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這麼想“搞垮”伊朗?

將軍也是戰士


因為“反美”是伊朗現政權的合法性之一。所有以“反美”為根基的政權,美國都想搞垮之。

曾經,美國與伊朗是親密盟友,這個時間並不久遠,就在40多年前,伊朗的巴列維王朝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鐵的盟友之一。

然而,巴列維王朝統治者的過分親美,以及該政權在內政上的諸多問題,引發了國內民眾的強烈不滿。流亡海外的宗教領袖霍梅尼隨即遠程領導伊朗伊斯蘭革命運動。

就在40年前的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運動取得了勝利,巴列維王朝被推翻。於是,伊朗成為了一個與美國相敵對的存在。

政治上的反美和信仰上的宗教原教旨主義,是伊朗現政權的兩大特點。

而就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立之際,發生的美國駐德黑蘭使館人質事件,以及美國隨後的一些列強硬措施,使得美國與伊朗新政權的關係陷入冰點,並且雙方都意氣用事無意緩和關係。

這一凍就凍了40年。

美國不斷地對伊朗進行經濟上的施壓和政治上的圍剿,而地產豐富(至少相對中東其它國家豐富許多)的伊朗卻也能自給自足,在美國的封鎖中頑強生存。

不僅如此,藉著美國相繼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以及隨後發生的阿拉伯之春運動給周邊阿拉伯國家帶來的劇變,政局穩定的伊朗反倒在地區中一枝獨秀,相對優勢和勢力越來越大。

這也就導致了美國越來越在意伊朗問題。

奧巴馬的思路是“談”,通過伊核協議把伊朗納入世界運行框架下,使之行為變得可控。而特朗普的思路則是“打”,通過一系列施壓要讓伊朗無法動彈。

為此,特朗普上任後的國際“首秀”,就是跑到沙特首都利雅得,召開了一場泛伊斯蘭國家領導人會議,拉起一面“反伊聯盟”大旗。

另一方面,除了美國自身的直接利益,美國想要搞垮伊朗,還出於對盟友兼政客們對金主以色列的保護。

對於以色列來說,他們的地區敵人第一是伊朗第二是伊朗第三還是伊朗。

伊朗是一個讓以色列睡不好覺的存在。所以為了絕對盟友以色列的安危,美國也不惜與伊朗為敵。

綜上,美國為什麼這麼想“搞垮”伊朗?只因利益。


尼基Li


為何他們水火不容,還不是和石油有關!

話說中東沒發現石油之前,不算好地方除了絲綢之路興盛那段時間外,就沒過幾天好日子。除了沙漠就是沙漠,比較不適合人類居住。

而一切的轉變都在英國人的刻苦地質發現之後才出現!

1908年5月26日,在英國科考隊在伊朗和伊拉克交界處發現第一個巨量油田:馬斯喀特蘇萊曼油田,就此中東歷史發生改變,隨後二三十年英國人在中東發現無數油田。

有油田當然要開採,於是投資來了,無數英法資金投入中東。

而伊朗油田,主要由英國投資,他們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公司叫做”英伊石油公司”。

當時英國人不太厚道,石油利潤他們要的很貪心是二八分賬,伊朗二,英國八。伊朗也沒啥好談條件的,國家實力不夠,只能默認。事情在二戰後發生變化,英國越來越衰弱,開始猥瑣發育流,結果在伊朗石油投資中佔比重越來越低,原因是美國資本來了。

美國資本逐漸佔據伊朗石油資本,他們不僅在石油投資領域越來越重要,還聰明的扶持巴列維上臺,伊朗巴列維王朝就是美國扶持的。

美國比英國厚道點,在石油利潤分配上不像英國搞2-8分賬,他們弄5-5分賬,你一半我一半大家都開心。

美國給錢大方,巴列維開心啊,於是對美國也很好,當時美國在中東主要的盟友就是二個,一個是大兒子伊朗,另一個是乾兒子以色列!

