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者入市的初心和規劃與當下的盈虧有關係嗎?

尚股堂


從個人浸淫股市的歷程來說,談點體驗:

●入市的初心——賺錢,如終於一。與當下的盈虧沒有關係。

投資股票其實是一種理財行為,由於股市是一個風險市場,收益與風險對立統一。隨著時間週期的不斷延長,不確定性股市風險使投資者承載了收益的風險性;另一面來說,又承載了風險性的收益。

投資股市是因財富盈利動機,而不是因虧損動機。很清楚的道理是沒有一個人因為會虧損而投資股市,相反是因為股市可以盈利而投資股市。但股市的週期性原理及影響股市表現因素非常多,使投資者把控風險能力變得相對比較脆弱,特別是在牛短熊長的A股,更是讓我們感到股市賺錢難,甚或虧慘到懷疑人生。

同時也可以這樣理解,當下盈虧只是整個股市長週期運行中的短週期,盈虧是正常的。

儘管股市難賺錢,2018年1.45億股民人均虧損10萬,有超50%以上投資者虧20%以上的情況下,股市投資者仍始終堅持入市的初心——賺錢,並且盈虧都在堅守。所以A股規模也一年又一年的上臺階。



●關於入市的規劃與當下盈虧之間的關係,個人認為是有關係的。但它們之間的關係不是對立關係,而是規劃隨著盈虧不確定性機制,在實戰中不斷完善和修正的過程。

在不斷認識股市的過程中,投資者會碰到各種風險,各種風險都會在盈虧機制中會出現不同結果,這也是實戰交易的不確定性特徵。規劃其實是個人交易方案(計劃),是出於投資者主觀意識判斷制定,與股市實際運行情況是存在很大差異的。這種差異不僅貫穿當下交易,而且會貫穿投資者整個交易生命週期。

💕謝謝閱讀!


野馬和尚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很多人經常說的。但是一入侯門深似海,一入股市天堂地獄只在一念間。

從我入市到如今二十多年的經歷來看,有一定關聯,但隨著投資經驗的累積和豐富,初心和規劃會有所調整,甚至束之高閣了。

每個股民入市的時間段不盡相同,其初心和規劃是有差別的,最終的盈虧也有所不同。

譬如那些在市場較低位置入市的,之後市場一路持續上漲,舉個例子:從998點到6124點,即使不會技術分析不懂市場趨勢不懂宏觀經濟不懂行業分析更不會分析上市公司的估值定位,也會歪打正著的買到急速上漲的股票,這樣順風順水二年多的一波大行情,足以衝昏新入市股民的心態,從而認識不到所獲得投資收益來自哪裡?錯誤認為這是自己智商好情商高或者命太好,當熊市呼嘯而來,6124點過後,市場急速步入持續下跌,一年後跌至1664點,滬指跌70%之多,個股跌幾倍比比皆是,有暴漲必有暴跌的輪迴,股民的心智從志得意滿跌至深淵,錢袋子從滿滿到癟掉,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相當的骨感,初心在哪裡?規劃不如變化快,股市現實的冷酷倒比這些人開始學習股市的理論和各種投資知識。

而那些從熊市階段週期入市的股民,心態與牛市入市的股民完全不同,他們知道敬畏市場,謹慎對待自己的投資,尤其是在底部折磨幾年之久的人,盈利和虧損的平衡點略好一些。但市場還是公平的,謹小慎微就意味著進攻性不足,這類人因為入市時間不長,對牛市的市場走勢沒有經歷過,往往在牛市起步階段被甩在起漲點的半山腰。從而導致後期的盈利水平中規中矩。

總之,只有經歷過牛市和熊市的循環,在市場中沉浸五年甚至十年之久,才可以略談股市一二,至於盈利的話題,穩定盈利的夢想要具備更多的投資知識和投資心智才能獲得的。股市是一場永不結束的馬拉松,沒有終點,每一年都是起點,都是挑戰自我的開始,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之旅,股市就是天堂和地獄的連接地帶。2019年新旅程,繫好你的安全帶等待新的波峰低谷。


股市金龍魚


大部分的投資者剛剛進入股市的目的一定是為了賺錢而投資,但是隨著投資環境的影響,心態的轉變,以及周圍許多人的鼓動,最後變為了以玩為性質的投機!!其實投資和投機的最大區別就是在於結果!投機就是在買入之後希望在短時間內得到一個是漲還是跌的結果,從而進行賣出或者割肉!而投資則是在買入以後一定要等到一個賺錢的結果,無論時間有多少長!!


