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寒冬?其实还是你写不出好作品

编剧杨哲曾在朋友圈里转过一篇文章《影视入冬,编剧休克》,但他的附言是,“寒冬到来,我们的活多了很多。早晚有一天市场会向美剧靠拢,顶尖的编剧握有最多的话语权,一切都回归给观众讲好故事,而不是给资本讲故事。”

他并不是说大话。3月19日,Imagine Television 宣布推出首部原创华语剧集《催眠疑云》,由著名华语编剧杨哲(《法医秦明》、《十宗罪》)担任编剧。

影视寒冬?其实还是你写不出好作品

从作品数量上看,2018年的影视产业进入了名副其实的严冬。不过,大多业内人士却几乎都表示,过去几年,影视圈内虚火太盛,只有挤出泡沫、驱逐劣币,才能给精品制作留出成长的空间。

在这个真正有竞争力的团队能够凸显实力、高下立见的时刻,杨哲也认为,“其实不是没有投资,而是资方变得特别谨慎了。热钱少了,很少有公司宣布一口气拍三十部戏了。投资周期拉长了后,大家必然在剧本上会多下功夫。”

影视寒冬?其实还是你写不出好作品。

杨哲认为,未来几年,将会出现一批原创内容,未来也会更需要原创的能力。“因为现在ip太贵了,也不值得买了。大演员也不是网站那么看中的选项了。而且有一些小成本的作品突围取得了重大的成功。随着这些黑马的数量增多,新的题材新的故事将会越来越容易成为市场的主流。网络题材的丰富的红利还可以延续好几年。”

影视寒冬?其实还是你写不出好作品

16岁就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放飞》的杨哲,曾获得过第二届新概念大赛一等奖,20岁时他已经出过两本小说一部杂文集。

新概念圈还有一个“南韩北杨”的说法,就是对韩寒的杂文与杨哲的小说倍加推崇。不过杨哲没有像韩寒一样成为80后叛逆的精神偶像,而是因为一个影视梦,按部就班地进了中戏,成为了一名编剧。

“别人出书是为了赚钱、为了成为一名作家,但我就是为了将来能写剧本,而且后来我真的凭这些小说混进了中戏。大概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就有了当导演的念头,之后有一天看张艺谋还是姜文的访谈,说中国电影不缺钱,就缺好本子,我说好,那我以后就写好本子去。”

大学期间,美剧《24小时》在年轻人中走红,让一直对悬疑有偏好的杨哲激动不已,他心中自此埋下了一颗种子。《十宗罪》、《法医秦明》都是这颗种子结出的果。

时间也很神奇,过了这么多年后,他终于成为了《24小时》制作公司Imagine Television中国方的合作伙伴。

影视寒冬?其实还是你写不出好作品

像大多数刚毕业就赶上失业的年轻人一样,杨哲也曾为了维持生计去写当时流行的婆媳剧,边写边吐,边吐边写。被坑尾款、创意被盗用、写得身体出了毛病……这些他都经历过。

好在他还会写。拍了一部电影遭到资方撤资后,他干脆静下心来重新写作,写出了《埋》。

很多人觉得《埋》是个好故事,只是不好过审,拒绝了他。最后,中影拿下了版权,顺带签下了杨哲。

到了中影之后,杨哲接到了一系列院线电影,终于成为了所谓“有署名的编剧”,还成立了自己的编剧团队。也正是在此时,杨哲接触到了《十宗罪》。

曾经一度以为自己再也不会有机会做悬疑的杨哲,接到这个活儿,心里的种子一瞬间又苏醒了过来。

即使改编难度极大、审查极不好过,杨哲也依然接过了这个“自虐”的活儿:“其实挺自虐的,我们每天的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过审,又怎么吓人,这俩要同时想。”

影视寒冬?其实还是你写不出好作品

《十宗罪》给杨哲带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奖项,亚洲新媒体电影节最佳改编剧本,也给他带来了更多机会。

《法医秦明》是让杨哲走入更多人视野的重要作品,创作这部作品时,杨哲已经学会了“戴着镣铐跳舞”:

“譬如警匪片审批里说不能表现坏人犯罪过程,那我们就换个思路,写正面人物认真办案,表现警察的推理过程。推理时,警察看到某个证物,头脑中把几个证据串联在一起,自然闪回想象的画面其实就是犯罪过程。成熟一些的编剧可以带着镣铐跳舞”,但这个成熟的过程无疑是痛苦与欢喜同在。

影视寒冬?其实还是你写不出好作品

杨哲工作室目前有40多位编剧,10位主力,10位经验稍微少一些但是很刻苦努力、正在逐步提高的编剧,剩下还有一些是刚毕业的学生。这有点像美国的编剧团队结构。

杨哲也希望工作室能有越来越多专业编剧的加入。

此次,借助新片场学院联合杨哲老师推出的线下实训小班课程《职业编剧训练营》,最终将选出10位学员参与课程,结课后优秀学员有机会成为杨哲老师编剧工作室的一员。

职业编剧训练营一共3个月,每周六授课,12次课程,共计84小时,小班制教学。

每次课程都配有相关作业,帮助新人编剧在实践中提高创作能力。12周课程结束后,将带你完成一部青春校园迷你剧,结课即有作品。最后一周课程还将邀请演员出演剧本片段,以此检验剧本,带你体验真实的编剧工作。

影视寒冬?其实还是你写不出好作品

NEW

戳二维码

报名占座!

立即购买

影视寒冬?其实还是你写不出好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