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借貸的人,在貸款平臺雷爆後還要還錢,但有些投資人在平臺雷爆後就要不到錢?

新零售學習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在貸款平臺暴雷以後,借錢的人自然是需要償還債務的,因為這是合法的債權關係,同時,投資人的錢也是需要償還的,但是問題在於:

1 很多借貸人的錢短期內無法收回;

2 由於平臺倒閉,債務被轉讓,會產生很多的手續費,甚至大幅折價,債務價值大幅度下降;

3 平臺倒閉,很多人因此不還錢,所以能夠有效追回的數量有限;

4 償還有先後順序,比方說,需要優先償還員工的工資,公司對外的負債等等,不同投資者的等級差別和要債能力也不同;


現實情況是,暴雷以後,公司往往並沒有足夠的資產來進行償還給投資者,而不是不應該償還給投資者,這是兩個比較大的區別。很多機構把錢都花掉了,甚至有較大的資金缺口。


另外,機構對個人,機構處在強勢地位,而個人處在弱勢地位,在這段關係中,借款人和貸款人都處在弱勢地位,而機構則處在強勢地位。


以股易金


其中這個就跟銀行一樣,破產了賠付你50萬元,剩餘的看清收情況;但是欠銀行錢的,仍然要歸還,清收組常伴你左右。

我相信很多人都在想說,我在P2P上借錢的,P2P跑路了,是不是就不用還款了?這妥妥的好生意啊!每個平臺都借,週轉來週轉去,按照目前的暴雷速度,可能人生第一桶金就來了;只能說理想很美滿,現實卻很骨感。

那為什麼在貸款平臺雷爆後還要還錢,而投資人在平臺雷爆後卻常常要不到錢呢?這要說說我國對這類違規平臺性質的處理措施了。

暴雷平臺的處置

一般來說,平臺暴雷(比如實際控制人失聯、捲款跑路、倒閉等),並非說就結束了,如果以平臺倒閉就代表結束的話,那你確實可以不用還了。

現實中當投資者在平臺上無法兌付資金,知道上當受騙後,會先擇像公安報警,由公安機關介入,公安機關介入後會讓投資者登記各自的損失並提交投資憑證等資料。然後公安機關(一般是負責經偵的公安)進行立案調查,幫投資者追回損失。


怎麼追回呢?最簡單,通過平臺的賬目查詢資金的流向,對於貸款出去的資金像借款人進行催討,對於平臺自融用於投資的損失、實際控制人捲款潛逃的以及龐氏騙局中支付了的利息,這些則沒有辦法追回了。

因此,向平臺融資借款的人,最終款項都會被催收,但這部分款項可能佔據不到整個平臺的一半,如果是龐氏騙局或者自融為主的平臺,估計十分之一都不到,因此投資者常常要不到錢。

總結

做為借款人,不要總想著不用還錢,這個社會現在借錢困難,有一半的因素就是因為老懶的問題,常常借錢不還或者一直拖著,實在讓人反感;而對於投資者而言,不要總是貪圖高息,高收益本身就帶著高風險,特別是P2P這類不合規的平臺,風險性更大,所以在投資之前你自己就要做好承受損失的準備。


鯉行者


朋友們好!現實中確如標題所言,有許多平臺跑路爆雷後,借款就無人問津還款無門,自然也就不用還了,而有些卻有可能被天天追討!可謂天上地下!



從實踐中看,主要是由有以下因素造成的:

第一次,借款平臺的性質不同!有些平臺比較正規,即使出現問題也會對債權債務進行清理!欠的錢自然會有人追討!而有些不正規的平臺,一旦出現問題,一鬨而散,欠的錢自然沒有人管了…!

第二,暴雷的情況不同!有些平臺雖然暴雷但公司還可以運作,因此依然會對債務進行追討!有些平臺全員跑路,自然無人追討!

第三,平臺的運營管理水平不同!有些平臺管理相對正規,各類資料齊全,原始數據保存好,自然會對欠款進行追討!有些則管理混亂,資料缺東少西無法追討!

第四,公司運行平臺出現問題的性質不同!有些平臺出現問題,屬於經營,投資管理中的問題,因此會對所欠的債務進行清理!而有些平臺涉嫌違法,這類平臺自顧不暇,也就不敢追討!

綜合分析,之所以平臺出現問題之後,有些對債務進行大力的清理,而有些則不了了之,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有一點,金融債務問題,通常不予核銷!有時短期內可能暫時無人追討,但不排除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被重新提起!因此,借款即使沒有被追討,也要保持謹慎!不排除今後會造成一些影響!


