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化學起源於西方“鍊金術”?中國“煉丹術”表示不服!

中國古代煉丹術是中國古代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煉丹家們做了大量的實驗 ,揭示了一些物質的性質,並且發明了火藥、顏料等 ,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古代煉丹家用來煉丹的原料有 60多種 ,在煉丹的化學實踐中,人們掌握了很多物質的性質、製法和鑑別方法同時還認識到氧化還原、金屬置換和酸鹼相互作用等化學反應。對物質性質的認識上 ,人們通過實驗 ,掌握了一些物質的化學性質 。

為什麼說化學起源於西方“鍊金術”?中國“煉丹術”表示不服!

其實,與西方鍊金術相比,中國的煉丹術起源更早,並且對阿拉伯鍊金術和西歐鍊金術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也是近代化學的源頭之一。然而西方“鍊金術”卻發展成為近代化學,而中國“煉丹術”卻逐漸消失匿跡,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可以參考陶果《中國古代煉丹家為何不研究氣體 》一文,文中主要通過下面幾個原因進行了分析:實驗設施 、 思維特徵 、 理論基礎和煉丹目的等主客觀方面。

其實西方很長一段時間對於中國“煉丹術”知之甚少,例如,法國化學家貝爾特羅的《煉丹術的起源》,用大量篇幅向古希臘尋根究底;英國漢學家解釋耳斯的《中國與中國人》,說煉丹術是從希臘通過大夏(Bactria)傳入中國的,而德國化學家豐﹒利浦曼在他的《煉丹術源流考》一書中,又說煉丹術傳自阿拉伯。直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學者王璡、曹元宇等人,陸續發表了一系列中國煉丹術的英文文章,才逐漸引起西方學者的注意,這裡面貢獻最大的是吳魯強教授,他將主要的中國煉丹術著作翻譯為英文,在國外期刊上發表,才使得煉丹術西來學說在他們心中開始動搖。在這裡,我們必須得牢記先輩學者們的貢獻。祖國的強大離不開一他們的努力。

為什麼說化學起源於西方“鍊金術”?中國“煉丹術”表示不服!

中國“煉丹術”的起源

技術基礎

煉丹術準確來說起源於“採礦、冶金”,早在原始社會後期,我國有了“冶銅術”到了殷商時代便開始大量使用青銅器,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冶鐵術”逐漸成熟,繼而鐵器實現了大量使用,之所以有“採礦、冶金”技術對於化學知識的積累,才有可能產生“煉丹術”。

精神基礎

當然,光有化學技術是產生不了“煉丹術”的,我們還需要在精神層面上找到一個寄託,古代有一些教派組織,那個時候他們其實還不是真正的道家,主要分佈在戰國時期燕國齊國一帶,他們將神仙學說與陰陽五行說揉和起來,如東漢末年魏伯陽在世界上第一部煉丹術著作《周易參同契》中就有“五行錯王,相據以生,火性銷金,金伐木榮”和“五行相剋,更為父母”之類的話,明確表示煉丹術的理論基礎是五行說。

還有一個精神基礎就是古代各種神仙說,《山海經》中《大荒西經》記載:有軒轅國,不壽者乃八百歲。《海內經》記載 : 流沙之東,黑水之間,有山名不死之山。《莊子·逍遙遊》記載:藐姑射之山,有仙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掉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為什麼說化學起源於西方“鍊金術”?中國“煉丹術”表示不服!

有了這些荒誕不經、浪漫無際的異書華章,對仙境對神仙的記述和描繪,讓大權在握,貪得無厭的統治者們想人非非,想長生不老,永掌大權,永享受榮華富貴。“上有所好,下有甚焉”,順應帝王之夢,在地廣物豐的神州便催生了一些“方術”之士。 這些“方士”都是學者,既明瞭滿足帝王需要即可成名成家的人生之道,又深諳取類比象的科學之策,於是,他們基於對自然中不腐不朽物質的觀察,萌生了這些物質中“不腐不朽“的特質會為人體所吸取而令人也變得同樣“不腐不朽”的夢想,通過這些遊手好閒,故弄玄虛的方士們為了迎合統治階級的心理大力鼓吹神仙長生,說的帝王更加心癢癢,在帝王們資金與人力鼎力支持下,更加促進了對於長生不來之術的探索。這方面最大的貢獻者就是大秦帝國最高統帥

秦始皇

也許是某天某個方士很是無聊,在海邊散步的時候,恰好看到了他們夢寐已久的“蓬萊仙境”,現在我們給它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叫“海市蜃樓”,在術士們看來,“蓬萊仙境”是存在的,長生不老的“仙人”也是是存在的,從此掀起了戰國時期求仙問藥,尋找長生不老之術的高潮,這個有名的術士就叫徐福,而他的大Boss就是大秦帝國最高統帥秦始皇,《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福)等以鉅萬計,終不得藥… …”。

為什麼說化學起源於西方“鍊金術”?中國“煉丹術”表示不服!