這左右都有美國兒子,美國在中東當然是左右逢源!也順帶著以色列這乾兒子連續打贏幾次中東戰爭,伊朗的幫助就是他打勝仗關鍵。

而巴列維是一個比較西化的人,他最喜歡的就是學習西方文化文明。

為此他不惜重金玩花活。

比如:1971年波斯帝國成立2500週年,他居然花3億多美元辦慶典,那時三億多美元可是很值錢,盛會場景大氣,無數國家政要賞臉參與,光酒就用了3萬多瓶,為凸顯格調巴列維還特別從法國米其林餐廳弄一百多星級廚師過來。

當時伊朗王室,如果說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王室,估計沒人敢說第一,沙特都不如伊朗壕,這樣事情辦多了後。我們就會發現,這傢伙肯定是大蛀蟲,雖然是王朝但國家不是你一個人的啊。石油出口錢都被王室還有軍官團拿走了,普通老百姓日子肯定不好過唄。

伊朗日子不好過也是有數據支撐的。

首先是人均壽命:伊朗人均壽命不過50歲,而同期沙特63歲,伊拉克61歲差距真大。

其次是教育程度:伊朗文盲率幾乎達到70%,這在現代國家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最後是人均收入:那就更不值一提,除了皇室有錢,大眾幾乎都是赤貧階級。

也因此,伊朗當時幾乎民怨憤騰。

在這樣民怨憤騰情況下,巴列維還胡搞亂搞,為向西方靠攏開始宗教改革,其實是好事,不過不符合伊朗特色,於是民怨更沸騰。為平息民怨他就搞工業建設,哪知也沒搞成,最後經濟改革失敗,宗教改革失敗統治就不穩固了。

最後大家都知道,巴列維被推翻了,背後主使,除了伊朗本土宗教反叛者,還有個關鍵點就是蘇聯的統戰。

順帶一提的是,跑路的巴列維還是很富有,79年出逃時,帶了足足300億美元,估計和現在3000億美元差不多還要更多。

1979年伊朗暴發的伊斯蘭革命,不好評價是否拯救伊朗,但絕對坑死美國,因為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而是打土豪分田地,當時伊朗最大的土豪除了巴列維王朝就是美國。巴列維被趕走資產充公,美國當然也如此。美國在伊朗投資的所有產業包括石油全部被伊朗沒收充公。

而這才是美國和伊朗不對付根源。一直做搶劫犯的美國人,居然被伊朗人搶劫,你說氣人不氣人?

美國當然氣急敗壞啊,可是他也不能做啥,因為伊朗背後有頭北極熊。於是他只能學中國。不停譴責,說啥伊朗獨裁啊,政教合一啊,民主退化啊,經濟退化啊,什麼不好說什麼!

可伊朗不為所動,你就嘴巴說說而已,我怕你個球,就開始了自己的建設時期。

當時伊朗,在巴列維被推翻後,國家發展有目共睹。

首先人均壽命:從巴列維時期的50歲,躍升到60多歲。

其次國家工業:在政教合一政府領導下,獨立自主的伊朗居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成中東唯一工業大國。

再次教育領域:伊朗終於不是文盲國家,不僅不是,還在不學習的中東國家鶴立雞群,成教育強國。(僅和中東比)

最後國家實力:伊朗因為改革的卓有成效,一舉成為中東首屈一指強國。

伊朗強大,美國不舒服,於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後,美國和沙特越來越靠近,目的是以沙制伊。付出代價就是沙特石油權益要多分點給沙特。同時為防止沙特成為下一個伊朗,美國對沙特說,你看你隔壁兄弟巴列維。就因為太貪心,最後玩脫了。你不要學她,要對自己人好點。也因此,沙特開始改變國家政策,讓利於民。目的當然是為了不學習巴列維唄。

藉助伊朗巴列維被推翻,沙特才開始翻身之路。要不你以為美國會扶持他們?

以上就是沙特美國還有伊朗的恩恩怨怨,然後整個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打了八年又讓這仇恨越來越深。

伊拉克是沙特扶持對抗伊朗的擋箭牌。土豪沙特怕死,美國說,你上,去扛伊朗。沙特說,我不行,我給錢,換個人吧。於是美國和沙特就都看中了伊拉克。

最後結果大家就知道了,二伊戰爭一直打了八年,最後伊朗還是沒倒。

不僅沒倒,伊朗還越來越強,據說原子彈都快出來了,而且他們也學會美國招數,就是扶持敵對國家反對派。

於是才有了伊朗中程導彈技術的提升,至於這技術哪來的,大家呵呵吧?

