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胡春武:履行好生态文明建设职责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份由安徽省全国政协委员们联名提交的《推广“新安江模式”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提案,引发了人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的思考,如何推广“新安江模式”生态补偿机制,在全省加快建立和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胡春武。

当好推广“新安江模式”的排头兵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等9部委相关部署,安徽省政府将拓展生态补偿范围列为2019年重点工作。胡春武说:“在这个背景下,安徽厅被确定为推广生态补偿‘新安江模式’牵头单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要协助省政协开好每月的调度会、确定推广选题制定、开展省内省外调研、完成宣传片脚本拟制、起草相关材料、协助办理专题协商会和月度调度会等一系列工作,又要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全省自然资源领域建立和实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我们一定要当好总结完善和推广‘新安江模式’的排头兵 ,并以此为牵引,完成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任务。”胡春武说,“要从五个方面着力。”

  1. 一是在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厅“建立安徽省生态补偿机制暨新江安流域生态补偿经验推广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聘请国内或省内相关专业人士,成立省“自然资源系统生态补偿机制课题研究专家小组”,针对自然资源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和重大课题,开展攻关研究,并请专家小组对拓展和推广“新安江经验”进行把关指导。
  2. 二是结合新的职能定位,广泛收集整合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相关资料,摸清底数。
  3. 三是结合省政协拟召开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经验月度专题协商会之机,开展广泛调研,总结本省做法,学习外省经验。
  4. 四是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多层面的座谈和研讨,进一步总结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做法,明确拓展推广经验的路子。在此基础上,邀请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就探索如何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拓宽生态补偿领域、各专业领域生态补偿试点方向、确立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模式、发挥生态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总结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经验等展开研讨。
  5. 五是形成各研究专题立项,包括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预期成果等。在相关学者和专业人士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经验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自然资源部统一要求,借鉴新安江生态补偿经验,并结合安徽实际,探索和研究自然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明确生态目标,拟制补偿标准,配套相关政策,完善保障措施,逐步开展试点拓展工作。此外,适时地对试点工作开展总结和推广,形成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推动生态补偿机制从单一的水要素向生态全要素转变,打造“新安江模式”的长效版、拓展版和推广版,建立重点领域生态补偿机制。

当好生态保护修复的示范兵

据了解,全国采煤塌陷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治理现场会拟于5月在安徽省淮北市召开。胡春武表示,要以此为动力,全面落实年度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争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示范兵。

胡春武介绍,上世纪80年代始,淮北市通过生态修地、复垦整地、充填造地等创新举措,成功破解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的道道难题,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曾被联合国人居署称为“土地再生的奇迹”。近年来,淮北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皖北大地上书写了更加辉煌的一页。截至目前,全市共治理采煤塌陷地18.2万亩,总投资达100多亿元,搬迁村庄275个,实现10多万失地农民再就业,安置近20万名搬迁群众。特别是对城市规划区内6万亩不规则的塌陷水面进行了有效整合,通过生态修复,规划建设了中湖、南湖、东湖等一批集地质景观、生态、休闲多种特色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

“全力保障淮北现场会的成功召开,为全国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胡春武说,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配合自然资源部进一步总结淮北生态保护修复的经验做法,并与省直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与此同时,要在全省进一步推广淮北经验,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建立基础数据库,支持两淮地区申报国家级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先行示范区的基础上,全面做好年度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胡春武表示,要加大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力度,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要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制定井采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完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要深入推进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完善“三率”指标体系,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价制度。

胡春武强调,要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优化地灾三维信息平台、在线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处置系统,提高地灾监测预警和信息化水平。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对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盘活处置实施奖惩考核,对去年没有完成任务的,削减其新增用地指标。同时,完善工业用地供应和管理政策,完善僵尸企业土地盘活利用支持政策,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当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先行兵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赋予自然资源系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胡春武说,2019年,安徽厅确定了3项重点任务。

  1.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多规合一”,全面启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推进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因地制宜开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依规解决生态保护红线与各类国土空间交叉冲突问题。
  2. 严格规划实施管理。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总量管控要求,继续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积极应对规划末期建设用地总量规模问题。与相关部门做好职能交接工作,实现规划管控功能的平稳过渡。
  3. 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法律政策,整合各类用途管制依据,优化用途转用审批、许可程序。执行用途管制规则,加强对各地用途管制实施效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对生态空间实行区域准入和用途转用许可。按照部负面清单管理要求,对区域开发实行分类管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