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唐僧過女兒國這關時到底有沒有動情?

Fuzhou大大悅


原著《西遊記》中,唐僧過女兒國是在第五十四回: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定計脫煙花。這部小說的敘述裡,唐僧的前世是如來佛的二弟子金蟬子,因輕慢佛法被貶下凡間。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得道高僧玄奘法師。

縱觀整部《西遊記》,以及第五十四回過女兒國的詳細文字敘寫,我認為唐僧沒有動過兒女私情。下面,詳細說一下唐僧沒有動過兒女私情的理由。

一、唐僧一進入女兒國,就已先對三個徒弟諄諄教導。

話說三藏師徒別了村舍人家,依路西進,不上三四十里,早到西梁國界。唐僧在馬上指道:“悟空,前面城池相近,市井上人語喧譁,想是西梁女國。汝等須要仔細,謹慎規矩,切休放蕩情懷,紊亂法門教旨。”三人聞言,謹遵嚴命。

唐僧雖然沒有降妖伏魔的神通,但有著求得真經普度眾生的大愛,一心秉持佛門戒律,所以一進女兒國就教導三個徒弟“謹慎規矩,切休放蕩情懷,紊亂法門教旨。”實際上,唐僧作為典型的佛門中人,是不可能破戒的。《西遊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的神魔小說,不是世俗意義的現實主義小說,小說的文化基礎與背景是正統的佛與道。

小說中的九九八十一難,是對佛學或道學中的劫數的詮釋,這種劫數的學說,是一種“業力”的具體。唐僧的女兒國劫數,多數人認為是淫慾戒律的掙扎與考驗,但是於唐僧所具有的修行中,他早已過了這種考驗。一如在第五十五四中,豬八戒曾說過的一段話:

八戒在旁掬著碓挺嘴叫道:“太師,你去上覆國王:我師父乃久修得道的羅漢,決不愛你託國之富,也不愛你傾國之容,快些兒倒換關文,打發他往西去,留我在此招贅,如何?”

這段話,倒是豬八戒色心不泯想在女兒國招贅下來,但豬八戒也說了“我師父乃久修得道的羅漢”所謂久修得道的羅漢,這羅漢在佛教中,是一種修行果位的稱呼,達到羅漢的果位,就意味著擺脫了六道輪迴束縛,就已了脫了生死。要達到羅漢這種果位,斷絕淫慾是必需條件之一。羅漢境界就是自度,若再能自度而度他,就是菩薩境界了。

因此,從豬八戒口中可以得知,唐僧早已到達了羅漢境界,是不可能再有兒女私情或者淫慾的。唐僧之所以下凡間,在上面已敘述過,他前世是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因輕慢佛法被打下凡間歷劫。再者,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玄奘法師,他西行取經,其實是為求大乘佛法。實際上,他對小乘佛法已經爐火純青修到了羅漢境界。這點上,作者吳承恩肯定是瞭解的。

二、原著中,唐僧假裝與女王成親過程的文字敘述,看不出唐僧有半點動過情。

很多人認為唐僧動過情,是受電視劇的影響,電視劇中的各種表演鏡頭,讓人存在著這種誤會,實際原著中,並非如此,文字與電視劇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我們且看原著中是如何來描述當時的情景。

先是孫悟空獻計說,先假裝答應成親騙得通關文牒,唐僧也無可奈何地答應了,但那情景是怎麼樣的呢?

只見那女王走近前來,一把扯住三藏,俏語嬌聲,叫道:“御弟哥哥,請上龍車,和我同上金鑾寶殿,匹配夫婦去來。”

接著唐僧是“這長老戰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孫悟空一番勸說之後,唐僧更是“長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兩抹,止不住落下淚來。”可見唐僧為弄到通關文牒,聽從孫悟空的假裝成親,是多麼的無奈與委屈。

接著是假裝成親的情景描述了,這是原著與電視劇差別最大的地方,也是讓觀眾誤會最大的地方,我們且再繼續去看看。

同攜素手,共坐龍車。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一個要洞房花燭交鴛侶,一個要西宇靈山見世尊。女帝真情,聖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一個喜見男身,恨不得白晝並頭諧伉儷;一個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二人和會同登輦,豈料唐僧各有心!

