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之哀:那位誇讚女兒聰明的母親,最終被高知女兒送進了瘋人院


麋鹿之哀:那位誇讚女兒聰明的母親,最終被高知女兒送進了瘋人院


年前,鄰居中有一位媽媽與孩子發生了激烈衝突,鬧了大半宿。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只是這次有點特殊。

孩子玩手機上癮,九點多作業一個字沒動,媽媽火了,先罵後打,孩子居然哭著解下腰帶,說要上吊。

這離上一次因為作業夜裡出走並沒多久,媽媽越發生氣,大聲說你趕緊吊,結果孩子只是裝模作樣,瞎咋呼一場。

一哭二鬧三上吊,這熊孩子的招數令人哭笑不得,但是,原因在哪呢?

以我的觀察,只能說這手法先前太有效,雖然做母親的明明早知道。

我們總有很多家長,進行的是間歇性教育,教育孩子就像打雞血。

他們平時睜一眼閉一眼,苟苟且且,不只是不帶好頭,溺愛過分,有時候甚至還會為孩子的“小聰明”沾沾自喜。

他們只有在心情不好,問題變大,或者嚐到某種苦果的時候,才會生氣、上火、後悔,但有時候卻可能早已病入膏肓。

新加坡女作家尤今,有一次曾在一篇《母親瘋人院》裡提到,有一位高級知識分子,居然編造故事,把母親送進了瘋人院。

此後東窗事發,媒體報道,有記者去採訪那位年邁的母親時,那位母親說道:

我女兒六七歲時,我看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問她,以後我老了,你會照顧我嗎?

女兒毫不猶豫地回答,照顧老人多麻煩,我會送你去老人院。

我當時哈哈大笑,對旁人說,看我女兒多聰明!她總有與眾不同的想法!

而現在,那位母親則邊說邊淚流成河。

她的確聰明啊,你瞧,她把我送進了瘋人院,我現在對你說的每一句話,旁人都可理解為瘋話。


麋鹿之哀:那位誇讚女兒聰明的母親,最終被高知女兒送進了瘋人院


(這就是每一個母親與孩子)

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居然把年邁的母親當成累贅,送進了瘋人院。

一個早年的教育,看似很小,但結果卻再多的知識,再長的閱歷,也沒能改變。

這驚不驚心?

可是我們卻總能夠把家庭、學校、社會、媒體上一再看到的“熊孩子”表現,當成小事,或者別人家的事。

我們就是意識不到,從“熊孩子”的霸王習氣,到離家出走,到戾氣深重,脆弱、扭曲,自殺、犯罪,甚至於反噬父母,這可能一馬平川。

只會將老母送入瘋人院嗎?去年殺父殺母的報道又有幾起?

這個結果,難道不正與很多家長“不辨是非地讓孩子‘呼風喚雨’”,並缺乏必要的“機會教育”,有莫大關係嗎?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長此以往,只能使孩子失去正確的道德觀、思維邏輯,變為異端,也難怪尤今在餐館看到一對父母對孩子的特殊縱容後,要說了:

“冷眼旁觀的我,悲哀地看到了這個孩子未來可憎的面目。”

它起碼會使孩子養成惡習,惹人討厭,將來人際關係惡劣,四處碰壁,產生某種心理變異,這話絕不是危言聳聽。

我開頭提到的那個孩子,第二天沒有上學,做母親的幫他撒了謊,請了病假。

這事是孩子自己提出的,他也知道沒完成作業不好,母親如果跟老師道出實情,會很丟臉。

這種情況下一味逼迫,叛逆更重,並非好事,適當撒謊,保護他的自尊,也算應當,我對這一點倒無異議。

但是做母親的,這時候告訴他幫他撒謊的原因了沒有?抓住機會教育了沒有?

藉助孩子知恥自尊的優點,因勢利導了沒有?思考過以後該怎樣進行了沒有?

我想是沒有。

因為我聽到她說:我是沒法管了,以後也不逼他了,只要不出事,別變壞,能混完初中就行;學到哪算哪吧。

我相信她那時有很深的無奈、無措,和無力感,但我更相信她依舊在把孩子往“可憎”的未來引。

時過境遷,媽媽一塊手機,孩子一塊手機,照常玩。

那孩子依舊經常會有些小伎倆,她配合得居然那麼好。

她在縱容,可她其實並非真的已經不管,衝突、叫嚷、哭鬧還是會間歇出現。

天底下其實哪有壞孩子啊,學習上無力的事情,道德、習慣、思維等方面卻可以正確引導。習慣、思維正確了,只怕學習都不用管。

究其根底,這還是父母本身素質、觀念、責任感、耐心太過欠缺,遠遠沒有意識到過失的原因。

父母不但可能是孩子的“禍端”,也可能是自己的“禍端”,這一點,他們是不知道的。


麋鹿之哀:那位誇讚女兒聰明的母親,最終被高知女兒送進了瘋人院



這倒讓我想起柳宗元那篇著名的寓言文章《臨江之麋》。

一群狗因為主人太寵愛那隻麋鹿,不敢吃它,只好乖乖跟它玩。

三年過後,麋鹿外出,遇到別的狗,以為都是玩伴,都能跟它丟手絹,結果就被狗們一擁而上,分而食之了。

這個故事,大綱上說,是用於諷刺那些依仗權貴,得意忘形的小人的,但我卻有些不同意見。

寓言之所以為寓言,是因為它跨時間、跨地域、跨語境,言簡意遠,所以我認為,這種解釋在今天已經太“正確”,太狹窄。

所有的“麋鹿”在某種環境下圈養,都是會忘記自己的“麋鹿”之身,失去自知之明,正確判斷,以非為是,認敵為友,稀裡糊塗,亂七八糟,招致禍端的。

父母們會,孩子們更會,從某種程度上說,現在很多父母所進行的正是一項“養麋計劃”,它最可悲的卻是——

“臨江之麋”,“至死不悟”,“現代之麋”,只怕也至死都不明白其中原因,甚至是“養麋”之人。

年前那個12歲殺母的少年不就曾說過:“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只關心還能不能上學嗎?

是什麼樣的心靈和腦袋才會如此愚蠢、冷血、扭曲、可怕?是什麼樣的父母才能培育出這樣恐怖的異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母子皆無知,皆不悟,不將傷人,就將傷己,這才是此事最令人戰慄之處。

誰能夠慣孩子一輩子?誰真正能把孩子慣上天,任我行?

哪家孩子出了自家一畝三分地還能呼風喚雨?

誰能夠在這樣的教養下,踏入社會,遇到矛盾,不發生某種人格斷裂、分裂,碎成一地?

行走在教育鋼索上的父母們,請千萬別忘了你手中的橫杆,一頭是“管”,一頭是“慣”,哪頭過沉,你都會失去平衡,一頭栽下來。

那高度,那摔打,很難猜。


文 | 九鴉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