可以看出來,秦始皇派徐福去尋長生不老之藥以失敗告終。這也為“煉丹術”誕生提供了基礎,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聰明的術士們在尋仙達到長生不老屢次碰壁以後,繼而自己研究“煉丹術”。從此,歷史悠久的“煉丹術”誕生了,並且長久不衰,直到清代才逐漸衰敗。

為什麼說化學起源於西方“鍊金術”?中國“煉丹術”表示不服!

中國“煉丹術”發展歷史簡介

通過秦始皇時期發展,到了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求仙藥問藥更為心切,他效仿秦始皇,又有李少君所提供的封禪不死之術,不僅指派大批船隊人海求仙藥,還下令在沿海一帶修建了許多金碧輝煌的望仙樓,年年親自東巡,焚香設貢,祈禱神仙賜不死之藥。繼武帝之後、宣帝、成帝、哀帝等如法效仿,致使迷信神仙之風盛行。

魏晉、南北朝(公元265一617年)是煉丹術最活躍的一個時期,在求仙問藥無果的情況下,統治者們終於轉變可思路,尋不到沒關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他們開始設置仙人博士,建造煉丹爐,開始著手煉製丹藥。葛洪就是這時代的代表人物,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是江蘇句容人 ,大致生於東晉太康二年(281),卒於鹹康七年(341)年。煉丹術中葛洪是承先啟後的傑出人物,要是沒有他,可能煉丹之術就在北魏時期告別歷史了。

為什麼說化學起源於西方“鍊金術”?中國“煉丹術”表示不服!

到了唐代,經過魏晉南北朝300多年發展與摸索,唐太宗對於道教方士尤為重視,經常找他們聊聊天,請教一些長生不老之術,也對他們極為信賴,提供有用價值的道士還會封官賜爵,《唐大詔令集》卷九載:諸郡有自古得道昇仙之處, 雖令釀祭,猶慮未周,宜每處度道士二人、三人,永修香火。… …天下靈山仙蹟,並宜禁斷樵採戈獵… …。

盛唐30年,“煉丹術”盛行,並且因此夭亡不少人。如:唐高宗、太宗、憲宗、穆宗、敬宗、武宗、宜宗均是因服用道士煉製的“仙丹” 慢性中毒而亡;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因服“仙丹”,直至中腹堅硬,脹痛昏死過去。

這些帝王將相對於“煉丹術”的推進著實做了不少貢獻,我們可以推測,煉丹術絕對是一個高成本的活動,必須得耗費很多財力人力。換句話說,這玩意不是一般人能夠玩的起的,但是有個人,當年也曾趕上流社會的時髦風氣而熱衷於煉丹,然其晚年卻寫思歸詩一首,淒涼地描寫了許多人因服丹藥而亡或中毒的境況:

退之(韓愈)服硫黃,一病訖不痊;

微之(元稹)煉秋石,未老身溘然;

杜子(杜牧)得丹訣,終日斷腥羶;

崔君(崔元亮)誇藥力,經冬不衣棉;

或疾或暴夭, 悉不過中年。

這個人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其實除了詩人白居易,這種尋仙煉丹的上流社會的時髦活動怎麼能缺了我們的著名詩人李白,這也促進了他很多作品的誕生。

為什麼說化學起源於西方“鍊金術”?中國“煉丹術”表示不服!