這種文字的敘寫,其實也是文學表達手法,將兒女私情與佛門的劇烈矛盾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矛盾越激烈,文字的可讀性就越強,越吸引人,同時也通過這種矛盾襯托唐僧的堅定之心。這種文字表達手法,無論是出於文學角度,還是出於小說主題的襯托,可以說,都是非常的高明與精彩。

在原著第五十四回的最後,並沒有如電視劇中所謂唐僧與女王“依依不捨”“脈脈含情”之類的敘寫,這也是讓只看電視劇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存在著誤會的地方。

唐僧最後騙得通關文牒,去到城門送別三個徒弟時,豬八戒唬了女王“我們和尚家和你這粉骷髏做甚夫妻!放我師父走路!”然後嚇得“那女王見他那等撒潑弄醜,唬得魂飛魄散,跌入輦駕之中。”

接著唐僧被路邊的一妖怪變成的婦女給劫走了。然後小說就進入了第五十五回。在這回的章節中,是這樣來描繪女王的:

慌得那西梁國君臣女輩,跪在塵埃,都道:“是白日飛昇的羅漢,我主不必驚疑。唐御弟也是個有道的禪僧,我們都有眼無珠,錯認了中華男子,枉費了這場神思。請主公上輦回朝也。”女王自覺慚愧,多官都一齊回國不題。

一句“女王自覺慚愧”就已點明瞭,女王的痴情是悔醒的,是尊重“唐御弟也是個有道的高僧”,她不會存在什麼長長久久的所謂痴情,這樣寫她也是明白事理的人。


三、我們要明白原著的意旨,不加以無聊的臆測。

《西遊記》作為浪漫主義的神魔小說,它的立意是幽默的,正面的,浪漫的。有人說它是佛與道之爭,因為之前有部《封神榜》,被認為是針對佛教,所以就出現了《西遊記》針對道教。這些都是大眾的臆測。

其實,我們擷取的是它的文學價值,這部小說的文字是極其幽默又浪漫的,而且文學手法也非常高明。再者,我們學習的也應是孫悟空的果敢,豬八戒的幽默,沙和尚的敬業,還有唐僧的不折不撓及大慈大悲的精神。

關於唐僧與女王的風月猜測,可做為飯後茶餘的侃聊即可,但作者吳承恩是不可能有這種立意的,不管是出於小說的文學價值還是對佛教、道教的尊重,都不會有這種“唐僧對女王動情”的可能性。


我就是竹韻


唐僧是人,不是佛。他要取真經,要成佛,需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需要捨棄人的一切情感,包括愛情。



唐僧見到美麗窈窕又情深意切的女兒國國王時動情了。他不像豬八戒那樣,掬著嘴,餳眼觀看那女王,卻也是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我們看看女王的容貌:

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臉襯桃花瓣,鬟堆金鳳絲。 秋波湛湛妖嬈態,春筍纖纖妖媚姿。斜紅綃飄彩豔,高簪珠翠顯光輝。說什麼昭君美貌,果然是賽過西施。柳腰微展鳴金佩,蓮步輕移動玉肢。月裡嫦娥難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宮妝巧樣非凡類,誠然王母降瑤池。

唐僧心亂如麻,以四大皆空來穩定自己的狂躁的內心;以念阿彌陀佛,來堅定自己取經的信念。溫柔鄉是最容易動搖一個人的信念的。

小說與電視劇不一樣,電視劇裡的唐僧動情了。



女兒國國王看穿了唐僧,她說唐僧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若是你睜開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不敢睜眼看我,還說什麼四大皆空呢?

唐僧軟弱地許諾:來世若有緣分……女兒國國王打斷了唐僧,我只想今生,不想來世。

除了今生真的沒有來世!來世唐僧已成佛,眼裡只有芸芸眾生,她女兒國國王只是其中之一,他們之間不會有瓜葛。

唐僧也想不負如來不負卿,可是佛教清規戒律告訴他,必須潔身自律。這一次唐僧把持住了心猿意馬的自己,他衣不解帶,身未沾床。

小說裡唐僧表面沒有動情,只是意亂情迷了。女王一把扯住三藏,俏語嬌聲,叫道:“御弟哥哥,請上龍車,和我同上金鑾寶殿,匹配夫婦去來。”

唐僧戰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



書裡寫唐僧應付女王是悟空的計策,為了得到通關文牒。

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一個要洞房花燭交鴛侶,一個要西宇靈山見世尊。女帝真情,聖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一個喜見男身,恨不得白晝 並頭諧伉儷;一個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二人和會同登輦,豈料唐僧各有心!

