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了!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正式出臺!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如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發展基礎

第二節 機遇挑戰

第三節 重大意義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第三節 戰略定位

第四節 發展目標

第三章 空間佈局

第一節 構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網絡化空間格局

第二節 完善城市群和城鎮發展體系

第三節 輻射帶動泛珠三角區域發展

第四章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第一節 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第二節 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臺

第三節 優化區域創新環境

第五章 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第一節 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第二節 優化提升信息基礎設施

第三節 建設能源安全保障體系

第四節 強化水資源安全保障

第六章 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第一節 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

第二節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第三節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第四節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第七章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第一節 打造生態防護屏障

第二節 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

第三節 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

第八章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第一節 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第二節 共建人文灣區

第三節 構築休閒灣區

第四節 拓展就業創業空間

第五節 塑造健康灣區

第六節 促進社會保障和社會治理合作

第九章 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第一節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第二節 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第三節 攜手擴大對外開放

第十章 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

第一節 優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功能

第二節 打造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第三節 推進珠海橫琴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

第四節 發展特色合作平臺

第十一章 規劃實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第二節 推動重點工作

第三節 防範化解風險

第四節 擴大社會參與

前言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以下稱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香港、澳門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讓港澳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規劃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香港、澳門迴歸祖國後,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實化,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區域競爭力顯著增強,已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區位優勢明顯。粵港澳大灣區地處我國沿海開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區域為廣闊發展腹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交通條件便利,擁有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廣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香港、廣州、深圳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空樞紐,便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經濟實力雄厚。經濟發展水平全國領先,產業體系完備,集群優勢明顯,經濟互補性強,香港、澳門服務業高度發達,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2017年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0萬億元。

創新要素集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廣東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穩步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快建設。粵港澳三地科技研發、轉化能力突出,擁有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大科學工程,創新要素吸引力強,具備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良好基礎。

國際化水平領先。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擁有高度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以及遍佈全球的商業網絡,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作用不斷強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顯。珠三角九市是內地外向度最高的經濟區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在全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合作基礎良好。香港、澳門與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近年來,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投資貿易、金融服務、科技教育、休閒旅遊、生態環保、社會服務等領域合作成效顯著,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第二節 機遇挑戰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競爭力、更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拓展了新空間。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大灣區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創新大灣區合作發展體制機制、破解合作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提供了新契機。

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大灣區經濟運行仍存在產能過剩、供給與需求結構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有待增強。在“一國兩制”下,粵港澳社會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屬於不同關稅區域,市場互聯互通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生產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大灣區內部發展差距依然較大,協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強,部分地區和領域還存在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香港經濟增長缺乏持續穩固支撐,澳門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發展資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場經濟體制有待完善。區域發展空間面臨瓶頸制約,資源能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增大,人口紅利逐步減退。

第三節 重大意義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為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區域雙向開放,構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深圳近期重大動作

2月13日,深圳在前海舉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包括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設項目、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首批啟動項目以及深圳交通工程新開工項目等共31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749億元。

终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在31個項目中,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設項目10個,包含了產業、公建、環境提升以及市政基礎設施等類型;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項目11個,分為落戶、簽約、啟動和建設四類;深圳交通基礎設施項目10個。

终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網越織越密

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網也在越織越密,2020年,將形成一個新的交通網格局:

1、未來形成5條跨江通道

未來珠江口將有五座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虎門大橋、虎門二橋等。

港珠澳大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全長55公里由跨海橋樑和海底隧道組成,30分鐘到香港、珠海、澳門,已於開通2018年1月23日正式開通。

终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深中通道:全長24千米,未來深圳至中山行車時間僅半個小時,目前已進入最難的沉管隧道建設部分,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终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供圖)

虎門二橋:全長12.89公里,珠三角核心區域過江要道,預計2019年通車。

终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2、軌道交通越織越密

廣深港高速鐵路:已於2018年9月24日全線開通運營,全長141公里,其中內地段115公里,香港段26公里。廣州到香港僅需47分鐘,深圳到香港僅需14分鐘。

终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台!终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2020年前,計劃15條城際軌道通車