所以說一名優秀的投資人可以預計到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但不一定知道何時會發生。重心需要放在“什麼”上面,而不是“何時”上。如果對“什麼”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對“何時”大可不必過慮。這是技術分析的兩大核心即空間和時間,空間相對容易一些,時間就比較難了!大部分的散戶喜歡用時間來證明自己的實力,而聰明的投資者則喜歡以空間來規劃自己的買賣!


股票投資者入市的初心其實都是為了賺錢,甚至是相信投資的!可是做著做著就變成了短線投機,那麼結果就一定是虧錢了!因為在市場裡如果你的站隊是和大部分人一起的,那永遠是二八定律裡的80%那類!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我覺得幾乎所有人投入股市的初心都是為了賺錢,很多人妄想著自己是股市裡的神話,一年賺他個幾倍。

真正投資的時候發現,在行情好的時候,自己貌似很厲害,但是真正在熊市裡混幾年發現,賺錢就連不虧都很難。

我是17年入市的,2017年行情還不錯,感覺自己很厲害,到了2018股市開始下跌,自己以前賺的錢也慢慢的虧了。

在中美貿易戰打響的時候,還是賺錢的,就算當時趕緊賣掉,到現在再買回來也不至於虧損,但是當時想著跟美國對抗到底,結果自己曾經賬面上的收益也慢慢轉為虧損。

這次虧損也不是影響很大,自己年輕,虧得起,但是給自己最大的經驗就是,要買績優股,要買市盈率低一些,這些就算大盤下跌,光靠分紅也不差,現在大盤稍微迴轉一下,就盈利了。

很多人應該也沒什麼規劃,我有的朋友就是那個火就炒那個,賺一點虧一點總歸感覺還是虧的較多,我不建議,我覺得還是買績優股比較好。

我現在覺得炒股可以挑一個自己認為不錯的行業,然後選擇其中比較好的企業,長期跟蹤一個,就炒一個,這樣也不錯,我現在主攻的是興業銀行,他什麼價位低,怎麼波動很瞭解,看到波動了做個t+n,降低一些成本,因為資金不是很多,還要保留底倉,所以不敢t掉太多,t+0一天的波動有限,

成本太高,我一般在四毛左右做差價,不賺錢我就不做。

比如我很久一點15.6賣出200股,之後漲漲地跌,一般都到16了,低的時候15.3。

我當時的目標是15塊的時候我再買回來,等了好幾個月,終於有一次15.2了,我就開始買了,怕在漲上去,但是之後又跌到14.8,沒錢在加倉了,那就等著了,這次準備16賣掉之前15.2買的,等了一段時間,16.04賣掉了,現在準備在等到15.5買入,到16.4左右在賣掉,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加倉,沒機會就算了,我保留現金,有機會我就繼續做波段,降低成本。

現在的成本已經14塊多了,爭取今年把成本做到14塊一下吧。

當下的盈虧也是有關係的吧。2017年大盤3000,之後就說最低點了,之後漲到3400,我買的基金都賺錢了,但之後開始下跌,跌到現在2600左右,又開始從新定投基金,只要大盤漲到3000,我就賺錢了。

3000到3400的時候,我持有的股票幾乎都是盈利的,現在只有興業銀行盈利,其他均虧損,而且還虧很多。

所以我覺得能在熊市中賺錢的人才是真正的牛人。


爬行的小烏龜


多數的投資者初入股市都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或有巳經入了股市的朋友少數掙錢放大的客觀原因,由此引起了更多對股市的關注!

掙錢的慾望與學習的好奇心驅動下入了股市,期望股市能夠給自己帶來一些睡後的收益,試探性的買入一些股票,並剛好買在牛市或熊市的情況下,掙錢與虧損的區別,使自己擴大了投資與一些專業性的學習,從而做成了股民。

在這過程中,也許並非結果與自己的初衷不同,但股市中就是這樣的探索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投資與投機的形式給中國的股市促進更多的追逐與擁護者!股市發展形成良性的循環少不了新生代的投資者!