到了宋朝,可能是見識了前朝通過吃丹藥長壽者沒有,但是吃丹藥毒死者甚多,皇帝、道士、百姓都不敢輕易妄動去煉丹、服丹。

明朝煉丹術曾一度有東山再起 、 捲土重來之勢,原因就是眾多皇帝內心的成仙不死之夢又被喚起了,有甚者親自煉丹誤國誤民,他們為了成仙,僥倖地大量服用仙藥,結果仁宗、憲宗、孝宗、武宗相繼服丹身亡。

到清代中葉,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對道士的方術持敬而遠之之態,其結果使煉丹術失去了生長的土壤 ,自此一級不振。

對“煉丹術”貢獻最大的幾位古代“化學家”

自“煉丹術”誕生以來,探索階段比較長,再加上煉丹術士們有著道教神秘色彩,對於煉丹術的記載很少,特別是實際操作過程的記錄,直到公元 142 年,一位煉丹家

魏伯陽先生總結之前許多“方士”延續了幾百年為帝王效勞的煉丹秘術,寫就了一本《周易參同契》,這是世界上最古的論述煉丹術的書。之後,南北朝的陶弘景,晉代醫家葛洪著《抱朴子》,唐代藥王孫思邈著《丹經內伏硫磺法》,都記載了煉丹術及其臨證應用的某些經驗。

中國“煉丹術”與西方“鍊金術”區別。

歐洲煉丹家可能受到資本思想影響,對於長生不老興趣不大,但是對於黃金白銀卻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做夢都想著發財,所以鍊金術的的目的是在“點鐵成金”、把賤金屬怎樣來變成貴金屬;

為什麼說化學起源於西方“鍊金術”?中國“煉丹術”表示不服!

中國煉丹家的目的則是“返老還童”或“ 長生不死”,當然,這中間也有不少貪婪者,想兩全其美,他們不僅想長生不死,而且還想榮華富貴,所以這期間也為假黃金的誕生貢獻了他們的力量,但其間也有不少是以煉黃白為目的者。

為什麼古代道士如此執著於煉製假金——金丹?對於這個問題,東晉著名的煉丹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撲子·內篇》有明確的回答:“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宋代筆記《澠水燕談錄》記載宋真宗時,有汀州人王挺,得黃白朮,“嘗以藥金、銀獻上以助國費”。可以看出為了充盈國庫,皇帝命人冶煉假金也是有可能的,皇帝也會把假金用來賞賜臣民。據史料記載,西漢一朝,黃金數量猛增,光是皇帝賞賜給臣子的黃金次數就達百餘次,數量近90萬斤。這麼多金子當然不可能都是真的。

唐代小說《廣異記》記載,有個叫成弼的人得了可以化銅為金的丹藥,唐太宗找到他並授予其五品官,命其專造黃金,製得假金數萬斤。這種假金名字叫做大唐金,還流傳到國外,外國人將其當成寶物。

以上足矣證明,中國古代的“鍊金術”絕對不比國外差,並且比他們的“冶金術”更加成熟。

煉丹原材料介紹(主要的原料加黑顯示)

元素:汞、硫、碳、錫、鉛、銅、金、銀等。

氧化物:三仙丹(HgO)黃丹(PbO)、鉛丹(Pb3O4)、砒霜(As2O3)、石英(SiO2)、紫石英(含Mn)、無名異(MnO2)、赤石脂(Fe2O3)、磁石(Fe3O4)、石灰(CaO)等。

硫化物:丹砂(HgS)、雄黃(As2S2)、雌黃(As2S3)

、礜石(FeAsS)等。

氯化物:鹽(包括戎鹽、冰石等,NaCl)、硇砂(NH4Cl)、輕粉(Hg2CI2)、水銀霜(HgCI2)、滷鹹(MgCl2)等。

硝酸鹽:硝石(KNO3或NaNO3)

硫酸鹽:膽礬(CuSO4?5H2O)綠礬(FeSO4﹒7H2O)、寒水石(CaSO42H2O)、朴硝(Na2SO410H2O)、明礬石(K2SO4Al2(SO4)3-2Al2O36H2O)等。

碳酸鹽:石鹼(Na2CO3)、灰霜(K2CO3)、白堊(包括石鐘乳等,CaCO3)、爐甘石(ZnCO3)、石曾(Cu(OH)22CuCO3)、空青(Cu(OH)2CuCO3)、鉛白(Pb(OH)2-2PbCO3)等。

硼酸鹽:蓬砂(Na2B4O7)。

硅酸鹽:雲母(白色,H2KA13(SiO4)3)、滑石(H2Mgs(SiO3)4)、陽起石(Ca(Mg,Fe)3(SiO3)4)、長石(K2O﹒A12O3﹒6SiO2)、不灰木(石棉,H4Mg3Si2O7)、白玉(Na2OAl2O34SiO2)等。