理財迦


通俗的理解,就是定位不同,舉例子說:

1)借錢:你借了小明的錢,小明欠小夢的錢;原則上小明是唯一應該找你要錢的人,但是人都有弱勢心裡,欠錢的總該心裡上處於下風,小夢找你要錢,你也無話可說,你弱你無理嘛。

2)投資:你投資了小明的公司,小明的公司投資了小夢的公司;小明的公司倒閉了,你去找小夢的公司要錢,是不是情理上也說不通。

邏輯上的理解,就是債權人不同,主題不同:

1)借錢:你借了小明的錢,小明欠小夢的錢;原則上小夢對小明享有債權,小明對你享有債權,符合法律。在小明無法要的你的還款時,小夢對你享有同樣的債權,有權向你討回還款。合情合理。

2)投資:你投資了小明的公司,小明的公司投資了小夢的公司;原則上,你投資的是主題單位,小明的公司,並未個體,很多理財平臺也是中介模式,中介平臺一般不會承諾兜底。再正常營業的情況下,會有精力和人力去維護和催收等手段,平臺跑路後,運營體系失衡,導致平臺對於平臺的投資和平臺對於個人的投資都無法回款。這個才是真正原因。


拍拍貸


多麼痛的領悟!

借貸平臺倒閉暴雷後,欠款人還會被不斷催收,投資人卻無法收回本金,在這個P2P暴雷頻發的階段,是將近80%都存在的問題。而存在這種情況,貌似對投資人和借款人都沒有公平性可言了,究竟為什麼會這麼不公平呢。

借貸平臺,就以p2p來說說吧。

投資過p2p的朋友大部分都知道,正規平臺是作為信息撮合的存在,本身並不承擔投資人損失和對借款人無法還款的風險。但平臺有義務代表投資人向借款人催收,不然這個信息中介也就不成立了。

p2p平臺暴雷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自融資金捲款跑路,經營不善無法收回欠款等等,一般都屬於資金已經大部分找不到的情況。

但是向平臺借款的合同和投資資料都還在,而一般暴雷後,平臺會自己或者通過催收公司繼續收回欠款,以保障損失降到最低。

但投資人由於一筆投資會針對很多債權項目,一個平臺又會有無數投資人,收回欠款後,特別是經過司法部門的案件,也不是說收不回本金,只能說是看平臺收回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投資人究竟能收回多少本金而已。

因此,投資人要想收回本金,只能是欠款人配合還款,平臺整體清算以後才能收回。而催收也就顯得特別明星,投資人卻收不到可以收回本金的信息。


不去隔壁的隔壁老王


一鍵代償觀點:不是投資人要不到錢,而是這個要錢的程序太麻煩,降低了要到錢的可能性。

隨著最近各個p2p平臺接連暴雷,大眾對p2p平臺也由之前的投資平臺的認識轉變成了“騙錢”平臺。並且,因為多個p2p平臺的負責人跑路被抓,很多人也把p2p平臺戲稱為people to police平臺。

其實,調侃的背後顯示的是大眾對p2p平臺認知的錯誤。很多人之所以會去做p2p理財,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人錯誤地把這些平臺認為是“網上銀行”了。然後,這些平臺給的利息又比銀行高,所以,很多人自然把錢投上去了。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p2p平臺和銀行完全是兩碼事,甚至兩者從事的業務根本不搭邊。因為p2p平臺是沒有吸儲和放貸的資格的,說白了,它就是聯絡債務人和債權人一箇中介平臺,他們賺錢只能通過收取平臺服務費來賺錢。而不能通過低息吸儲和高息放貸來賺錢。不然的話,這就是非法集資。

然而,現實中很多p2p平臺卻是背地裡乾的都是非法集資的勾當。為了讓用戶多投資,然後承諾各種高利息,高回報。然後,因為自己的風控不到位,所以導致壞賬過多,無法支付給投資者的高利息承諾,所以就造成資金鍊斷裂,而這時候就只能跑路。

但是,現在平臺暴雷了,只能說明是平臺的運營出了問題,債務人和債權人的債依然存在。這個債務關係是不受影響的。欠債還錢咱們不說了,這個錢指定是要還的。

而對於投資者來說,因為涉及到平臺對“投資”的分發,也就是說,投資者的錢不是那種一對一,而是一對多的。就是說,可能一個人在平臺上投了一千萬,但是,實際上是借給了100個人。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就需要向100個人要錢。而這些錢指定是很難要回來的,不然平臺也不會倒閉了。

這時候就相當於是把平臺之前幹不成的事,變相地推給了投資者本人。所以,就算是債務人把錢還了,但是,可能他的債務經過平臺分發又面對多個債權人。這樣一來一回,自然就造成投資者很難要到錢。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對投資這種事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之後在進行投資。


