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難求,不如知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每個人其實都希望別人能瞭解自己、理解自己。

但是這種情況是很難出現的,在《馬說》一文中就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雖然文章是說有才能的人是需要人來發現的,但發現也是瞭解的一種,沒有蕭何的韓信又怎麼能成為後來的齊王、楚王?而韓信心裡對蕭何一定是感激的,在古人眼中,知遇之恩的恩情也是十分重的,古人常說,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就像蕭何施恩於韓信,韓信也將蕭何引為一生唯一的知己。

知己難求,不如知人

而另外一個更加典型的例子就是“伯牙絕弦”的故事“一曲訴高山,聞者謂雄壯。”

伯牙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琴師,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水勢浩蕩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鍾子期必然瞭解它的。

知己難求,不如知人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遊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裡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您聽曲子好啊,好啊!心裡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從哪裡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知己難求,不如知人

但是不幸的是後來鍾子期病逝了,伯牙在子期墓前斷了琴絃,從此不再碰琴。

人生難得一知己,但是知己難求,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人心隔肚皮,真正懂你的人你不說也懂,不懂的人說了也不懂。

對於瞭解自己的人,我們會不自覺更加親近,但是別人是否瞭解自己這不是自己能控制的,甚至別人不說,你也不能知道別人懂不懂你,我們能控制的也只有我們對別人的瞭解程度,不瞭解自己的人太多了,多到放眼望去皆不懂我,唐伯虎的詩中也有說“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去了解別人,你瞭解了別人,別人自然會與你親近,而同樣善於瞭解別人的人,別人也會願意去了解你,在等待自己知己的同時也去做別人的知己,其實也是很不錯的。

知己難求,不如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