合金:鍮石(銅鋅合金)、白金(白銅,銅鎳合金)、白鑞(鉛錫合金)、各種金屬的汞齊等。

混合的石質:高嶺土(SiO2、Al2O3等)、禹餘糧(含褐鐵曠和粘土的砂粒)、石中黃子(夾有黃色粘土的砂粒)等。

有機溶劑:醋(CH3COOH)、酒(CH3CH2OH)。

煉丹術中蘊含的化學反應

煉丹術中經典的“九轉還丹”記載了煉丹術中的硫與汞分解以及合成循環的固體化學反應,並從中提出了

化學物質守恆的規律,這與現代化學通過氧/汞分解/合成循環的固體化學反應而發現化學物質守恆定律異曲同工。

在煉丹的化學實踐中,人們掌握了很多物質的性質、製法和鑑別方法同時還認識到氧化還原、金屬置換和酸鹼相互作用等化學反應,誘發煉丹化學反應的方法(如研磨、混合、燒焙等)和裝置(如爐鼎等),還發明瞭蒸餾、冷凝、沉澱、過濾等收集化學反應生成物的方法。

對物質性質的認識上 ,人們通過實驗,掌握了銅和鐵的置換順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早在漢初《淮南萬畢術》中就記有“曾青得鐵化為銅” ,曾青即硫銅礦物經氧化而形成的次礦物 ,主要成分是 2Cu CO3· Cu(O H) 3 ,和鐵發生置換反應。

反應方程式為: 3CuCO3+2Fe+ 2H2O= 3Cu+ 2FeO( O H)+ 3CO2 (氣體)

那時候,通過煉丹術,煉丹化學家們不僅創造出了許多而且也從煉丹過程中製造出了許多新的物質,例如

黃銅(鋅銅合金)、白銅(鎳銅合金)、砷白銅(砷銅合金)、白錫銀(砷錫合金)、昇汞、甘汞、氧化汞、硫化汞、氧化鉛、四氧化三鉛、三氧化二砷、硫化錫等,這些物質有一些作為藥物很早就在中醫藥學中得到應用。

此“丹砂HgO”非彼丹砂HgS

對於實驗的觀察與記錄最詳細的,當屬於“化學家”兼煉丹家葛洪,他銳:“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月砂”。從這一點看來葛洪大致做過這樣的實驗:就是將紅色的丹砂(硫化汞)加熱使它分離出水銀(Hg),水銀加硫黃又能煉成赤色的丹砂。

原來丹砂遇到熱可以昇華,純硫化汞(HgS)昇華溫度為446℃,當溫度升的太快則丹砂會分解。

丹砂與空氣反應方程式為:HgS(丹砂) + O2(空氣) == Hg + S02 產量低

為了提高產量,當隔絕空氣以後加熱,他們發現汞蒸發為蒸汽,凝結在溫度低的上釜上,這也是蒸餾的原型。這個實驗必須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進行。

丹砂可逆分解反應方程式:HgS(丹砂)== Hg(氣體) + S(氣體)。

這時候有一個人叫孤剛子發現在丹砂中加入黃帆[KFe(S04)2﹒12H2O],黃帆加熱分解產生SO3,可以使反應右一,看到這裡是不是驚呆了,我們在高三才學的化學知識,他們早就用上了。原理如下所示:

反應方程式:S(氣)+ 2SO3(氣)=== SO2(氣)

綜合反應化學方程式:HgS(固)+ 2SO3(氣)== Hg(氣)+ SO2(氣)

這樣生成的HgS為黑色,經過昇華才會變成紅色,這就是所謂的“轉”的來歷。

而水銀(Hg)在溫度升高過快也會飛掉,在空氣比較充足的,火力不猛的清情況下,又可以變為氧化汞(HgO)。

反應方程式為:2Hg + 02 == 2HgO。

其中氧化汞HgO顏色也為赤紅色,跟丹砂(HgS)顏色一樣,所以才有葛洪才誤以為是丹砂,才有“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月砂”之說。

南宋方士白玉蟾在其 《金華衝碧丹經秘旨》中記錄了上火下凝的鍊汞法。其反應器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倒置的石榴狀瓷罐,內裝丹砂及赤金(紅銅),下部為一高筒狀柑禍,內貯華池水(含礦物質的醋)。該體系中加入了銅 。