一鍵代償


欠債還錢是基本原則。



冤有頭債有主,只要把債權債務關係搞明白,關於網貸的很多問題就不言自明瞭。

網貸P2P,直接發生債權債務關係的是兩個peer(同等地位的人,還應該包括企業),網貸平臺是信息中介,是撮合交易的。

作為投資者,投資網貸實際上是通過網貸平臺這個信息中介,把錢貸給了另一個peer(個人或企業)。

作為借款者,借錢實際上是通過網貸平臺這個信息中介,從peer(投資者)那裡借錢。

所以你看,債權債務關係是建立在投資者和借款者之間的,甲方、乙方是投資者和借款者。至於網貸平臺,只是第三方,沒有和任何一方形成債權債務關係。



上述關係,我覺得是最純粹的P2P。

但是,我們已經習慣於銀行存款和貸款那一套邏輯關係。

實質上,銀行和儲戶、銀行和借款人之間是直接的債權債務關係,銀行在中間不只是中介的角色。

而網貸平臺不同於銀行,網貸平臺只是中介,和任何一方沒有形成債權債務關係。作為中介,網貸平臺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話是這麼說,網貸平臺就像房屋中介一樣,在達成交易後把借貸合同分別交給債權人、債務人,自己就可以撇清關係。

但是,網貸平臺為了保證持續運營,建立信譽,核心還是要進行貸後管理,保證借款者按期及時還款,從而保證投資者所投入的本金和收益能夠安全的收回來。否則,網貸平臺憑什麼在市場上生存、競爭和發展?

如果網貸平臺暴雷了會怎麼樣呢?

首先,債權債務關係沒有消失,投資者仍然是債權人,借款者仍然是債務人。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借款者還是要還錢,投資者仍然有權利收回自己的投資本金和合理收益。

但是指望投資者直接去向借款者要錢,有各種各樣的現實困難,從收益成本關係上講也不划算。因為網貸實行的是小額分散策略,投資10000元說不定對應的債權就有成百上千個,投資者怎麼去討要?

其次,網貸平臺運營停擺,貸後管理陷於停滯,催收無力。這時,就會給惡意騙貸的老賴可乘之機,以及還款意願左搖右擺的人,能還的也不還了。

總之,網貸平臺暴雷,並不能免除借款者的還債義務;但是面對老賴和逃債者,沒有網貸平臺(或者其他有關方)的貸後管理,投資者很可能收不回投資本金和收益,因為投資者個人沒有能力和手段去催討。

利率合理的網貸,應該是對資金提供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有利的事業。

網貸應該是造福投資者的,網貸也應該是有利於急需用錢、但是通過傳統銀行金融機構無法獲得貸款的個人和企業的,網貸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

當然,我們堅決反對高利貸,堅決反對老賴和逃廢債行為,同時也不支持盲目投資網貸。


顏開財經


網絡借貸平臺近期頻頻爆雷,所謂的互聯網金融創新中最重要的一環開始崩潰。在這個大潮下,有些投資人無法收回投資:還有些已經爆雷平臺,卻還在繼續催收,為什麼會這樣?

我認為這是跟平臺操作的合規性有關。近期也有一些借貸平臺“良性清盤”,他敢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其操作合規。真正合規的借貸平臺實際只起到中介作用,如果真正做到這樣,這個平臺就不怕清盤,因為每一筆借和貸都是對應的,因此完全可以做到全部清收和償付。最後借款人需要還款,投資人能收回投資。

但是實際上更多的爆雷的平臺都是不合規操作。所謂的不合規就是籌集資金用於平臺自融。為了吸引投資,借貸平臺自己編造了一些空殼公司來借款,給於很高利率,這樣一旦平臺投資虧損,就無法還款,也更加無需催收,投資人血本無歸。

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其實大多數平臺都是上述兩種情況的結合。也就是說,真正起到中介作用的,借貸平臺會負責催收;而平臺自融的,投資人就無法收回投資。

我是空谷寒潭,致力於輸出有價值的金融知識和理財觀念,感謝閱讀。


空谷寒潭


關於這個問題。為什麼借貸的人,在貸款平臺雷爆後還要還錢?這件事總得來說無論平臺正不正規,平臺都是有收取錢的權利和義務。並且來說誰都不會嫌錢咬手的。只要有對應的債務,平臺一定會發的。

而投資的人如果投的是正規平臺,那麼他投資的錢,只能看平臺的收帳力度了。信用好的,會在收帳後,核對投資人信息後。還給投資者的。如果非正規的。素質低的人,也會全力要錢。。來供自己揮霍的。

大家一定要擦亮自己眼睛,不要選到一個破爛平臺。使自己破財。


最渺小的我2


我居然看到拍拍貸的公眾號也來回答這個問題,笑死我了,你拍拍就你一高利貸公司,在美國被查的都快死了還好意思出來丟面子!誰給你的勇氣?多數平臺爆雷都是存在假標,資金池等違規現象,投資人投的錢壓根就沒有借款人,錢都給這樣該死的霍霍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