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被比喻年輕少女,看了圖片才明白,網友:神似

古代人為什麼把年輕冒昧的少女比喻成“豆蔻少女”“豆蔻年華”,等看到了“豆蔻”才恍然大悟。

“豆蔻”被比喻年輕少女,看了圖片才明白,網友:神似

說道歷史文化,我國的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又是四大文明古國唯一沒有文化斷鏈的國家,傳承的文學也是源遠流長,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歡吟詩作賦,有時候會把一些看到的自然景觀以寄情的方式表達出來,雖是說景,意在抒情。還有一種比喻的手法,用一些自然景物來比喻特定的名詞,比如就今天所說的“豆蔻年華”,指的是十三四歲的少女,話有說回來了,為什麼只用“豆蔻”來說少女呢?

“豆蔻”被比喻年輕少女,看了圖片才明白,網友:神似

我們都知道,“豆蔻”是一種常年綠的草綠植物,生於嶺南,在秋天結果實,果實呈扁球形,種子像石榴,看到這樣的“豆蔻”大家是不是覺得神似石榴呢,豆蔻裡面包著種子,據說豆蔻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小編覺得大家還是還是難以理解,古人是如何想到用“豆蔻”來比喻十三四歲的少女的,好像沒有太多必要的聯繫。這裡有一個經典的故事,當年杜牧在揚州的時候,曾給一位十三歲的風塵女子寫了一首詩,詩中就用了“豆蔻”作為典故來說的。內容是: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豆蔻”被比喻年輕少女,看了圖片才明白,網友:神似

這首優美的小詩,所描寫的景物就是二月初的豆蔻嫩芽,這裡就用來比喻那個十三四歲的風塵女子,這裡的豆蔻含苞待放,較弱美麗,神似貌美的十三四歲的少女,同樣是最好的“年紀”,同樣的美麗,比喻的也恰到好處。

“豆蔻”含苞待放,也顯得非常豐滿,清晨的露珠撒過,顯得青翠欲滴,“豆蔻”在民間俗稱“含胎花”,在所有豆蔻中 ,紅色最美,被人們譽為愛情的象徵。

“豆蔻”被比喻年輕少女,看了圖片才明白,網友:神似

說道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根據不同年齡段的人,有著不同的叫法,老人歲數很大的叫耄耋(與“冒蝶”同音),小孩叫“垂髫”,《桃花源記》有一句: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就是指的老人跟小孩的稱呼。

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十三四歲叫豆蔻,十五六歲稱及笄,十七八歲稱破瓜,二十歲就是桃李年華,二十四歲稱花信,小編想問大家都是什麼“年華”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