投資理財分享平臺


這個應該有很大的關係,我本人也是從一個小散開始的,剛進去股市,腦子裡想的就是,怎樣才能每天抓到漲停,然後去追熱點,追概念,最後發現漲停沒有追到,虧損卻很多,有的時候甚至深套了。

其實大多數人沒來股市之前,想的找一個理財的地方,能比銀行利息高就行了,能賺點收益就好了,可是進股市後心態就變化了,估計和我進股市的想法差不多,最好是每天抓住漲停,以至於最後追漲殺跌,越陷越深。

如果我們能堅守當初進股市的初心和預期目標,可能不會難麼被動,如果一直堅持低位買入藍籌,長線持有,我相信大多數應該都是賺的,就是因為我們總是貪婪,想賺的更多,在操作上沒有策略而言,如果能不忘初心和目標,那才是真正投資而不是投機和賭博了,在這裡勸大家勿忘初心。

個人觀點,覺得不好的歡迎指正,覺得好的歡迎點贊加關注


鬼才大學問


成反比例關係。炒股很有意思,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和其它行業很不一樣。原因是貪婪的心在作怪。

任何事情都需從正反兩方面看。期望高,動力大,虧損嚴重,反思深刻,心態和技術進步也快。反之,期望不高,見好就收,虧損不多,就不會有什麼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思,進步當然不明顯。

從個人感受來說,虧損導致痛苦,盈利讓人舒服。但是人的成長經驗主要從痛苦中習得。所以孟子才說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之所為。

總之,幹什麼都不容易,要炒股掙錢,更不易。


峰57908


“投資”與“投機”有著本質的區別!當然其結果也是天壤之別!

投資是依據“價值與價格”的差距做投資決策,追求的是長期的獲利。

投機是隻依據“價格”的猜測做投資決策,注重的是短期的漲跌。

但是,沒人能夠預測股價明天是漲還是跌,股票是什麼?股票是企業的股權,代表著企業。短期價格漲跌很多時候與企業本身無關,而是與市場短期消息、市場情緒、或者流動性等有關,但是長期一定與企業本身價值正相關!

所以,如果你是依據“投資”的初心,並且是注重長期的結果,夠理性,有耐心,那麼你大概率會賺錢!

如果你是依據“投機賭博”的初心,那麼你勢必會按照賭博的思維去規劃、去行事,短期也許會賺上幾次,但是長期下來必定虧錢!

你的初心、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規劃、你的思維,導致了你最終的盈虧結果。


W安全邊際


有,有必然關係。

投資者入市的初心,就是賺錢。

初心也分好壞,大小,而且非常重要,決定其規劃,方法,方案,預算。

一,如果你初心是保值的話,制定方案就會見好就收,膽小謹慎,不敢搏,不敢冒險,賺錢肯定會賺錢,但不會多。

二,如果你初心是大賺,就會貪,容易套在山頂,一定會虧損。

三,如是看看,玩玩,則輸贏無所謂,運氣好會變大,增強。運氣不好反過來。本金會時大時小,到頭來一場空。

四,如想搏一搏,一本萬利,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抗大本金,一次操作不當,就會血本無歸,從此只能罵天罵地,永遠不得翻身。

假如,你的初心,將前幾點都考慮到,你制定方案,操作方法就會十全十美,盈利相應穩定增長,假與時曰,牛散,股神,非你莫屬。

講,個個都會,想法都是美好的,做起來時,初心不知跑那去了。


真是頂瓜瓜


股票投資者入市的初心和規劃與當下的盈虧是有一定關係的,但不是必然的關係。

首先對於大部分進入股市的投資者朋友來講的話,入市的初心都是賺錢,但都是沒有規劃的,盲目的。

在進行多次和一些股民交流中,80%的股友進入這個市場中都是一頭霧水,只是聽到身邊的同事或親戚朋友有在炒股,就莫名其妙的進入了市場。其實很多人來到這個市場,對於股市來講的話,所知甚少,最後的結果就是在市場中呆不長,以至於很快就被市場所淘汰,最後就是不得不被迫離開這個市場。

為什麼說股票投資者入市的初心和規劃與當下的盈虧有一定的關係呢?就是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都在在工作之餘可以有其他賺快錢的方式方法,但結果呢差強人意,虧的一塌塗地,重點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虧錢的原因,這是對於與剛剛進入市場中的小散心理是完全相悖的。所以對於有規劃的入市知道盈虧的原因,而對於無規劃的市場來講的話,很顯然對於盈虧是無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