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隨著電視劇《都挺好》的大熱,近期郭京飛的主要工作,就是澄清自己不是蘇明成,反派演得如此逼真,好到了怕人誤解自己跟劇中人物一樣可惡。

那麼這個蘇明成是個什麼形象呢?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在蘇母去世前,三十多歲的蘇明成在媽媽眼裡是最貼心的孩子,在爸爸眼裡是個買房、裝修、日用都找家裡要錢的兒子,在妹妹眼裡是個可惡又可怕的二哥,在妻子眼裡是個嘴甜、浪漫的丈夫,在上司眼裡是個陽光、熱情、不太思進取的大男孩。

而隨著蘇母去世,蘇明成的生活變得一地雞毛,這個心理斷奶期暴露了在沒有母親照顧的情況下,他沒有能力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打人、離婚、失業、幾次三番進派出所……他變得自己都不認識自己,或者說他很難接受這樣的真正的自己。而他一切的行為可以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巨嬰。


在武志紅的《巨嬰國》裡,他這樣講到:依賴、自私、脾氣大,而當嬰兒成長為成人,心理狀態卻還處在母嬰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狀態下時,就被江湖人稱“巨嬰”、“媽寶男”、“媽寶女”。

這種人會讓父母很頭疼,成家了,也會讓伴侶很痛苦。

巨嬰指一個奇葩的成年人群體,極度自私,只求索取沒有奉獻,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才是正確,沒有規則意識、沒有法律概念、沒有道德約束,把別人的幫助、贈予視為應該,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把自己當成國家的嬰兒。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這一現象不僅發生在我國,全世界範圍內都能看到。 University of Kent的社會學教授Frank Furedi指出,如今社會和家庭正將年青一代“幼兒化”,導致越來越多青少年心理上遲遲不肯成熟,有的人年近30歲還無法脫離家庭獨立生活。

怎樣才不會養出一個巨嬰來呢?

與巨嬰相反的人格特質是:自理、獨立、擔當、負責。

也許跟隨榴蓮教育(ID:liulianjiaoyu)笑笑貓瞭解一下日本小朋友的自理的能力和獨立的意識,我們可以反思一下。

幼兒園裡的毛巾

人們都說,日本的幼兒園更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而不是學業水平。他們的課程包括唱歌、跳舞、聽老師講故事、畫畫以及手工,跟學科沒有一點關係。

在一位旅日的香港媽媽的博客中,她講到了在幼兒園看到的一個細節。她有一次去學校參觀,無意中看到了孩子掛衣鉤的旁邊還有兩個掛毛巾的鉤。

放學後,她問了孩子才知道,那兩條毛巾是用來打掃衛生的。之所以有兩條,是因為一條打溼了,下次還有乾的可以用

小朋友要負責自己的座位和走道的衛生,老師都會檢查。所以孩子們都很認真,不可以偷懶。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更讓她吃驚的是,她本打算幫孩子把穿了幾天的白球鞋洗了,孩子居然說他自己已經洗乾淨了

原來,老師讓孩子們都把髒鞋子拿到院子裡,首先教著用肥皂打在鞋子上,再用刷子刷,然後水衝,直到沒有泡泡為止,再把鞋子擰乾晾曬起來。

孩子非常驕傲的說:我的鞋子洗得很乾淨,聞起來香香的。

在日本,幼兒園小班的孩子都要學會運動後換衣服、繫鞋帶、扣扣子、用筷子吃飯以及飯後把衛生打掃乾淨等等。

獨自上學的小學生

而到了小學階段,這種自理能力和獨立意識的培養繼續著。

在日本的街頭,常常看到獨自或者成群走路的小學生,大部分學校都要求孩子們走路上下學,校車是幼兒園的專屬(當然也有不少幼兒園是由老師帶領步行上學的)。

這主要是因為,低犯罪率、整個日本社會的善意關照、設施的完善和日本傳統使然。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小學生Ruhi Sato每天上學要花45分鐘時間。他揹著一年級特有的黃書包,先花十分鐘時間走到地鐵站,然後刷卡進站。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跟很多的上班族擠在一起,然後換乘,下地鐵後再獨自步行到學校。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午餐

