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巨頭京東方直接“出手”交互商用大屏 這背後“意圖”何在?

據奧維雲網統計,交互式液晶大屏在過去的2018年不僅在教育市場繼續擠壓投影產品的空間,而且在商務會議市場也是表現“強勢”,成績非常出眾。2018年會議平板市場進入井噴期,市場銷量規模將達 29.5萬臺,銷額 52.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是 192%、156%;65英寸及其以上產品佔據8成份額。


面板巨頭京東方直接“出手”交互商用大屏 這背後“意圖”何在?


而去年教育交互平板市場銷量為 108萬臺,同比增長 22.6%;其中,65英寸產品份額佔比為 29%、75英寸份額比重13%、86英寸份額佔比增長7成,提升到20%。

有行業專家分析認為,會議顯示和教育顯示,作為目前僅次於彩電市場的應用場景,受到應用環境“人多、空間大”的特殊需求影響,產品“大尺寸化”趨勢比彩電產品更為突出,也成為了大尺寸液晶面板消耗的重要增長點。

去年交互式大屏商教領域是全面開花,不僅規模繼續“上漲”,而且大尺寸化趨勢也非常明顯。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為大尺寸平板顯示產品的供給進步,為商用顯示場景的拓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武器”。

從上游製造產業鏈看,包括京東方10.5代廠、華星光電11代廠也將逐步量產,後續鴻海集團SDP 10.5代廠以及惠科滁州8.6代廠也將投產,隨著這些大尺寸面板生產線的投產將促使全球65英寸及其以上面板的供給迅速增長,在2018年超過2200萬,到明年可能會超過3000萬。

未來兩年內65寸及75寸大尺寸面板很有可能將面臨供過於求的壓力。對於這樣的市場的現狀,除了在傳統家用顯示市場消化之外,估計還會在應用空間巨大的商用顯示領域進行轉移和拓展。


面板巨頭京東方直接“出手”交互商用大屏 這背後“意圖”何在?


而這幾年多個顯示終端廠商也開始抓緊在商用顯示領域的佈局。包括TCL、海信、康佳、創維、三星、索尼、長虹等幾乎所有彩電廠商都在重裝出擊商用顯示領域,並開始大力深度佈局,以希望在(B TO B)為主要業務模式的商用顯示市場能夠獲得巨大的市場空間。

而除了以上終端顯示廠商之外,京東方等上游液晶面板企業在今年直接乾脆自己選擇“上馬”推出商用顯示產品,以便卡位市場。

近日,京東方在合肥正式向教育和商務會議市場推出65英寸、75英寸、86英寸三種大尺寸交互式電子白板創新產品及解決方案。據瞭解,京東方此次推出大尺寸交互式液晶大屏產品最大的特性就是“互動感”強。通過採用納米銀觸控技術,京東方交互式電子白板能實現更好的觸控精度,最大支持40點觸控和4支多色主動筆同時書寫,觸控響應時間小於8毫秒,讓書寫體驗更加細膩流暢。同時,該系列產品搭載了BOE(京東方)自主研發的4K ADS超高清液晶顯示屏,採用全貼合技術,可視角度達到178°,透光率可達92%,能最大限度減少光線反射率,即便處於教室、會議室中較偏遠位置的用戶也不會受到環境光線影響,可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看到清晰的顯示內容。

BOE(京東方)推出65英寸、75英寸、86英寸三種不同尺寸產品,可根據客戶的定製化需求,提供一整套成熟的交互式電子白板解決方案及服務。通過採用納米銀觸控技術,交互式電子白板能實現更好的觸控精度,最大支持40點觸控和4支多色主動筆同時書寫,觸控響應時間小於8毫秒,讓書寫體驗更加細膩流暢。同時,該系列產品搭載了BOE(京東方)自主研發的4K ADS超高清液晶顯示屏,採用全貼合技術,可視角度達到178°,透光率可達92%,能最大限度減少光線反射率,即便處於教室、會議室中較偏遠位置的用戶也不會受到環境光線影響,可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看到清晰的顯示內容。


面板巨頭京東方直接“出手”交互商用大屏 這背後“意圖”何在?


BOE(京東方)高級副總裁、顯示與傳感器件事業群CEO高文寶表示:“未來5年,電子白板市場將實現爆發性增長趨勢,BOE(京東方)可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多種不同的觸控方案,加快拓展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創新應用場景,提供從顯示器件到整機的整體解決方案,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創共贏。”

有行業人士表示,作為上游大尺寸液晶面板重要供應商京東方自己選擇“直接”推出商用大屏產品,這裡面有些信息值得“掂量”。京東方憑藉2018年10.5代線的擴張,液晶面板產能同比大幅增長40%,尤其是產品結構將直接飆升到向65和75英寸以上大尺寸擴張,如果單純在民用產品上消化,估計“消化”空間有限。為此,京東方此次選擇推出自有品牌互動電子白板產品不僅可以“消耗”大尺寸面板產品產能,而且也給其他終端廠商給出了一個信號,大尺寸液晶面板供給在今年形成嶄新的產品供給(克服尺寸畫面限制)和消費(快速開拓了商用新增長點)局面,值得更多的終端顯示廠商可以重點切入商用顯示領域。

不過,隨著大量顯示巨頭全力在佈局,預計2019年商用顯示領域品牌之間的競爭上將會格外的“激烈”。市場格局從“搶先抓機遇”的衝刺,轉變成“企業陣地戰”,誰能在產品品質、系統應用整合以及渠道滲透等各個維度上能做到平衡,誰才會有機會“出人頭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