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信孟子,性本善;長大信荀子,性本惡;現在?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大家都聽過,《三字經》首句,現在的人不管讀不讀三字經,這一句是誰都能背得出來的,可能是因為現在的電視劇、動畫片或者其他影視作品中出現三字經多是這一句吧。

至於意思,大家也很清楚,講的是孟子的思想,人性本善。

大概從小學到高中都只知道孟子性善論,原因大家都能想的出來,時間都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中度過了,哪還有時間去誦讀其他經典啊。

大學時有了時間,可以接觸更多的經典與知識,荀子的《勸學》大家在課本上應該都是學過的,但是荀子主張的人性本惡,大家應該都少有知曉的,有的老師在授課時,會給大家提一句,有的就根本不提,甚至有些知道這一觀點的,又有幾個看過荀子的《性惡》篇?

小時信孟子,性本善;長大信荀子,性本惡;現在?

小時信孟子,性本善;長大信荀子,性本惡;現在?

《三字經》就先不說了,大家都熟悉,我們先來說說這篇《性惡》。

開篇第一句“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直接就道出了荀子人性本惡的思想,其後的論證原文我就不放在這裡了,呼籲大家自己去看,不管讀什麼,斷章取義是絕對不可取的,不看完全文就不要妄下定論。

荀子認為人的六慾是性惡的根本,與生俱來所以說人性本惡,但是可以通過教化向善。這個觀點其實是很有道理的,人的劣根性是與生俱來的,說人性本惡感覺沒有絲毫毛病。

但是仔細思考後發現不然,虎毒不食子這句話都聽過,我感覺這就是體現了一種善,其實不管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都沒有蓋棺定論,人剛出生時無善無惡,沒有交流表達能力,在能看出善惡時就已經學習外界許久了。

小時信孟子,性本善;長大信荀子,性本惡;現在?

對於善惡我們的定義一直沒有明確的界限。

舉個例子,你救了一個重傷的人,這是善是惡?他在被你救了傷好之後,又去殺了別人,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你說你善還是惡?

再舉個例子,狼在捕食兔子,你趕走了狼而救了兔子,你說這是善是惡?狼因為沒有吃的餓死了,你說你是善是惡?

或許會有人說狼是惡的,死了就死了。呵呵,我不說話。

還有人覺得狼對人也是惡的,所以狼死了對人也是有益的。這種想法你說是善是惡?對自己種族的保護防患於未然,這是善,對沒錯,我不否認。但是為了防患於未然而淡視其他生命,我不覺得是善。

我們都知道事物具有兩面性,善惡也有相對性。

對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也都不反對,當然,也都不贊成。

我們來看看人性,人性是複雜的,多變的。善惡單獨一字是無法說明人性的。

萬物負陰而抱陽,處於善惡之間的才是人性。

小時信孟子,性本善;長大信荀子,性本惡;現在?

請關注公眾號“早8點圖書館”大家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