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銀行理財5.6年利率可靠嗎?

用戶7681603673285


根據融360最新監測數據顯示,當前大多數銀行的中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僅有4%~4.5%之間,而長期理財產品的收益基本都是在5%左右吧。因此,題主說的地方銀行推出的5.6%年化收益率的產品相對來說,算是收益比較高的。



由於2018年以來,央行通過四次定向降準之後,使得市場資金面更加寬鬆。國內銀行理財產品及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大都面臨著下降趨勢,即使是往往出現的“翹尾”因素,今年也不是很明顯。

尤其是2019年1月份,央媽就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此次全面降準正式實施後,銀行自有資金趨向進一步寬鬆,這給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收益帶來較大的下行壓力。大家可以想一想,在其他貨幣基金等收益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很多人紛紛存入銀行或者選擇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購買者越來越多、收益率下降在所難免了。


隨著央媽繼續降準或者降息通道的開啟,很多人都想通過選擇銀行長期理財產品實現較高收益的提前鎖定。於是,那些沒有金融衍生品交易資質的地方中小銀行,由於不具備發行結構性存款產品的機會,就失去了攬儲利器之一,因此只能在大額存單、定期存款和其他理財產品上大幅度提高收益。

不過,您提及的年化收益率5.6%的理財產品,其實比起目前很多銀行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要高一點,但是也不算最高的,因為有些民營銀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達到了5.45%呢!在當前的整體理財產品收益低迷情況下,推出5.6%的產品來吸金,這也是攬儲需要。


總之,在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相繼落地後,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逐漸退場,淨值化和破剛兌將會成為今年的兩大趨勢,大家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風險防範意識!


東震木


如果確定是銀行理財的話,你又在擔心什麼呢!本金會出現風險,還是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太高了,覺得不靠譜!

地方銀行有沒有預期收益達到5.6%的產品

說實話,這個還真有,只是比較少而已!比如,民營銀行(或地方商業銀行)的智能儲蓄存款產品,屬於銀行標準類存款,受到《存款保護條例》的保障,50萬元以內(本金+利息)100%賠付,安全可靠,持有期限越長、收益就越高,且資金可以實現隨存隨取、十分的方便靈活!

億聯銀行、藍海銀行、長江商業銀行皆有類似的產品銷售,50元以上即可購買,存款利率最高可達到5.45%(持有3年以上)!

如果連儲蓄存款都能達到5.45%的利率,那理財產品能達到5.6%的年化收益,也不算很高,可以接受!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注意要點

無論通過什麼渠道購買的理財產品,我們都應該認真的對待,事關自己的資金安全。別以為在銀行購買的產品,就一定很安全,銀行“飛單”的事情還少麼,所有一定要慎重!

  1. 首先要分清,此款理財產品是銀行自營的、還是代銷的。這個比較簡單,一看合同、二看條款約定、三看公章(最重要)、四查詢(產品編碼網上核查)!

  2. 理財產品的性質。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一定要注意其產品投向,如果主要投向固收類標的,產品本身的風險會相對較小!

  3. 5.6%的年化收益的構成。比如,結構性存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由“保底收益+浮動收益”組成,即使萬一產生風險,也能確保最低的收益!

  4. 一定要看產品合同,字小也得過目!如果遇到有歧義的地方,一定要問,哪怕是向別人請教,別盲目的輕信銀行工作人員,到時候理財變保險,那可就欲哭無淚了!


總之,雖說5.6%的收益有點偏高,但如果能確定是地方銀行的理財產品,還是值得適當參與購買的!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財經者思


由於央行從去年開始連續多次降準,市場流動性有所緩解,從2019年2月到期理財產品收益情況觀察,保本型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86%,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3%,很顯然,銀行系理財產品收益呈現下滑趨勢。這裡需要糾正一下,理財產品與一般存款性質完全不同,其增值部分只能叫做收益,不能稱為利息。如果是預期年化收益率5.6%,按照當前收益與風險匹配,應該屬於中高風險類理財產品。