反應方程式為 :HgS(丹砂)+Cu == CuS + Hg(氣)

“還丹”與氧化汞(HgO)

煉丹離不開鉛汞二元素,宋王道《金碧古文龍虎經註疏﹒序》中說:“古今學道之士,皆以鉛汞為大丹藥”

他又說:鉛性白也而赤之以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為鉛

”。這說明在那時他就知道鉛能變成赤色的四氧化三鉛( Pb3O4),而四氧化三鉛,又能分解出白色的鉛(Pb)來的道理。

反應方程式為:

3Pb + 2O2 == Pb3O4(黃丹主要成分)

Pb3O4 + 2C == 3Pb + CO2

魏伯陽所說:“汞見火則飛,將欲制之,黃芽(Pb3O4)為根”反應方程式如下,防止汞飛走,讓與氧氣化合為氧化汞(HgO)。

化學反應方程式:Pb3O4 == 6PbO + 2O2(氣)

2Hg(氣)+ O2(氣)== 2HgO(凝於上釜內壁)

四氧化三鉛從何而來?

硫化鉛(PbS)是一種最早接觸到的含鉛礦物質,方鉛礦焙燒的化學反應為:

PbS + 302(空氣) == 2PbO + 3S02(氣體)

唐《丹房鏡源》中的造丹法載有硫化鉛參加的反應:

Pb + S == PbS(黑色)

3PbS + 8KNO3 + 1/2 O2 == 3PbO(黃色) +3K2SO4 +2KNO2 + 6NO

PbS + 4KNO3 == PbSO4(白) + 4KNO2

3PbO + KNO3 ==Pb3O4(紅)+ KNO2

託名蘇軾所撰的《格物粗談》中說“雌黃與胡粉 (PbCO3)同用,則兩色俱變”,其反應為:

As2S3 + 3PbCO3 == 3PbS + As2O3(砒霜) +CO2

到宋代硫化鉛的醫療效果逐步為醫藥家所認識,開始利用。

可以看出,所謂的還丹就是指HgO,漢代以來至唐代就以這種丹為主要丹藥,很多術士將HgO誤以為HgS長期服用,並且引起中毒。唐玄宗時代著名術士張果雲:“昔有二人契為兄弟,各將水銀一斤,入陽城山中燒。燒三年水銀伏火如紅玻璃色,光彩可愛,乎為大丹。各服二兩。行履之間,須人扶持,不逾百日而死,又何益於身命。”。

可見,這裡的水銀伏火如紅玻璃色就是氧化汞,然後兄弟入山中辛苦燒製三年,終得可愛的大丹,二人各服二兩中毒,百日以後嗝屁了。

其實很早以前煉丹師就知道水銀的毒性,當然,皇帝肯定也是知道的,很早以前就有用犯人來試吃丹藥,但是為什麼他們明知有毒,還要吃,這個可能解釋起來比較複雜,可能長生不實在是誘惑太大了。再加上是慢性中毒,也就不太在意。

以硝石(KNO3)汞等份蒸之得氧化汞HgO,這個煉丹方法主要產生於宋代,說明宋代還是以HgO為主要服用丹藥,這樣服用百日,豈有不死之理,估計當時沒有少死人。

化學反應方程式:Hg + KNO3 == HgO + KNO2 需要澄清過濾得到HgO,產量不高

由於到唐宋時期,服用丹藥盛行,死了很多人,到了明代,丹藥逐漸由內服轉為外用。作為瘍科靈藥,陳實功《外科正宗》中俗稱“白靈藥”具體升煉方法為:

“水銀二兩,用鉛一兩化開,投入水銀聽用,火硝二兩、綠礬二兩、明礬二兩,共碾為末,投入鍋內化開,炒幹,同水銀碾細...”過程比較複雜,一起看看發生哪些反應,具體“白靈藥”如何產生。

化學反應方程式:

下罐:2Al2(SO4)3 + 12KNO3 == 6K2SO4 + 2Al2O3 + 12NO2(氣) + 3O2(氣)

4FeSO4 + 8KNO3 == 4K2SO4 + 2Fe2O3 + 8N02(氣) + O2(氣)

Hg(固體) == Hg(氣體)