明眼人都知道。

通過導彈技術提升,伊朗居然可以直接威脅以色列,然後,大家就陷入一種恐怖平衡中。也就只能打打嘴巴官司,
整個中東也因為伊朗崛起,沒按照美國利益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首先,美國在伊朗投資打水漂這是,一大恨。

其次,伊朗崛起後美國只能扶持沙特,最後讓出石油利益這是,二大恨。

再次,美國乾兒子以色列居然被伊朗威脅,這是,三大恨。

最後,原本可以不勞而獲,賺石油收保護費的美國,居然要花錢維穩!

這就完全無法忍受了!

看完前因後果,還看不出美國為何恨伊朗嗎?

不過客觀的說,伊朗YSL革命其實也是落後的,獨裁政府,但是比原來的巴列維王朝強那是客觀事實。美國反對伊朗政府長遠看符合伊朗人民利益,當然這並不代表美國是為了伊朗。


阿斗不傻


民主的國家,全體公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僅僅只是管理者,不是統治者,管理者們的工作是為國民提供公平公正的生活環境,國民也只要求生活能過得好,生活得自由自在就行了,因此對他國的領土沒有去霸佔的想法和要求。

而獨裁專制的國家,國家是“家天下”或“少數人利益集團”的,他們是國民的統治者,國家財富都屬於統治集團,他們可以任意調動國內任何資源,出於個人(或集團)利益貪婪的需要,存在霸佔他國領土和財富野心,所以,獨裁專制國家最容易發動對他國的戰爭。

由此看出,民主制與獨裁專制最大的區別是:民主國家,領導是管理者,由民選決定,有任期期限,手中權力極度分散,無權隨意調動國內資源,所以,對外發動對他國國土的侵佔,對他們個人來說沒有利益動機,故很難發動霸佔他國的戰爭。

而獨裁專制國家,國是他們的“家天下”,霸佔他國的財富,就是自己的財富,對他們來說,有很強的利益動機。

因此,民主國家會將獨裁專制的國家視為“危險性國家”或者“邪惡的國家”,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思考的困惑



美國想要搞垮伊朗,既是歷史的需要,更是其中東政策和地緣政治的需要。

在歷史上,由於伊朗的伊斯蘭革命事發突然,完全超出美國的戰略預想,激進的伊斯蘭革命迅速推翻了美國的中東盟友——巴列維國王。出於道義與面子,美國外交庇護了巴列維國王。這一來,就惹惱了革命群眾,於是上演了青年學生攻佔美國駐伊大使館的事件,美國的拯救行動又失敗了,搞的美國懊惱不已,灰頭土臉,從此心生怨恨,與伊朗結下了難以化解的樑子。

其二,美國的中東政策是以以色列為楔子,打入中東心臟位置,離間中東各國關係,控制中東局勢。原本美國的盤算是一個鋒利順手的以色列加上一個實力雄厚的伊朗,再有忠心耿耿的土耳其,就構成了控制中東的鐵三角,可以牢牢鉗制中東各國,完成對中東地緣政治和石油資源的掌控地位。

誰知伊朗形勢的突變讓美國始料莫及,伊朗從朋友一夜之間變成了敵人,美國的戰略鐵三角從此跛腳,這讓美國憤恨不已,也因此讓美國始終無法順利全面掌控中東局勢,還給了蘇俄可乘之機。



由於伊朗壞了美國的好事,伊朗自然也是美國的肉中刺眼中釘。再者,伊朗的戰略地位特殊,如果控制了伊朗,不但在地緣政治上可以擠壓俄羅斯,還能輻射東西亞,而且控制了霍爾木茲海峽,又可以掐住一些潛在敵對國家的咽喉。反之,美國的行動自由反而被霍爾木茲的限制。這對一向傲慢無禮,喜歡到世界各國家門口耀武揚威的美國來說,豈不如芒刺在背?


