同時讓韓雪和觀眾看得意猶未盡,設計一個懸念。對於節目組編輯的大劇本來說,什麼樣的演員適合什麼樣的場景,又適合在節目的什麼階段來上場,這都是精心設計的。如果真的像比賽一樣沒有宏觀調控,那脫離了節目(戲劇)的範疇了,乾脆直接叫比賽得了,導致直接換成冷臉的裁判,大家可以腦補一下這樣的情形。在沒有標準沒有數據測算的前提下,幾個冷臉裁判慎重的打著隊員的得分,這本就是一個笑話。


我就是演員:實力藝術或偶像花瓶,韓雪與李蘭迪教科書般的競演

李蘭迪競演照

本次競演的是《金陵-十三釵》橋斷,講的是一群青樓女子為了一群女學生,甘願給日本人“演唱(有去無回)”的故事。而這個橋斷,不久前剛在《聲臨-其境》中有精彩的演出,其中就有韓-雪和賈-靜-雯等,那場高水平的表演觸動人心,四位青樓女子用一種慵懶的決然,應承下了自己甘願付死的情景,在那一刻我的內心被什麼東西給觸動了,期間沒有憾天動地的語言,沒有即將付死的淒涼,只有一種來自內心的滿足與自豪感。而本次節目組安排了這麼一個橋斷給韓雪,也恰恰證明了小編所講的,讓韓雪先立於不敗之地。


我就是演員:實力藝術或偶像花瓶,韓雪與李蘭迪教科書般的競演

馬思純、徐帆、韓雪、賈靜雯競演

李蘭迪其實是實力派,只是還在成長中,她與流量演員的最大不同,是願意讓最醜的自己去表達情緒,從而感染觀眾,這該算是一種對觀眾的負責態度。所以導演才安排了這麼一個懸念,一個在韓雪穩贏的結果上可能激起的波瀾,會緊緊的抓住觀眾的眼睛,製造了一個相當不錯的落差,觀眾被牽著走完這場戲。而李蘭迪也確實沒有讓人失望,整場表演與其說是按著劇本走,不如說是跟著李蘭迪的情波動而走。從無理頭的對玉墨的排斥,到怒摔琵琶讓玉墨(韓雪)失措,再到劃破玉墨手時的書娟的錯愕,再到遞上學生服時強忍淚水的哭泣,自始自終韓雪是被帶著走的,可以看出韓雪是用自己的閱歷在陪著李蘭迪演。


我就是演員:實力藝術或偶像花瓶,韓雪與李蘭迪教科書般的競演

韓雪和李蘭迪

從某種程度上講,李蘭迪很幸運,在這樣的場合有這樣一位可以為了配合年輕人的情緒,而放棄自己的情緒,並且是那好麼的用心。韓雪的演技無可挑剔,不在於演得有多好,而是在於對場景的理解與應變,還不帶違和感,以至於章子怡也難得的沒有挑刺,只有肯定。寫到此處,小編只能感謝演員的真摯付出,原來演員也可以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