上文寫唐僧沒動情。不過潤楊倒覺得,唐僧動搖後,又堅定了取經的信念才更能感染人。



唐僧碰到的災難都是觀音菩薩一手安排的,都是用來測試唐僧取經的心是否真誠,是否堅定不移百折不撓。唐僧過女兒國,度情劫,就是觀音菩薩的一個測試,還好,唐僧通過了考試。

情劫很多人難以通過。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就沒有度過情劫,他後來被康熙皇帝廢掉。

唐僧順利度過情劫,後來取得真經。成為“旃檀功德佛”。


潤楊閬苑


女兒國國王:我本真心向明月,奈何明月招溝渠?
唐三藏:收起你的陽光,貧僧已許身佛門,我不是什麼都不懂,你做的一切我都看在眼裡,但卻只能記在心頭。

唐三藏趣經女兒國琴絃已然撥動,思凡之門已然開啟了一條縫隙,或許這朵漣漪連唐三藏自己都未曾知曉。

唐僧從踏進到離開女兒國總共動了三次情:

前言:

一路向西逢女國,因緣巧“喝”孕胎水。

唐三藏師徒四人,途徑女兒國,本意為取水止渴,沒想到子母河水竟然也會讓男子有胎氣,讓唐僧和八戒腹痛難忍,惹得女兒國的婢女及大臣們捧腹大笑。

一情:孤男寡女御花園,吟詩賞花看鴛鴦。

試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男方,你會願意和你不喜歡或者絲毫沒有感覺的女性一起逛街、吃飯、看電影嗎?

你會和她花園看花談心讀鴛鴦嗎?

唐三藏本為一受命高僧,前有大哥大唐皇帝的望眼欲穿,後又大日如來的上乘佛法,中有普度萬民之重任,唐三藏不僅沒有拒絕瀟湘玉豔的女王,反而隻身前往,陪其逛花園,談風情,賞鴛鴦戲水。

此時的唐三藏不僅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僧侶,反而和西涼女王談笑風生,風情萬種的場面令人唏噓,看鴛鴦戲水,聽著纏綿細語,口中雖說已許身佛門,但身卻絲毫沒有離去的動向。

二情:以一國之富招唐三藏為王,夜賞國寶,閨房之中暗度陳倉。

三藏的一句話透露了其內心的有原因留在女兒國為王的念想。

西梁女國太師深夜前來提親,唐三藏先是故意裝了一波,不以為然,其實白天陪女王逛一天御花園,此次也是為女王來提親,可想而知,肯定是奔著唐三藏而來,難道二師兄而來(八戒)?

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唐三藏的一句話透析其是有想留下為王的念頭:

在此唐三藏的這句話才是神句,此話一出太師接的更加秒贊,願意放其三徒弟西去,只招贅唐三藏一人,這句話可以說言簡意賅的表達了唐三藏心有所動,毋庸置疑。

唐三藏深夜受邀看國寶?

先有花園的甜言蜜語,後又前夜的當面提前,再有深夜的也觀國寶,唐僧故意一步步走近西梁女王挖的坑,故一而再再而三的給國王機會。

在走進女王的寢室那一刻起,唐三藏並無離開之意,而是坐在閨房之中,眼眉深鎖,額頭滿是汗珠,試問如果不是心中有鬼,如果不是因為覺得對不起佛祖?怎麼會口未開,眼未看而汗流不止呢?

在女王的柔情蜜語下,唐三藏終於沒能抵抗住其美色加酥情,女王依偎在唐三藏懷中,而其並未把她推開,而是轉身說了句:如果來世有緣.....

三情:停馬回頭,眼眶深鎖著淚水,繼而拍馬極速遠去,生怕再多留一刻,再也揮不動手中的馬鞭。

喜極而悲,深夜愛意綿綿,柔情似水的場面被蠍子精破壞,但是在蠍子洞中也表達了其對西涼女王的動情之處,

“人妖殊途,豈能相提並論”,

唐三藏的這句話從另一個角度反襯出起對女兒國國王情有獨鍾的特殊情感,對眼前這個蠍子精很是反感。

唐三藏被救出之後,女兒國國王含情脈脈的看著三藏,依依不捨的把通過文牒交還給他,而此時的唐僧已然不再敢用那樣柔情似水眼神看著眼前這位另自己歡心的女人了。

因為他怕自己會再下馬,會留戀眼前的一切,他更怕女王會流淚,因為女王流的淚,就是三藏心中滴的血。

快到斬亂麻,用力揮舞手中的馬鞭,飛馳而去。

以上三處表露出唐三藏對女王的動情之處,大家覺得有沒有道理呢?