明德山人6998


美國想搞垮伊朗,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控制中東,第二,削弱俄羅斯,第三,舊怨。

美國想要控制中東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在整個進程中,伊朗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時至今日,美國仍然找不到有效手段解決伊朗。

1、控制中東地區

中東,戰略重心,全球焦點

中東地區位於亞歐非三大洲交界處,向西可以進入地中海,對歐洲和比較發達的北非施加影響,向南可以進入印度洋,從印度洋向東航行,可以進入亞洲。中東地區四通八達,是全球的戰略重心。

任何一個超級大國都會想方設法控制中東,古羅馬帝國如此,大英帝國如此,就連二戰期間的德國都有入侵中東的計劃,只是沒有打贏蘇聯才沒能得以實施。

二戰期間中國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拖住了日軍,避免日軍進攻印度,並且一路向西與德國會師中東,如果兩國真的會師,擊敗德國日本就更困難了。

無論是哪個超級大國,都會向中東地區施加影響力,將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美國通過與以色列,沙特,約旦等國結盟,全面滲入中東,雖然伊拉克擋路,但是被幹掉了,美國當然想搞垮攔路虎伊朗。

石油產地,伊朗扼霍爾木茲海峽

中東地區盛產石油,石油被稱為“工業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沒有石油,基本上每一個國家都會陷入癱瘓。

如果美國控制中東地區,也就控制了石油資源,美國並沒有想要切斷各國的石油供應,而是把石油與美元綁架起來,購買石油必須使用美元,這就穩固了美國的經濟地位。

美元與美軍是美國統治世界的工具,通過調整石油價格也可以打擊其他的石油出口國,比如俄羅斯和伊朗。



中東產油國雖多,但是90%以上的石油需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運輸,因此霍爾木茲海峽也被歐洲國家稱為“海上生命線”,把這樣一條具有戰略意義的水道交由伊朗控制,美國自然不放心。

2、削弱俄羅斯

俄羅斯在國際範圍內,真正的盟友並不多,在中東地區的主要是敘利亞和伊朗,敘利亞由於陷入內戰,還要依靠俄羅斯的支援,根本不可能向俄羅斯提供支援。


伊朗雖然也不會幫助俄羅斯做太多,但是可以幫助俄羅斯穩定中東局勢,尤其是支持敘利亞政府軍,避免敘利亞也落到美國手中。

如果搞垮伊朗,俄羅斯隨時都有可能被徹底逐出中東,在俄羅斯西部邊境與烏克蘭關係越來越緊張的情況下,多條路總是好的。


美國的不斷增加石油產量,壓低石油價格,從特朗普的角度來看,雖然有便宜百姓的考慮,但是更重要的是打壓俄羅斯,因為俄羅斯也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國,壓低國際油價可以直接打擊俄羅斯的經濟,這也是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

3、舊怨

美國原先支持的是伊朗的巴列維王朝,但是經過伊斯蘭革命之後,巴列維王朝被徹底推翻,作為巴列維王朝的重要盟國,新興的伊朗打心裡仇恨美國。


美國支持巴列維王朝,自然得到伊朗人的強烈抵制,1979年伊朗學生佔領伊朗首都德黑蘭的美國大使館,將50名美國人扣為人質超過一年之後,雙方矛盾徹底激化。

美國是民主制,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制度,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自然難以互相接受。伊朗研製核武器,攪動中東局勢,美國也會把伊朗看成是敵人,所以想要搞垮,但是能不能做到,還是很考驗美國的。


視野新觀


石油這玩意讓美國人害怕的很。現在世界這麼亂,美國和阿拉伯世界的各種衝突,其實真不是什麼意識形態的問題,是生存問題!並且這件事歸根結底還是就是石油的問題。但說句公道話——責任還真不在美國。

世界上有一個歐佩克組織OPEC,這個組織叫做石油輸出國組織。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這 五個國家發起成立。現在有14個成員國,特點就是石油的產油國和輸出國。說句公道話,這個組織其實是目前世界混亂的根源,並且已經造成過三次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

1973年為了報復以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的勝利,歐佩克的阿拉伯成員國宣佈提高油價,原油價格從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在這裡歐佩克的成員國其實什麼都沒做,就改了下價格。原油價格一下子提高了2倍多,持續3年的原油價格提高,導致美國的工業縮水了17%。這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

到了1978年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臺,適逢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剛剛國際上適應了十幾美元的油價,又從13美元一下子飆升到了34美元一桶。這次危機就直接造成了西方經濟在1970年代末的全面衰退。

