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賃REITs有望落地 將助長租公寓獲“新生”?

繼長租公寓爆出各類問題後,新年伊始,住房租賃市場迎來一大政策利好。2019年1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新年致辭中表示,進一步發揮債券市場直接融資功能,深化債券產品創新,推動公募REITs(不動產信託基金)試點,加快發展住房租賃REITs。

住房租賃REITs有望落地 將助長租公寓獲“新生”?

對於此番政策導向,分析人士指出,作為資產證券化的一種形態,在一段時間內,我國的REITs被賦能於商業地產領域,隨著國家推動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2019年公募REITS試點的落地或將進一步提速。

問題在於,住房租賃REITs能否打破長租公寓的資金掣肘?與此同時,對於長租公寓企業來講,一條新的融資渠道擺在眼前,它們又將如何佈局?

住房租賃REITs有望落地

住房租賃REITs有望落地 將助長租公寓獲“新生”?

不管長租公寓未來如何演變,資本都將參與。實際上,作為一種新興業態,長租公寓的痛點在於“地貴、錢貴、週轉慢”,尤其面臨前期投入大,回收期較長,短期盈利能力難的問題。

其中,集中式長租公寓拿到的物業多是商業、工業物業或地段較偏的住宅物業,來自聯訊證券的一份長租公寓研究報告指出,其收益率為10%-20%,10年以內回本。

“從集中式長租公寓來看,資金的成本壓力很大,同時市場化租金難以保持項目合理盈利。”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表示。

而分散式長租公寓的利潤率則在10%左右,具體與運營方是否囤積足夠房源以及運營能力有關。高力國際調研北京6個公寓得出的報告顯示,分散式長租公寓的房源均來自租賃房源。

為打破長租公寓的資金掣肘,近一兩年,各種背景企業的REITs 類產品試驗性推出。自2017年10月11日國內首單長租公寓資產類REITs產品正式“破冰”後,保利、招商蛇口、旭輝和龍湖等房企紛紛介入。

來自克而瑞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50家房企在長租公寓資產證券化方面,發行規模已達107.21億元,相比2017年快速增長了168%;綜合優先級票面利率僅為6.05%。此外,截至 2018年底50家房企長租公寓資產證券化獲批額度已突破1000億,約860億待發行,預計隨著如此大體量的資金規模不斷釋放,將進一步助推房企在長租公寓市場的佈局。

從資產證券化的具體方式來看,2018年房企的長租公寓類REITs產品佔到了較大比重,融資規模達54億元。從2018年後已受批但未發行的情況來看,類REITs及ABS的規模相對較大,分別達360億及300億,佔比分為42%及35%。

在此背景下,2019年1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新年致辭中表示,進一步發揮債券市場直接融資功能,深化債券產品創新,推動公募REITs(不動產信託基金)試點,加快發展住房租賃REITs。

對於此番政策導向,分析人士指出,作為資產證券化的一種形態,一段時間內,我國的REITs被賦能於商業地產領域,隨著國家推動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2019年公募REITS試點的落地或將進一步提速。

我國尚處在初級階段

住房租賃REITs有望落地 將助長租公寓獲“新生”?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國發行的REITS產品都是類REITS,而非國際上流行的標準化REITS。細究下來,我國的REITS尚處在初級階段,正在從類REITS向真正的REITS進行過渡中。

那麼,類REITs與真正的REITS區別何在?據悉,國內“類REITs”產品主要以資產支持證券或私募基金為發行載體,具體可分為交易所REITs、公募基金REITs、銀行間REITs三類。僅從收益權來看,二者區別很大。我國由於法律法規不完善,在受益權形式上出現了優先級、次級等多種類別的收益類型。而美國、新加坡、香港等成熟市場在REITs收益分配方面有嚴格規定。

作為具有金融產品屬性的REITS,標配有穩定現金流的產品,才是保證未來盈利的標尺,底層資產的穩定性決定了風險控制和未來的收益。

業內人士稱,我國的類REITs如果要發展成為真正的REITs需要政策的多重補給、明晰化。重中之重是建立良好的稅收和法治環境。

不過,相比於趨嚴的專項公司債或銀行貸款,發行長租公寓類資產證券化,對於規模長租品牌而言無疑是一種更為有效的融資渠道。房東東公寓學院創辦人全靂則提醒道,對於目前的長租公寓企業而言,如果項目本身無法盈利,通過不斷高成本融資,那就是飲鴆止渴。長租公寓必須回到居住體驗和服務屬性,而不能一味追求金融創新。

盈利模式待突破 “二房東”模式走至盡頭?

住房租賃REITs有望落地 將助長租公寓獲“新生”?

事實上,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運營和盈利模式仍是長租公寓普遍存在的難題。

“長租公寓面臨的問題,罪魁禍首是‘二房東’模式,‘二房東’模式的紅利已失去,這一模式也將走到盡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新派公寓創始人王戈宏指出,這兩年長租公寓機構都很努力,在產品硬件與軟件方面都有很大進步,但在“二房東”模式下,企業在設施、裝修、服務、社群、軟件等方面,陷入了同質化競爭。

據悉,國內目前公寓市場大部分企業採用的是二房東“包租”模式。這一模式下,盈利最大的問題在於,相比房價,房租投資回報率偏低,但與此同時,房租跟收入水平相比不低,這導致運營型現金流無法擴張, 回報週期太長。

借鑑國際經驗,基本採用的是輕重資產兩大模式。第一種是輕資產品牌輸出模式,幫助客戶獲得資金回報,從而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目前國內很多創業公司也在嘗試輕資產模式;另一種是REITs模式,即通過資金收購來改造、運營管理,再做,從而形成資產管理的閉環。

實際上,目前不少長租公寓企業紛紛轉型,走向託管模式。在2017年業績會上,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就表示,房地產行業的獨角獸最有希望誕生在輕資產運營的長租公寓業務中。

然而,輕資產託管模式並非易事,公寓的運營管理能力至關重要。“在託管模式中殺出來也需要時間,但模式正確就不會有太大問題。未來建立壁壘的是品牌帶來的客戶黏性與標籤化,同時為資產創造的價值,這才是未來真正競爭的地方。”王戈宏表示。

住房租賃REITs有望落地 將助長租公寓獲“新生”?

不過,目前輕資產模式可以探討,但為時尚早,還無法很快形成規模效應。而重資產模式也需要關注收購的資產價格是否足夠低,目前也沒有成為主流的模式。基於此,2019年會是個長租公寓從業人員相對冷靜、迷茫的一年,但這並不代表行業會冷清、停滯,相信會有各種新模式的探討,畢竟這一行業還是個朝陽行業,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