我是追溯歷史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86央視版《西遊記》裡的唐僧,的確是動了情的。

一個人的嘴巴再硬,眼睛是不會騙人的。

仔細看《女兒國》這段故事,唐僧在見到國王前前後後,眼神一共發生過三次變化。每一次變化,都是唐僧內心的鬆動。

先看這張圖。

在這張圖裡,女兒國的丞相來到唐僧居住的驛站,充當媒婆給國王說親。當丞相說到:“國王情願一國江山讓與唐僧,並以身相許。”唐僧當即表現出拒絕之色,並低下頭掩飾內心的擔憂。

此時,唐僧並沒有見到國王。可是,內心深處對“佛法”的追求,使他非常堅定自己的信念:到西天取經。

在丞相再三請求之後,孫悟空發現了其中端倪。倘若今番不答應,怕是連覺都睡不成,這丞相是鐵了心要唐僧“倒插門”給國王的。

於是,孫悟空除了個主意,假意讓唐僧與過往成親。待騙得通關文牒之後,再使定身法離去。

孫悟空這個心猿,對人性的把握,在取經團隊裡是最老練了。

猴子非常清楚,唐僧命中當有此難。以女兒國國王的傾國之姿,唐僧若是能夠頂得住,日後便不用擔心他被女色侵襲了。故而,猴子才會是:“那就要看師父的道行了。”猴子言指的道行,當然是唐僧的定力了。

初見國王

與國王對視

上面這連續三張圖,是丞相將唐僧引入國王寢宮之後,唐僧第一次見到國王,他的眼神的變化。

始一進門,唐僧立馬錶現出驚訝的表情,眼珠圓瞪。這個表情非常奇妙,唐僧此舉,無疑是被國王的容貌鎮住了。

此時的唐僧,內心一定像是有十萬八千鹿在亂撞一樣,起伏難定。國王走出珠簾,顯露出真容時,唐僧內心的起伏更加劇烈,乾脆將頭扭過去,不敢直面國王的雙眼。

就如國王說的:“你說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

國王的潛臺詞是,“既然你誠心向佛,為什麼都不敢看我一眼?分明就是心虛嘛!”到底是一國之君,對於人心的把控,竟是如此之準。國王只此一句話,直接點透了唐僧的虛偽。

內心的小九九被看穿,唐僧再也不敢聽任國王擺佈了。於是,就像這兩幅圖裡所看到的那樣,唐僧乾脆緊閉雙眼,堅決不看國王一眼。

刻意的迴避,便是心虛的表現。若不心動,何苦心虛?看他額頭流的那些漢,不就是最直接的證明嗎!

看到唐僧如此不識趣,國王是真的著急了,竟然使出畢生絕學:霸王硬上弓。

看看唐僧嬌羞的樣子,可不就是小處男動心了嘛!

在女兒國國王這個老司機的帶領下,唐僧內心的防線逐漸崩塌。國王實在是太會玩兒了,唐僧與她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

此時的唐僧雖看似堅強,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剛剛還不斷迴避國王的眼神,如今乾脆坐在床上,任由國王調戲了。

可惜,蠍子精出現了,及時拯救了唐僧,讓他免遭“紅粉骷髏”之禍。

孫悟空把唐僧解救出來之後,國王最後送唐僧一程,並目送他離去。

唐僧最後縱馬一躍,準備奔騰之前的回眸,真真點睛之筆!唐僧的眼神非常複雜,包含了厭惡與不捨,而國王的眼睛裡唯有秋波。

唐僧為何會有厭惡之情呢?所謂愛之深、恨之深。

在女兒國這裡,唐僧唯一一次動情,差點兒就破了“元陽”之體,壞了他取經大業,你說唐僧能不恨嗎?可是,唐僧這種人,動情是非常困難的,既然有此心思,內心就一定會流下一滴淚的。


原著版的《西遊記》裡,唐僧一直都是非常決絕的,一點兒心思都沒動。

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一個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二人和會同登輦,豈料唐僧各有心!