上罐:2Hg + O2 == 2HgO

通過化學反應可以看出來所謂的“白靈藥”還是HgO,但是這種製作方法已經比唐宋的製作方法先進了不少,並且純度也要高很多。

雄黃(As2S2)、雌黃(As2S3)煉丹法

兩者均為礦物質,我國利用雄黃、雌黃煉丹歷史也很悠久,由於色澤金黃,似黃金,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中說:“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術士服食之,壽命得長久”。葛洪也強調說 : “夫五穀猶能活人,人得之則生,絕之則死,又況於上品之神藥,其益人豈不萬倍於五谷耶?… … 黃金人火,百鍊不消,埋之畢天不朽 ”,服之則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蓋假求於外以自堅固 ”。這些理論都是企圖將黃金的抗蝕性移植到人體中去以求長生,於是他們煉製神丹點化藥金。

戰國時期用於醫療,在《抱朴子·內篇》金丹卷中又戴有雌黃、雄黃的昇華法:“取雌黃、雄黃燒其下,其中銅鑄以為器,覆之三步醇苦酒中,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長數分,或有五色琅殲,取而服之亦能令人長生 ”。

這裡的雌黃是指三硫化二砷(As2S3),雄黃是指二硫化二砷(As2S2) 。這兩個硫化物加熱後都能昇華,赤乳就是昇華的晶體。他又說:“餌服雄黃當先以硝石(KNO3)化為水,再凝後服之”。

這又說明他已知道硝酸鉀能溶化雄黃為液體的化學知識。在仙藥卷中葛洪又有“作雄黃水法”,他說:“治雄黃內生竹篇中,一斤加硝石二兩,覆薦上,下封以漆骨丸,內醇苦酒中埋之,深三尺,二十日即化為水,作曾青水及礬石水同法,但各異笛中耳 ”。這也是他懂得醋酸能溶解雄黃為水的化學表現。

雄雌黃色似金,故頗受丹家重視。煉丹家對其進行煉製,得到單質砷,且出現火藥的原始配方閉。葛洪《抱朴子內篇》中提出以雄黃與硝石( KNO3)、玄胭腸(豬大腸-含有碳)、松脂三物合煉,經趙匡華等模擬實,採用該法可得到銀白如冰霜的單質砷。

具體化學反應為:2As2S2 + 8KNO3 + 7O2 == 2As2O3(砒霜) + 4K2SO4 + 8NO2(氣)

As2O3 + 3C == 2As + CO(氣體)

這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出的單質砷(藥銀)。

在製造所謂的“金、銀”過程中,可能無疑中加入硝石量稍大,引發煉丹爐爆作,火藥

原始配方就此誕生,東漢時期的魏伯陽在其專門論述煉丹術的著作《周易參同契》裡就有“藥物非種,分劑參差,失其紀綱,飛龜舞蛇,愈見乖張”的記載,形象地記載和描述了煉丹變為火藥而爆炸的情形。

唐代藥王孫思邈,顯然是注意到了煉丹過程中打火的現象,因而將把硫磺、硝石放在硝銀鍋裡煉製而成的藥稱為“著火的藥”。之後,火藥曾被古中國人智慧地應用於煙花爆竹、武器、醫藥和雛形火箭四個領域,並在元朝時期傳至西方。

砷能與其他金屬形成合金,含量不同,顏色可能各異,這在煉製雄雌黃時就會表現出來,方士們以為製得了黃金、白銀,加之他們以為服食黃金可以“假外物以自堅固”,所以對其頗感興趣,這就是“外丹黃白朮”。孤剛子在《五金訣》中指出:“雄黃功能變鐵,雌黃功能變錫,砒黃(不純的天然氧化砷礦石)功能變銅,硫黃功能變銀化汞。四黃功亦能變鐵為銅,反銅為銀,反銀為金。如谷作米,是天地之中自然之道”。可見在當時利用四黃使金屬轉化在方士看來已相當容易。

利用雄雌黃最早得到的“黃金”是含砷量小於10%的黃色銅砷合金,即砷黃銅。葛洪《抱朴子內篇》中載有製造砷黃銅的方法,先將雄黃與牛膽汁做成粉,然後將其與石膽(硫酸銅)、炭末和戎鹽 ( NaCl)混入赤土釜中加熱,雄黃和石膽被還原成砷和銅,最後形成砷黃銅。蘇元朗《寶藏論》中不但載有“金”,而且也載有“銀”(砷白銅,含砷量>10%的銅砷合金)的煉製方法,以草藥(K2CO3 )與雄雌黃加熱合煉,分別製得砷酸鉀和亞砷酸鉀。其反應大致為:

2As2S2 + 6K2CO3 + 3O2 == 3K3AsO4(砒霜) + K3AsS4 + 6CO2(氣)

As2S3 + 3K2CO3 == K3AsO3 + K3AsS3 + 3CO2(氣)

再利用熔化的砷酸鉀、亞砷酸鉀可點化銅成砷黃銅和砷白銅,至於是否能點銀成金,還需驗證。

神秘的煉丹原料---“秋石”

煉丹大部分原料是天然礦物質,而有一種原料很有意思,那就是“秋石”,最早對於其沒有記載,大家都不知道是個什麼東東,但是到了唐代以後,終於知道了“秋石”是個什麼鬼,原料是人尿等物中提煉出的含有雄性激素的石鹽。

下面看看宋初問世《蘇沈方良》中記載的具體制作方法,這裡摘錄其一 :“小便不計多少,大約兩桶為一擔。先以清水按好皂角濃汁,以布絞去滓。每小便一擔捅,入皂角汁一盞。用竹蓖急攪拌,令轉千百遭乃止。直候小便澄清,白濁者皆澱底,乃徐徐撒去清者不用,只取濁腳,並作一擔捅 ....十數擔不過取得濃腳一二斗 ...。 其小便,須是先以布濾過,勿令有滓。...如熬幹色末潔白,更準前丁淋,直候色如霜雪即止 ...”

後面不寫了,反正看了這個過程,除了對古人的佩服還是佩服,這個製作工序甚是繁瑣,同時也涉及到很多化學實驗操作,比如加熱蒸發,過濾...

神秘的“六一泥”

古人在煉丹的過程中,已經注意到了隔絕空氣(氧氣)的重要性,所以丹爐需要密封,所以封丹爐,是煉丹成敗的關鍵之一。因此,方士們對此十分重視,研究和運用了許多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六一泥 ”。據葛洪 《抱朴子內篇》記載,“六一泥”主要是用:戎鹽、滷鹽、礬石、牡礪、赤石脂、滑石等藥物組成。具體怎麼做還沒來得及研究,知道的可以補充下。

煉丹術精神

中國古代煉丹家雖然未能達到煉仙丹和煉黃金的幻想目的,卻作出了為人民有利的貢獻,現代化學的原始萌芽時期。因他們在實踐中運用了自然界的許多礦物、通過長時期實驗,發現了不少物質的性能和變化,故可利用這些天然財富來為廣大人民服務。

他們雖然沒有煉成令人長生不死的仙丹,卻研究成功為人民治病的藥物,如水銀、硫黃、砒石等的煉成藥物,就是他們的光榮成就。此外,還有火藥和許多顏料、合金等物的發明,也與煉丹家的實踐有一定關係。

暫且不說煉丹術功效如何,但其中有些積極意義是不可否認的, 那就是煉丹所要達到的目的是長生不老,羽化昇天,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古代人深信人們能擺脫自然界束縛,人的幸福不是建立在來世而是建立在今生。這種以人為本,人定勝天的思想,在鼓勵煉丹活動的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想象力。

煉丹家們在條件如此原始的基礎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現代科學家們,能夠腳踏實地,靜心探索可能有所發現,為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

鍊金術在西方國家的興起和發展。基於歐洲文化中固有的探索和科學精神,古歐洲人意識到並從鍊金術中不斷總結出了化學原理,出現了像玻意耳、拉瓦錫和道爾頓這樣早期的著名化學家,建立了近代化學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煉丹術驕傲或悲哀-曲進

(2) 略論古代的化學制藥煉丹術-張覺人

(3) 食鹽與中國古代煉丹術-張銀河

(4) 我國古代煉丹術和醫藥中的化學成就-周春生

(5) 吳魯強和中國古代煉丹術-王治浩

(6) 中國古代的假黃金與煉丹術-汪常明

(7) 中國古代化學的成就及缺憾-楊光

(8) 中國古代煉丹家為何不研究氣體-陶果

(9) 中國古代煉丹術芻議-高瞻

(10) 中國古代煉丹術及醫藥學中的氧化汞-趙匡華

(11) 中國古代煉丹術中的硫化物化學初探-張亞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