中高風險理財產品就不可靠嗎?也未必。其實,理財產品的風險高低主要與投資標的有著重要關聯,比如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於債券和銀行存款等固收類標的,故其風險較小,收益較為穩定。而中高風險產品募集資金主要投資於非標資產,或者說投資佔比較大。比如結構性理財產品,將募集資金的一部分投資於固收類產品,以尋求本金的安全,而另一部分資金則與指數、利率、匯率、原油和期貨等金融衍生品掛鉤,以博取較高收益。因此,這種類型理財產品,本金安全性較高,但因收益率與衍生品掛鉤,所以收益波動較大,預期收益率5.6%但最終實際收益率可能3%或更低。因此,這類產品本身適合於穩健型投資者,即願意承擔一定風險,以博取較高收益。當然,對於保守型投資者來說,因為其對本金或收益風險的厭惡,故而並非適合。

從全行業銀行理財市場觀察,理財產品收益率的頭部恰好集中於地方性小銀行。與存款市場類似,由於城商行和農商行等地方性小銀行在品牌影響力,地域限制,客戶資源等方面的影響,與大型銀行存在明顯差距,故而只有以提高收益率來搶奪市場,以爭得一席之地,否則很難與大型銀行抗衡。

話又說回來,即使屬於中高風險產品,也並不代表風險一定會發生,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對投資者的風險提示而已。儘管當前理財產品大多數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銀行不再剛性兌付,但不代表銀行可以隨意操作,置投資者利益而不顧。如今,理財產品已經成為各家銀行明星產品,吸金利器,不僅關乎資金來源渠道,更關係銀行的聲譽和招牌。運作的好,效果好,投資者獲利有保障,當然會有更好的口碑效應,資金可以源源不斷。反之,一旦出現大的風險,或嚴重影響投資者利益,誰還敢來?名聲沒了,招牌砸了,這是銀行最忌諱的事。

由此看來,年化收益率5.6%的理財產品並非可怕,至少本金安全性高,收益的波動是可能的,但只要屬於穩健型投資者,也是適合的。如果是純粹的保守型投資者,那就請謹慎投資。


龍門山財經


地方銀行理財產品5.6%收益率,是非常高的一個收益率,很少有銀行能夠提供這麼高的收益。要確認該產品是否可靠,有兩種方式,查看理財產品說明書和查看購買協議。

1.從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很容易識別產品是否可靠?

對於每一款銀行理財產品,都有對產品介紹的產品說明書,其內容對資金的用途,管理人,發行人都有描述。通過介紹,可以明確看出該理財產品的類型和基本情況。例如,管理人和發行人都是銀行本身,那麼是可靠的,該收益率能夠達成。

2.從銀行理財產品購買協議可以明確看出產品是否可靠?

有些理財產品說明書描述的內容比較簡單,這個時候要查看理財產品的購買協議才能確保可靠性。購買協議是經過律師審核的合同,具有法律效應,故寫法謹慎,內容齊全,能夠完全確認產品可靠性。

3.對於銀行代銷保險理財產品,要評估其是否適合自己再購買。

對於一些銀行銷售員推銷的所謂高利率理財產品,有可能是保險理財產品,這種產品收益率通常低於銀行理財收益率。不是說不好,是該產品具備保險+理財雙功能,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所以要看清楚再購買。

另外,保險理財產品有10-15天猶豫期,實在擔心可以在猶豫期免費退款。

對於地方銀行5.6%的理財產品,現階段有,但是會非常少,所以在購買前一定要仔細確認好實現該收益率的可能性,通過看產品說明書和銀行協議能夠識別出來。若是普通銀行理財產品,這個收益是可靠的,若是代銷保險理財產品,則不一定,需要結合行情。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科技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

1.是不是正規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說明書上有產品編碼,在中國理財網上查詢,能查到這個產品說明是正規的理財。現實中存在理財產品飛單(即理財經理私自銷售非銀行發行的理財)、保險當做理財售賣等情形,所以需要在中國理財網查詢,核實真假。



2.如此高的收益是不是有風險?理財產品分低風險、中低風險、高風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年化5.6一般是中低風險,也有可能是高風險理財,具體要看產品說明。地方性銀行為了吸引客戶,一般都會推出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產品。


3.總之,購買理財的時候要仔細看產品說明,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購買。畢竟收益率不是衡量理財產品優劣的唯一指標。


司南立冬


只要不超過8基本都沒問題


來自海上飄在空中


當心血本無歸暴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