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國內新能源市場之作,續航是它最大弱點,細看電動版朗逸

大眾汽車在近段時間開始在新能源市場發力,也是推出了好幾款特別的車型。帶給我們非常多的驚喜,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款它專門對於中國市場研發的緊湊車型,那就是朗逸,這款車在上市之後可以說獲得了非凡的反響,那這款新能源的能否報紙這樣的表現呢。就讓我們看看這款電動版的朗逸表現怎樣吧。

佈局國內新能源市場之作,續航是它最大弱點,細看電動版朗逸

佈局國內新能源市場之作,續航是它最大弱點,細看電動版朗逸

這款車的設計也是大致的沿用了燃油車型,不過在細節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前臉部分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它的中網部分了,使用純白的中網裝飾,最上部有一根飾條,這是燃油車上沒有的,整體搭配起來更為亮眼,為了凸顯這款車的身份,在左側有一塊銘牌,上面印有這輛車的車名。兩側就是這輛車的大燈了,大燈的配置比較傳統,不過配置還是很不錯的,與它的高配燃油車配置一樣,使用了全LED光源,並且在近光燈的位置配有透鏡。車輛的尺寸表現變化不大,除了軸距都沒有變化,它的軸距減少了八個毫米,影響不大。

佈局國內新能源市場之作,續航是它最大弱點,細看電動版朗逸

車輛側邊還是一如既往的簡單,沒有什麼特殊的裝飾件,可以看到一條腰線穿過了它的上沿從車頭一直延申到車尾,後視鏡處的配置也是不錯,達到了高配燃油款的水平。為了讓這款車擁有更好的動力表現,它的車輪使用低風阻的設計,可以說擁有不俗的節能表現。尾部的設計就比較傳統了,設計與燃油款的車型基本相同,沒有前臉那樣明顯的差異,在底部配有一圈的鍍鉻裝飾,另外它也沒有了裝飾的排氣,這算是最大的差異了。它的銘牌也是一個明顯的改變,與前臉部分印刻的一樣。大燈採用了一個近似於多邊形的設計,造型的輪廓緊貼著後部的線條,光源配置與前大燈一樣。

佈局國內新能源市場之作,續航是它最大弱點,細看電動版朗逸

內飾部分就沒有什麼變化了,整體的設計與燃油款車型一致,依然是使用了大眾車型的那種簡約設計,整體也是非常耐看,在中控臺的位置使用了亮黑色的面板裝飾,整體的質感還是很不錯的,畢竟是大廠的實力。方向盤也是一個相對傳統的樣式了,在上面搭配有一些亮黑麵板的裝飾,另外還用上了真皮包裹,這可是燃油高配版才可以享受的。後部的儀表盤設計就非常傳統了,兩側的圓盤指針加上中間的那塊面積不大的顯示區域,信息的獲取還是比較清晰的。而中控位置配置的顯示屏的面積也不大,素質比較普通,內置了大眾家最新的一個交互系統,功能還是非常全面的,一些你能想到的功能都內置在了這個系統之中。下部是這款車的空調區域,它也是保留了經典的機械控制結構,小編對於這個設計還是比較熱衷的,實用性不錯,擁有雙區的自動空調還支持空氣淨化的功能,算是很實用的功能了。

佈局國內新能源市場之作,續航是它最大弱點,細看電動版朗逸

這款車另外還配有一些非常實用的功能項,這也是大眾一直在貫徹的功能,對於日常使用的體驗有明顯幫助。座椅的設計還是蠻精緻的,黑棕雙色的搭配很適合這款車,當然外側使用的也是皮質包裹,說實話座椅的坐起來的體驗是上乘的存在,當然主副駕駛還支持電動調節。後排的座椅配置和前排比較類似,並且支持放置兒童座椅,安全性能還是很不錯的,當然後部配有一個手機電源接口,另外還配有獨立的出風口。空間表現也是不俗,並沒有因為電池組的存在而削減空間。這款車還配有一個雙層的電動車窗,這個配置還是很實在的。

動力方面這款車採用電機,電機的功率達到了一百三十六馬,扭矩為二百九十牛米,官方宣稱的續航為二百七十八公里,在電動車最擅長的提升表現上這款車也是有非常不錯的表現,五十公里的加速只需要3.4千米,這款車的電池組容積不大,只有不到四十千瓦時,不過充電速度還是蠻快的,快充到八十的電只需要四十分鐘。

這款車的誕生主要是為了讓大眾邁入電動市場,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款車,另外對於大眾出品我們對它的質量也是無需擔心。總的來說這款車的內外部配置都是非常不錯的存在,在同級中都屬於不錯的水平,不過它的續航表現有點普通了,不到三百公里的續航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