在這兩次危機發生後,甚至出現了一種新的貿易形式叫做儲油貿易。原油買到手根本不用,直接油輪在海上飄著。漂兩年後支付點船費和人工工資後一船油賺出4船油的利潤。當年炒石油可比炒房賺得多。

後來就海灣戰爭了,石油價格又一次飆升到80美元一桶,美國雖然打贏了海灣戰爭,但是歐美經濟又一次全面衰退GDP增長跌到了不足2%。


所以想想吧,是不是很肝顫?阿拉伯世界改一個小數字,明年全球人民工資降低20%!這事情如果不穩定了其實對誰都沒好處。


然而——石油輸出國都是主權國家。人家願意定什麼價格其實是人家自己的事情。這點別說是美國的感受了,就是我們自己難道不是天天罵兩桶油的娘?但兩桶油並不誰誰的親大爺,因此我們自己是左右不了油價的。同樣,石油輸出國也沒有哪個是美國的親大爺,因此美國實際上也左右不了石油的價格。

好在,美國有武力,左右不了的政權就搞垮嘛。目前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創始國伊拉克已經被搞垮了,科威特和沙特認了美國作為乾爹,剩下的不就是伊朗和委內瑞拉了嗎?


那麼美國不扶持這兩個國家的親美政權還能做什麼呢?你想想,要是將兩桶油的各個董事都換成自己的乾兒子,明天油價一塊一毛錢是不是想想都爽?


軍武數據庫


說到底還是因為這個石油大國不聽話,而且對美國產生了威脅。

在上世紀70年代,伊朗和以色列都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支柱。伊朗可以說是美國最好的盟友之一,尤其是在1979年以前的巴列維統治時期,伊朗完完全全成為了美國的走狗,美國通過這位統治者全面控制了伊朗的經濟、政治、軍事和外交。

但是在1979年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成功推翻巴列維王朝,美國苦心經營的這塊中東戰略根據地,被這場宗教革命衝擊的支離破碎。當時美國並沒有意識到事情會發展到超出自己控制的局面,在巴列維王朝即將被推翻之際還站出來維護,這就惹怒了革命群眾,也就有了後來青年學生攻佔美國駐伊大使館的事件。美國的拯救行動也失敗了,這是美國在二戰之後少有的丟面子情形。

從伊朗進行完這場革命之後,美國一直視伊朗為眼中釘,想著處之而後快,並聯合歐洲各國對其進行打壓、封鎖,這是美國的拿手好戲。結果沒想到伊朗變壓力為動力,國內各項技術突飛猛進,尤其是在軍事上,武器裝備不斷改良,實現了自給自足,也建立了完善的軍工體系。

在美國聯合多國對其打壓下,伊朗還將衛星送上了太空,這一幕是不是覺得很熟悉。伊朗陸軍的坦克、大炮、反坦克導彈,伊朗海軍的潛艇、魚雷,空軍的隱形飛機、防空導彈等,都對美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加上伊朗有著大量的石油資源,很可能形成一個伊斯蘭力量中心,這對美國以及歐洲的意識形態將形成巨大沖擊,美國是絕對不能容忍他人對其意識形態造成威脅。

說到石油,還要提一下美國和伊朗簽署的石油協議,伊朗不但為美國提供了充足的石油儲備,而且伊朗出口石油所得到的利潤,有一半都流入了美國的賬戶,這其實也為兩國關係破裂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美國是一個只看利益的國家,任何盟友都能捨棄,只要聽話,一切好商量,如果不聽話甚至對其造成威脅,那只有搞垮你。


國際視角淺說


美國不想搞垮伊朗,但是想限制伊朗。

一方面是,伊朗有國家能力,國家動員能力在伊斯蘭革命後比波斯灣南岸強出更多。如果伊朗控制了南岸,那麼加上什葉派為多數的伊拉克,一個控制波斯灣沿岸石油產地的大國就會出現,這樣的議價能力不是一般國家能夠壓制的。因此,伊朗必須被限制在波斯灣北岸,避免一個可以控制全球油價的帝國橫貫中東。

