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講之紫菀

每日一講之紫菀
每日一講之紫菀

紫菀又叫青菀、辮紫苑、軟紫菀、北紫菀、驢耳朵菜、小辮、夾根菜、紅泥鰍串、甜紫菀、白羊須草、返魂草根、夜牽牛、白菀、萬金茸、子菀等。傳說在北宋宋徽宗時期,有一次蔡京大腸秘結不通,又害怕吃大黃等瀉藥損傷正氣,雖遍請京城名醫治之而無效。於是貼出告示說,誰能治好宰相的病,賞銀千兩。有一個醫生便自薦前往蔡府,為蔡京診脈後,便向蔡京要二十文錢。問其何用,答曰購藥。史載之僅買來一味紫菀,研為細末,讓蔡京用水送服,不一會兒就排出大便。蔡京感到驚奇,問用紫菀的理由。史載之說:“肺與大腸相表裡,你的病是因為肺氣不宣而大便不通,紫菀能肅降肺氣,肺氣得以肅降,大便不就暢通了嗎?”,從此這名醫生名揚京城。

紫菀味辛、苦,性溫。歸肺經。具潤肺下氣,消痰止咳作用。生紫菀擅於散寒降氣祛痰,多用於風寒咳喘,痰飲咳喘,新久咳嗽。蜜紫菀的潤肺祛痰作用增強,多用於肺虛久咳,癆瘵咳嗽,痰中帶血或肺燥乾咳。如止嗽散就用到了紫菀。

需要注意的是有實熱者忌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