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內2位媽媽相繼被殺,凶手都是兒子,遇險皆不呼救,母慈子惡

24歲大學生捅死陪讀母親!居民:有聽到爭吵,但未聽到呼救聲。(11月22日下午,山東·濟南)

12歲小學生殺死年輕媽媽!鄰居:隔壁有傳來打鬥聲,但未聽到喊救命。(12月2日夜晚,湖南·沅江)

10天內2位媽媽相繼被殺,兇手都是兒子,遇險皆不呼救,母慈子惡

在這兩起駭人聽聞的“子弒母”案件中,兇手都是兒子,母親遇險皆不呼救。它在反應齣兒子當下扭曲的人性時,折射出了一位媽媽那萬事皆為兒著想的母性光輝。

01

一、在媽媽的心裡,孩子勝過自己的生命

還記得5·12汶川地震中讓人催淚的一幕。緊張作業的救援隊在聽到一陣嚶嚶哭聲後,迅速將目光鎖定在了不遠處的廢墟之中,最終經歷數小時救援,一個兩個月大的嬰兒伴隨著微弱的呼吸聲被人們小心翼翼的托起在手心裡。

在小女孩獲救的那一刻,周圍人的臉色凝重,言語哽咽,因為小女孩之所以能夠在地動山搖房屋坍塌後奇蹟般的活下來,是因為她從始至終都被一個血肉之軀完完整整的罩了起來。

那副身軀雙腿跪地,身體前曲,並用頭部和肩膀頂住地面,同時雙臂自然下撐,將身體硬生生的支撐成一個拱形,而拱形的裡面便就是嬰兒得以活下去的藏身之處。

10天內2位媽媽相繼被殺,兇手都是兒子,遇險皆不呼救,母慈子惡

這副軀體不是別人,就是嬰兒的親生母親,她用她的身軀阻擋著冰冷的混凝土,庇護著心心念唸的孩子,甚至是自己被廢墟埋沒停止呼吸後,她依舊保持著那個保護孩子的姿勢。

嬰兒在救出後,人們在裹著她的小棉被裡發現了一部手機,手機中保留著一條寫好短信,短信的內容是“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媽媽愛你……”

我們曾採訪了多位母親,有二三十的年輕媽媽,四五十的中年媽媽,甚至是年過六七旬抱著重孫的老年人。當自己生命遇到危險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會是什麼,她們給的答案高度相似,若歸結為一個詞,那勢必是“孩子”。

孩子在母親的眼裡到底有多重要,我們很難做一個恰當的比喻。但是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在母親心中的地位遠遠勝過了母親自己的生命。

10天內2位媽媽相繼被殺,兇手都是兒子,遇險皆不呼救,母慈子惡

二、在媽媽的心裡,孩子永遠是孩子

對於小年輕來講,這種價值他們可能不予理解。因為,有孩子和沒有孩子的人,其最大的區別就是如何定義價值,生的價值。

講一個我的親身經歷。

在成婚前,太太總說她一定要為自己而活,一定要去做她想做的事情。於是,完成列舉的各項“人生計劃”便成為了太太整日忙碌的首要內容。甚至,結婚多年後的她也依舊如此。這一度的只顧事業而冷落家庭的現象,險些讓我覺得她是個自私的人。

後來,我們有了孩子,她的生活觀念便開始轉變,而且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她開始把一切的落腳點都放在孩子身上,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大學。甚至是孩子以後的戀愛、婚姻、家庭、事業,她都開始精心的盤算著。

有次我告訴太太不要總把孩子當孩子,要給孩子成長的空間。然而,太太給我的回覆卻讓我想起了我媽媽曾對我說過的那句話“無論你多大,在媽的心裡,你永遠是個孩子”。

10天內2位媽媽相繼被殺,兇手都是兒子,遇險皆不呼救,母慈子惡

02

或許母親至死不求救的原因就是這兩點:“孩子的一切高過自己的生命”,“孩子,他還只是個孩子”。

當兩位媽媽看著兒子揮舞著刀,要刺過來的時候,她們會去想些什麼呢?

或許媽媽在堅定著信念:親生孩兒霍霍磨刀只是佯裝,萬萬不會真的砍向自己!孩子嘛,喜歡鬧著玩。

或許媽媽有了一絲疑慮:親生孩兒霍霍磨刀會傷了自己嗎?應該不會吧!即使會,也頂多只會是皮外傷,自己的孩子還能把親媽怎麼了?

或許媽媽選擇賭了一把:親生孩兒霍霍磨刀會不會一怒之下殺了自己!要不要呼救呢?不能呼救,如果自己多想了豈不是既傷了孩子的心,又讓孩子揹負起弒母的罪名,那可不得了。那假設真的會殺了自己呢!生養孩兒這些年,如果孩子真的要動手,那自己也認了。

10天內2位媽媽相繼被殺,兇手都是兒子,遇險皆不呼救,母慈子惡

母子爭吵,打鬧,時不時傳出聲響。對於悲慘的結局,四十多歲的母親阿娟(化名)看著24歲的兒子想不到,三十多歲的母親阿蓉(化名)看著12歲的兒子更想不到。

又有誰能夠想到,一位兒子正揮著刀,向他的親生母親捅過去呢?沒人能想得到。怕即使是事實擺在了眼前,也沒有人願意去選擇相信它!

03

12月6日,34歲的阿蓉在六旬老母撕心裂肺的哀嚎中,伴隨著溼冷的陰雨和黏腳的泥土,草草下葬了。

這場葬禮比以往要來的安靜,它沒有昔日村中長者下葬時的浩大排場,也沒有當地民俗中的那一絲絲喧囂。一切從簡,從快的流程,讓這場葬禮就如同北方的初雪,在落地的那一剎那,老天就迫不及待的想讓它消逝在泥土裡,不留下半點痕跡。

10天內2位媽媽相繼被殺,兇手都是兒子,遇險皆不呼救,母慈子惡

阿蓉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兒子12歲,快要上初中了,小兒子2歲,剛會跑來跑去的喊著找媽媽。雖然平日裡孩子很調皮,不聽話,但終歸來講,有著兩個兒子的阿蓉還是很幸福的,最起碼此前在旁人的眼裡是這樣。

阿蓉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每逢放長假的時候會回來看望她們母子。按照以往的慣例,十幾天後的元旦就是丈夫的歸期。或許生前的阿蓉也曾暢想過,那個等丈夫回來後帶著兒子一塊回父母家過節的溫馨場面。可是,阿蓉終究還是沒能等到那一天。

阿蓉在閉上眼睛的那一刻和阿娟一樣,她們心中的痛楚,我們難以想象。

——END

(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