由此還有一個問題是,伊朗尋求獲得核武器也會大幅度惡化地區局勢。伊朗如果掌握核武器,那麼就可以對南岸形成絕對優勢。阿拉伯國家是不是也要尋求獲得核武器或者核保護傘?以色列呢?如果中東爆發核大戰,會不會導致全球核戰?這就是為什麼伊朗不能擁有核武器,先不說核不擴散機制,僅僅這種前景就可以威脅現有的全球秩序。

另一方面,伊朗也在意識形態上偏激進,不僅反美,還堅定反以色列,以便爭奪在伊斯蘭世界的意識形態話語權。這點導致美國對於伊朗輸出意識形態保持非常高的警惕,因為這可能影響伊斯蘭世界對美態度。

但是搞垮伊朗有好處嗎?並沒有太多。美國更為擔心的是越南式的帝國過度擴張,搞垮伊朗且不說美國需要消耗多少資源,伊朗如果崩潰造成的龐大安全黑洞就真的可以輕易填滿嗎?如果伊拉克或者其他阿拉伯國家趁機做大,不就從另一方面造就了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問題:中東局勢被破壞。

破壞容易,保持平衡就是個技術活了。


怪蜀黍老囧曾


當你結下一個仇家,而它的實力還不容小覷的時候,也會產生“快點除掉他,免得日後越來越麻煩”的想法。

美國害死了伊朗的老國王,趕走了伊朗的首相,還讓自己的小弟伊拉克去攻打伊朗,險些讓伊朗滅國。這仇深不深?而且多年經濟封鎖,伊朗居然挺過來了,過得比朝鮮還滋潤些,整天琢磨著對付美國,你說美國害怕不害怕?

1979年之前的伊朗,是巴列維王朝統治的,其實國王總共有兩個,父親禮薩·沙阿·巴列維(簡稱老巴列維),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簡稱小巴列維)。老巴列維在二戰之前就跟納粹德國走的比較近,引起英美不滿,1941年前後,同盟國和蘇聯集體向老巴列維施壓,宣稱德國駐伊朗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裡有大量的間諜,要求老巴列維把全體工作人員交給他們處置。老巴列維拒絕交出德國人。因為,按照伊斯蘭世界的規矩,絕對不能出賣自己的客人(無論他是罪犯還是被人追殺的受害者),否則這個當叛徒的主人要被所有人唾棄,和自己的子孫後代都一輩子抬不起頭。其實,他也不是沒有給轉圜的餘地,提出能不能把德國人送到土耳其之類的中立國去。但是,同盟國就是擺明了欺負伊朗,直接大軍壓境,逼老巴列維退位,把那幾百個德國人通通抓走,一半流放澳大利亞吃沙子,一半流放西伯利亞挖煤,然後蘇軍出兵佔領了伊朗西部,打通到波斯灣的交通線。

巴列維王朝的兩代國王

對於伊朗人來說,這簡直是奇恥大辱。老國王被迫遠走他鄉,先是避居在印度洋的毛里求斯群島,後於1944年在南非病逝。而繼位的小巴列維,一點也沒有為父報仇、一雪前恥的念頭,反而被嚇破了膽,抱著西方的大腿再也不敢鬆手。後來,在六十年代,伊朗首相摩薩臺試圖把美國在伊朗控制的石油資源收歸國有,美國再次大軍壓境,把摩薩臺趕走。小巴列維繼續躺屍。

後來,美國的基辛格回憶:在六十年代,我們五角大樓裡的越南問題辦公室很大,有上百名辦事員,我打電話問,中東問題辦公室能否幫我解決問題?他們回答:我們沒有中東問題辦公室。當然,我們都知道,那時伊朗國王在幫我們把守著海灣。現在,中東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基辛格說的還是太拐彎抹角了,“把守”,其實說白了就是“看門狗”。當時的伊朗人覺得世俗主義小巴列維是美國養的一條看門狗,於是他們選擇了“德高望重”的老阿訇霍梅尼。

老阿訇有句名言,大概意思是這樣的:美國是大撒旦,蘇聯是小撒旦,我們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

