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東方山系山神的形態與祭祀方式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可惜的是,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東山經》是現存的篇章之一,共記載有46座山,與其它篇章一樣,《東山經》對各山山神祭祀的記載也較為詳細,有的需要狗和魚,有的需要雞和玉璧,也有的用公羊和黃米。

凡東山經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於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狀皆人身龍首。祠毛用一犬祈,䎶衈用魚。

山海經東方山系山神的形態與祭祀方式

譯文:總計東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尾,自樕鼄山起到竹山止,一共十二座山,途經三千六百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龍的頭。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隻狗作為祭品來祭祀,禱告時要用魚。

凡《東次二經》之首,自空桑之山至於䃌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狀皆獸身人面載觡。其祠毛用一雞,祈嬰用一璧瘞。

山海經東方山系山神的形態與祭祀方式

譯文:總計東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自空桑山起到䃌山止,一共十七座山,途經六千六百四十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野獸的身子人的面孔而且頭上戴著觡角。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隻雞獻祭,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塊玉璧獻祭後埋入地下。

凡《東次三經》之首,自屍胡之山至於無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狀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是神也,見則風雨水為敗。

山海經東方山系山神的形態與祭祀方式

譯文:總計東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自屍胡山起到無皋山止,一共九座山,途經六千九百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卻長著羊角。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隻公羊作祭品,祀神的米用黃米。這些山神,一出現就會起大風、下大雨、發大水而損壞莊稼。

凡《東次四經》之首,自北號之山至於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

譯文:總計東方第四列山系之首尾,自北號山起到太山止,一共八座山,途經一千七百二十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