按照《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規劃,珠三角地區共規劃15條城際軌道交通線路。這15條城軌,計劃全部將在2020年前建成通車:

目前已開通或部分開通路線:廣珠城際(廣州、佛山、中山、珠海)、廣佛城際(即廣佛地鐵)、莞惠城際(常平東站至小金口)、廣惠城際(部分段)、廣佛肇城際。

規劃或在建項目:廣佛江珠城際(廣州、經佛山、江門、珠海)、穗莞深城際、廣佛環線、佛莞城際、廣清城際、珠海市區至珠海機場城際、深惠城際(3月16日惠州消息,暫不實施)、穗莞深延長線、肇慶至南沙城際、中山至虎門城際。

空港群更強大

廣東正加快建設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三核);澳門機場、惠州機場、蓮溪機場(三輔)。

珠三角新幹線機場:

設計年客流量為5000萬人次,按最高的4F等級建設,已列入今年全省重點建設項目,投資350億元,建兩條遠距離跑道及運行保障設施,未來將填補大灣區西岸國際航空樞紐的空白。

港口集群化:港口碼頭泊位2811個,全省港口貨物年通過能力達到16.7億噸,位居全國第二,其中集裝箱年通過能力達到5948.1萬標箱,位居全國第一。

粵港澳大灣區9市最新房價

據統計,與2018年1月對比,2019年1月(數據截止到1月14日)粵港澳大灣區內陸9個城市絕大部分的一手住宅均價均有一定降幅。(香港、澳門數據除外)

其中惠州的降幅最大,從去年1月的1.26萬元/㎡跌至本月的1.13萬元/㎡,降幅達10%。

廣州、深圳、佛山和珠海的一手住宅房價降幅分別為2%、3%、7%和6%。

在一眾城市中,東莞數據顯得十分亮眼。其今年1月的一手房均價為1.86萬元/㎡,同比漲幅達33%,漲幅為9城之首。

一手住宅同比上漲的還有中山和肇慶,漲幅分別為7%和14%。

终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大灣區9市限購政策一覽表

终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粵港澳大灣區歷史進程

✎2005年,廣東省政府《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明確劃分“粵港澳跨界合作發展地區”。


✎2009年,《大珠三角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提出“灣區發展計劃”。


✎2010年,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制定《環珠三角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


✎2015年3月,“粵港澳大灣區”概念首次被明確提出。


✎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被寫入國務院《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國家“十三五”規劃等,要求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2017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粵港澳大灣區”,要求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2017年7月1日,國家發改委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簽署儀式。


✎2018年3月,習近平主席指出,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2018年3月,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率隊赴廣東考察,為落實即將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做準備。


✎2018年3月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團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馬興瑞透露,由廣東與香港、澳門配合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粵港澳發展規劃方案將很快發佈,按照規劃,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建設將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重中之重。


✎2018年11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首次提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


✎2019年1月,香港特首鄭月娥稱,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已獲批准,預計將於2019年2月21日或在3月5日兩會前公佈。


------END------

PS:安靜的小密圈持續更新中,裡面除了

圳跑盤摘要、片區行情分析、深圳樓市研究報告、一線消息播報等外,還特邀數名深圳涉獵地產二十餘年的大伽團坐鎮,裡面可以解答關於深戶、豪宅&剛需選籌技巧、金融貸款等問題。

终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 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 找到一篇研究論文,我發現了地鐵影響房價的秘密

  • 過去兩個月,到底哪些人在拋售深圳的房子

  • 布吉片區分析:到底是不是深圳人的“廁所

  • 六個大數據,看懂2018年上半年深圳樓市

  • 大數據告訴你,中國&深圳有多少套空置房

  • 一個很經典的返鄉置業失敗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