要注意,霍梅尼推翻巴列維王朝之後建立的共和國,石油資源是國有的。現在伊朗最便宜的東西有兩樣,政府補貼的饢餅和汽油。

這個共和國,一開始就打算跟“大撒旦“對著來的。他們綁架美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做人質,把憋了幾十年的惡氣都撒回去了。美國不甘示弱,第八艦隊擊落了一架載有幾百名乘客的伊朗飛機,海豹突擊隊數次營救。對伊朗搞起了石油武器禁運,最絕的還是,與此同時,贊助自己的小弟——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打伊朗。兩伊戰爭慘烈至極,雙方傷亡慘重。由於伊朗前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而且小巴列維時代留下的軍事底子比較差,所以,伊朗死的人比伊拉克要多很多。伊朗人自然跟美國的冤仇結的更深了。

讓美國沒想到的是,這麼多殺招下來,伊朗居然挺過來了。而且,自己的小弟薩達姆變成了陌路仇人,自己還不得不動手清理門戶。

薩達姆已經死了十幾年了,墳頭的草已經三尺高了,而當初和霍梅尼一起幹革命的哈梅內伊老阿訇還樂呵呵地活著,今天在instram上開直播,明天去看年輕人踢球,隔三差五還紀念一下伊斯蘭革命的重要日子,發一些心靈雞湯,順便罵美國兩句…

美國的決策者面對的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民族,它擁有令人敬畏的東西——不是極端教義,而是一種文明的韌性。他們現在是貧窮的,但是過去不是,未來不一定是,而且一直是驕傲的。美國冒犯了它,心裡也沒有底,甚至有點心虛。

如有疏漏,還請多多斧正。

我是肥鵝,一個熱愛歷史的碼字鵝,請切莫吝嗇您的贊,它將是俺不斷前行的動力!


彼得堡的肥天鵝


美國和伊朗不喜歡彼此。幾十年來,這兩個國家相互咆哮。伊朗領導人稱美國為“大撒旦”。作為回報,美國總統稱伊朗是全球“邪惡軸心”的一部分,並將其稱為“流氓國家”。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一個簡單的答案是,像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和伊斯蘭伊朗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但似乎也不是很對,沙特阿拉伯是一個高度伊斯蘭國家,但它是美國的盟友。

另一個簡單的答案是,1979年伊朗學生佔領伊朗首都德黑蘭的美國大使館,並將50名美國人扣為人質超過一年之後,雙方矛盾就已經無法調節。

要了解伊朗和美國之間的敵意,首先要了解的是伊朗和美國一樣,是一個以過去為榮的國家。伊朗曾經是最強大的帝國之一,但在近代外國人開始干涉其事務。在1800年代,俄羅斯征服了該國北部,而英國商人在南部進行單方面交易。1901年,伊朗國王將該國的油田簽署給英國,僅換取了16%的利潤。 英國於1911年入侵以保護其利益。

伊朗人開始厭惡強大的外國人將伊朗視為全球戰略遊戲中的典當。德黑蘭的街道上有抗議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承諾遏制俄羅斯的蔓延,這意味著要介入中東。

因為兩個原因,伊朗成為美國重要的利益之地。首先,它位於俄羅斯南部邊境和重要的航運路線上。其次,它擁有美國武裝部隊和返回美國的郊區通勤者所需的鉅額石油儲備。 伊朗像英國一樣憎恨美國的干涉。在伊朗政府領導人控制石油工業之後,1950年代初期關係觸底。英國和美國的回應是派軍情六處和中情局特工幫助推翻政府。之後,伊朗談判達成了更好的石油協議,但50%的利潤仍流入外國銀行賬戶。 這是伊朗與美國之間惡劣血液的真正開端。

在接下來的25年裡,美國用金錢支持伊朗,這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因為沙阿利用他的大部分石油資金從美國購買武器。 伊朗人對沙阿政府越來越憤怒。腐敗無處不在,衛生條件差,失業率高。

伊朗政府的主要批評者是流亡中的阿亞圖拉霍梅尼。支持者將他的政治指控講述的錄音帶走私到伊朗並在全國各地傳播。他的主要目標是沙阿,但不甘落後的是那些使他的腐敗政府活著的美國人。

霍梅尼是第一個將美國稱為大撒旦的人。1978年,數十萬伊朗人反對沙阿。沙阿命令他的軍隊向群眾射擊,數百人死亡。最終導致沙阿逃離伊朗。

之後人質危機爆發,徹底使得伊朗與美國的關係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