唐僧作為如來的第二個弟子,他雖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有一點他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因破戒到不了西天,沒人可以救他!他的下場不會是一死了之那麼簡單。

央視版《西遊記》對原著的篡改,實在是太多了。不過,至少在女兒國這一回,改的非常有人情味兒,我很喜歡!


祗樹


怎麼可能不動情呢?唐僧也不過是一介凡人,面對那麼嬌豔美麗,明媚熱情的女兒國國王,怎麼可能不動情??

只能說唐僧是個極度理智的人,是個有著非常人所能及的堅強毅力的人。在他心裡,雖然對女兒國國王有所動情,也可能有那麼一瞬間想留在女王身邊,與她花前月下,相愛相守。但是跟他心中的夢想一比,他的理智讓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夢想。



不管前途有多少驚險多少苦難,他都毫無畏懼,始終帶著自己的初心,勇敢前行。只為了那偉大的夢想能夠實現,能夠取到佛經,普渡眾生。


愛笑的小丫頭2009


居士我看到所有的答主都在說86版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唐三藏與女兒國王。小時候看到這一段時也為他倆感到深深的遺憾,一個郎有情,一個妾有意,卻偏偏不能在一起,最後女兒國王只能深情的唱一首《女兒情》,黯然神傷。

但是,如果拋開電視劇,只看《西遊記》小說的話,我們會發現其實唐僧並未動情。而電視劇加了好幾個原創情節,讓唐僧在面對女兒國王時動了凡心。

在電視劇中,唐三藏與女王共遊御花園觀鴛鴦戲水,這是第一次動心;唐三藏深夜與女王在閨房相對,是第二次動心;唐三藏告別女王前往西天取經時戀戀不捨,這是第三次動心。

然而,在小說中卻並沒有這些情節,唐三藏並沒有動心。

小說中,唐三藏師徒四人來到女兒國驛館之中,女王便遣太師前來說親,要招唐三藏為夫婿,兩人並無同觀鴛鴦戲水的情節。孫悟空為騙女王在通關文牒上蓋印,假意答允下來。

女王聽太師回報,喜不自勝,立刻親自來請唐僧。當天,女王便在通關文牒上蓋了女兒國之印,要送唐三藏的三個徒弟離開。女王的意思很明白:你們三個礙事的人趕緊滾蛋。結果在送行之時,孫悟空三人想搶了唐僧就走,不料蠍子精出現,把唐僧劫走了。以上都是同一天發生的事情,所以並無唐僧深夜進入女王閨房之事。

後來經過一番糾纏,孫悟空等人救回了唐僧,師徒四人便直接上路了,也沒有女王相送,唐三藏不捨的情節。

所以,至少在小說之中,唐三藏並未對女兒國國王動情。當然,86版電視劇的改變更為高明,因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唐三藏也是人,面對熱情似火,溫柔似水的女兒國國王,怎麼會不動心呢?然而唯有動心了,才顯示出唐三藏拋卻兒女情長赴西天取經的決絕與堅定。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夢露居士讀文史


回想86版《西遊記》中的唐僧要是對女兒國國王一點沒動心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同遊御花園,世人都叫唐僧為唐長老,聖僧,唯有女兒國王這位眉眼灼灼的美人兒叫他御弟哥哥。女王不屈不撓的挽留,其實當時唐僧眼神驚慌,只得以貧僧許身佛門,為了解救芸芸眾生,使世上不再有殺罰紛爭,使人間不再有怨女鰥夫而搪塞過去。

女王一意想留,而唐僧卻不敢多留,只得說貧僧取經心切,望女王陛下早發通關碟文,其實唐僧早動了情亂了方寸,只是他避開了,不著痕跡,內心早波闌壯闊。

女王叫他今日不要談通關碟文之事,那時唐僧早就額頭冒汗,只是閉著眼睛唸經,連直面女王的勇氣都沒有。唐僧胸懷的是天下芸芸眾生,兒女私情終究放在心裡沒有表露出來。

在女王近乎哀求之下"哥哥,你難道真的不喜歡我嗎?今日良霄難得,你就答應了我吧″。唐僧額頭更是大汗淋漓,緊閉雙眼道″佛心四大皆空,貧僧塵念已絕,無緣消受人間富貴,並與大唐天子有諾在先,還望女王陛下放他西去,來世若有緣分......″