進入學校之後,最有特色要屬孩子們的午餐了。

在Saitamade 的一所小學,五位食堂員工在三個小時內負責720份的午餐,今天中午吃炸魚排配梨醬、蔬菜湯、牛肉以及學校自產的土豆做的土豆泥。

餐車間裡放著每個班的餐車、餐具。值日生中午下課了來取。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12點25分,第四節課結束,就到了午餐時間。孩子們把每四張桌子拼在一起,變成了餐桌。每個孩子把自己的餐布鋪在桌面上,再擺上自己的筷子、牙刷、水杯和毛巾。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五年級的Yui今天做午餐值日。值日生穿上圍裙,戴上帽子和口罩。上崗之前,會檢查一下他們的準備工作:你有沒有腹瀉、咳嗽或者流涕?服裝有沒有穿好?好好洗手了沒有?確認之後,老師會提醒再用消毒液消毒。

緊接著,在老師的帶領下,午餐值日同學就去餐車間取對應班級的餐盤、食物,搬到教室去。有位值日生負責分發牛奶。

其餘的值日生們就負責給同學們盛菜盛飯。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所有同學都打完飯之後,全班同學會感謝值日生的工作,值日生會專門講今天的魚排梨醬汁來自於附近的農場,土豆泥是六年級學生種的,到了下一年三月,Yui他們就能種土豆了。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之後老師和學生一起吃飯。而多餘的飯菜則由剪刀石頭布決定,贏了的同學,可以多吃一份。

飯後,同學都要把牛奶盒撕開,展平,一位同學負責把牛奶盒拿到水槽沖洗乾淨,在教室一天晾乾,然後送去回收站。

老師組織大家一起刷牙,最後全體感謝美味的午餐。

午餐時間,值日生去取餐時感謝了食堂阿姨的辛勤勞動,感謝了值日生的付出,最後又感謝了食物的美味。

真正的感恩在於看見了別人的點滴付出,並把謝意表達出來。

值日生們把餐具收好,送回到餐車間相應班級的餐車上放好。對於這一切,孩子們都樂在其中啊!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一點十分開始打掃衛生,每位小朋友都蹲在地上把地抹得乾乾淨淨,包括教室、走廊、樓梯、衛生間、體育館、大門口和老師辦公室。

在日本的學校裡,是沒有清潔工的。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孩子做這些的時候,他們不覺得在被迫勞動,而是在樂在其中,他們體會到的是自己很棒的成就感和班級的融入感。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以上是一個聽了TED演講的美國人的留言,一個成年人發現自己自理能力差,責任感也不夠強,一切都要從頭學,這就是蠻挫敗的一種體驗了。

以後到了工作中,常做家務的孩子就能快速融入工作中,夠看到工作主動去做,而不需要老闆催促了。大家都明白,當你讓老闆覺得有了你,就像養了個孩子(巨嬰),他的工作變得更累的時候,也就是要換掉你的時候了。

而《都挺好》裡的蘇明成就是最好的反例,從小在媽媽的溺愛之下覺得自己什麼都好。可是母親去世後才發現自己無法也無力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出了問題一切都推到別人身上,工作、生活中都覺得是大家故意跟他作對,終於家庭破裂、丟了工作、投資失敗、一蹶不振。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家務

除了在學校,日本學校要求,小朋友在家裡都必須要做家務,包括幫忙做飯、自己洗衣服等。

2002年,明尼蘇達大學專攻家庭教育研究的教授Marty Rossmann發表了一項震撼教育界的研究成果:家長通過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簡單方法,就能對孩子的未來施以極為重要的積極影響。


《都挺好》裡的巨嬰讓人瞠目結舌?| 來看看日本小朋友的獨立日常



Rossmann博士基於著名教育研究員Diana Baumrind花費25年採集的舊金山家庭的海量數據,通過分析這些家庭的孩子在三個年齡段參與家務勞動的情況-3-4歲、9-10歲和15-16歲;對照他們在25歲時的學習、事業與人際關係狀況;並且衡量了家庭教育方式、性別、IQ值等變量的影響,最後發現:

與9-10歲甚至15-16歲才開始參與家務勞動的孩子相比,3-4歲就開始學習在家務勞動中發揮積極角色的孩子,他們在25歲時普遍具備更強的能力成長為一個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的成年人,順利地完成學業,在職場上獲得良好的起步,擁有和諧的家庭關係與人際關係。


這是因為,“通過參與家務,能夠卓有成效地教會孩子責任感、如何對家庭做出貢獻、培養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和懂得關愛他人的同理心。”Rossmann博士指出。

結語

蘇明成的人生並不是自己選擇的,他自己也很痛苦,蘇母在天之靈肯定也不想看到兒子的生活一塌糊塗。

所以,為了避免孩子日後生活因為你的溺愛而造成的失敗和痛苦,就不要養出巨嬰。

讓孩從小就多多參與,享受做家庭成員和班級成員的的樂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