唐僧西去一路走來遇到了許多妖魔鬼怪,最後都挺來了,若這次情劫,渡得了,就成佛,渡不了,就負了天下蒼生。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只是說來來生,其實唐僧那時有太多的不捨,恐怕僅此一次面紅耳赤送給女王了。世上哪有什麼來生,一入佛門深似海,從此兩眼是眾生,此去西行,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這恐怕是唐僧一生唯一動情之處,面對女王四目相對的那一眼,不再是禁慾系的佛。後來回到大唐已是風霜滿鬢,捧著用生命取回來的經卷。

很多人都讚歎聖僧不為女色所惑,只有他自己知道,有的人看一眼就會錯。


LCH151067399


唐僧面對千嬌百媚的女兒國國王,的確動情了。但此情非彼情。

雖然電視劇將唐僧與女兒國國王拍得郎情妾意、纏綿悱惻,但一心向佛的玄奘,並無半點兒女私情。

佛家修的是空門。世間萬物,七情六慾,無非是夢幻泡影。恩愛憎怨,父母妻兒,不過是宿業孽債。繁華紅塵,名利沉浮,只是人們的顛倒夢想。

根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切的一切,從未產生也未發生。大乘佛法,就是要救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脫離虛假的苦海,到達清靜的彼岸。

唐僧作為如來欽點的取經人,道心堅固,非常人所能想象。犧牲自己,幫助別人,甚至以身飼虎,對唐僧來說都非難事。這種無我的境界,又怎會對所謂的愛情動心呢?

但是,佛家講普度眾生,慈悲為懷。面對女兒國國王的痴情一片,唐僧也動情了。只不過動的是慈悲之心。這種憐愛之心,與掃地不傷螻蟻命,並無太大的區別。

多情即菩薩。菩薩是菩提薩綞的翻譯。本意就是多情的覺者。還未成佛的玄奘,自然有一顆仁愛之心。這種愛是大愛。不同於簡簡單單的兒女之情。


Fandy


希望這個答案不會被罵,唐僧對女兒國國王是動了情的。

當女兒國的國王把自己當做“國寶”,讓唐僧看的時候。

唐僧根本就不敢直視,他只是低著頭,念著“阿彌陀佛”,稱自己“四大皆空”。

可是女王一句話就戳穿了唐僧的心思:你若真的四大皆空,為何不看著我。你若真的看著我,我就不信你真的會兩眼空空。

女王的這個激將法果然見效,當唐僧睜開眼看到女王的時候,他確實心動了。

唐僧雖然動了情,但卻不能為情所困,留在女兒國。

唐僧《西遊記》中,在取經的途中,此時他並不是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而是一個東土大唐派去西天求取真經的高僧。

他一生坎坷卻心懷慈悲。他就連強盜,妖怪都顯露出了同情,所以他對女王是不可能沒有情的。但是他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擔,沒有辦法答應女王留在這裡。

所以他只能說:我今生已許身佛門,來世若有緣份……

我相信此時唐僧說這句話的時候,肯定是動了情的。

唐僧希望來生能與女王,再續今生緣。

那是因為在《西遊記》中,他並不是一個真正“四大皆空”的佛,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僧。

他動了心,也不是因為他看上了女王的權利,地位和金銀財富,錦衣玉食之類的身外物。

他動了心,是因為他確實是喜歡女王這個人本身。

但是他又能抵抗住這些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誘惑,這也說明了唐僧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並且有信仰的,不畏艱險的,稱職的取經人。

看來,觀音菩薩確實沒有選錯取經人。


早晨從下午開始


誰怪高僧動凡心,誰能無情拒痴情

對於唐僧來說,後有唐皇的重託,前有如來的召喚,心有蒼生的寄託。即使這樣,仍然無法面對女兒國國王的痴情。

倉央嘉措曾言: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唐僧也曾不捨道:來世有緣,必然相見。

局外人的透悟,局中人的掙扎,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誰怪高僧動凡心,誰能無情拒痴情。

尤其是最後勒馬回眸,全是不甘、不捨、不能。

在我理解,那就是:深情藏眼中,恐擾心中佛,長待怕迷離,佛變女嬌娃。

多待一秒,也許就會改變主意;多待一秒,心中的佛就會變成嬌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