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陶氏故事

玉林陶氏故事

現在我所處的位置 是大平山鎮的正陽村 我左手邊是正陽村的宗祠 宗祠的門口

寫著一副對聯 鄉賢世澤 五柳家聲 為什麼有這樣一副對聯呢 這個宗祠就是玉林陶氏宗祠

玉林陶氏和南北朝晉代的一個著名的詩人陶淵明有關 所以這幅對聯就出現了五柳家聲

五柳就是指陶淵明 陶淵明家外面就有五棵柳樹 別號就五柳先生 他和我們玉林陶氏有些什麼故事呢 這期節目和大家聊一聊

玉林陶氏故事

位於興業縣大平山鎮的正陽村的陶氏宗祠 這個宗祠已經存在多久 目前已經無法考究真正的建造年代 現在所看見的這座建築物 是早在清朝時期進行重建的 在這座宗祠的牆上 還可以看到很多清朝時期的壁畫 這座陶氏宗祠 如果沒有這些壁畫和雕樑畫棟做佐證 很容易被人誤解為一座現代建築 因為以前能用火磚建造宗祠的不是太多 一般宗祠都是用泥磚建成 由此可見這個陶氏有著一段不簡單的歷史 現在就讓我們翻開這歷史的一頁 玉林陶氏和陶淵明有點什麼淵源呢 按照歷史研究 江西陶淵明研究會的會長 曾經來到這裡 說明玉林陶氏是和陶淵明一脈相通的族人陶淵明到廣西一世祖陶英公 陶致元 陶英公十一世 到現在三十六世 到我這代是二十七世 六十多世了 也就是說從陶淵明算起來 到現在這時候 最小的一代 已經是六十五代了

玉林陶氏故事

玉林的陶氏 和陶淵明有一定的淵源 陶氏在我們玉林人數雖然不多 據玉林公安局戶籍人數統計大概有一萬多人 雖然說人數不多 但是這個姓氏的名氣比較大 可以說是玉林一個有名的望族為什麼有名呢 是因為有陶成 陶魯 這兩位明代的名人 玉林陶氏究竟從哪裡搬遷過來的呢 根據族譜記載 玉林的陶氏 來源於桂林 而桂林的陶氏則是從外地搬來 陶氏在我們玉林祖源主要來自唐朝 在唐朝末年在昭州 昭州發生叛亂 朝廷派徵南大將軍陶英 來到桂林平樂 以前老的稱呼叫做昭州 在平反叛亂之後 陶英戶籍就在桂林平樂了 在桂林平樂之後 成為了廣西陶氏的始祖陶英十一代孫 陶致元遷移到了鬱林州的正陽村 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了 廣西的陶氏最早落戶在桂林 後來為什麼要來到玉林呢 這一件事情 跟宋朝的皇帝有關 玉林陶氏的來祖 是在桂林出生 宋末時期在朝廷做官 輔佐皇帝 是皇帝身邊的人 這裡就是玉林陶氏來祖的墓群 可以看到文物保護單位的碑文 包括附近的幾座墓 都已經被政府保護起來了

玉林陶氏故事

陶氏來祖的來歷是怎樣的呢 陶氏來祖的來歷在這個碑文就有記載了 陶氏的來祖叫做陶致元為玉林陶氏墓群的主墓之一 陶致元的生卒年就不清楚 他是南宋廣西桂林平樂人 大家可能聽到平樂 不清楚在哪裡 但是我說出一個人物 大家就會明白了 廣西民國時期的李宗仁 就是桂林平樂人 這裡所說的平樂就是指桂林的 當時他擔任刑部員外郎 刑部員外郎是什麼官職呢 我的歷史知識算是稍微瞭解一點 刑部員外郎相當於現在公安部的某個職位 相當於是哪個職位 還需要加深研究才知道了

玉林陶氏故事

在1279年二月 南宋的流亡政府已經滅亡 走投無路 陸秀夫和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 南宋的最後一個皇帝投海死了 張世傑就突出重圍墜海死亡 在崖山宋軍全部犧牲 當時陶致元追隨小皇帝去遲一點了 沒有死亡 之後輾轉來到了玉林 中間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我們來問問他們的後裔

玉林陶氏故事

南宋末年1279年 陶致元當時就是南宋的刑部員外郎 是靠近皇帝身邊的人南宋末年皇朝要崩潰的時候 撤退到了廣州的地方 宋軍就被消滅了 最後只剩下丞相抱著小皇帝 跳海而死 宋朝至此滅亡 因為陶致元是追隨皇帝的人 他有責任 所以他就忠於宋朝 見到小皇帝已經死亡 宋朝滅亡了 自己覺得也沒意思 覺得沒有面子 就沒有返回平樂的故居了 這樣他就從湛江一帶 上到了南流江 擇居選擇了這位置 在正陽村隱居起來 這裡寫的是陶致元但是歷史上和族譜的真名叫做陶致完可能是因為完字 在陶氏人心中聽起來不舒服 後來陶致完的後代把他改成陶致元 在宋末皇帝跳海自殺後 追隨皇帝的人為了逃避元兵的追殺 四處逃散因此陶致完輾轉來到了正陽村這個地方隱居起來陶致元在正陽村落戶隨著陶氏家族的不斷髮展出了兩個名人一個就是陶成現在我來到的是仁東的三山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墓碑很明顯地寫著明贈通奉大夫湖廣安控司副使忠烈公之墓忠烈公之墓的主人就是陶成我們從這個碑可以看到 這個碑是孝子魯然立石 也就是說這個碑是他兩個兒子立的 這個碑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明代到現在 這個陶成的事蹟是怎樣的呢 陶成他明朝是永樂年間甲午科舉 中舉之後就當了很多官 最開始在交趾也就是越南 在交趾鳳山任典史 有歷史記錄的一個官職 後面又任兩江府教授 後面又任浙江的按察使 陶成的事蹟主要就是 1442年前 當時日本的強盜 也就是倭寇 經常在每年的夏季 南風來的時候 就順著風來到浙江福建沿海一帶 燒殺搶掠村民 搞得村民不安寧 朝廷當時命令陶成 到浙江沿海一帶 抗擊倭寇 這些倭寇一般由日本的浪人組成 所以說有一定的武功 加上日本的倭刀比較長 又鋒利 所以說在戰爭過程中 明朝的官兵深受其害 後面朝廷就派陶成帶兵抗擊倭寇 陶成有勇有謀 他在研究了倭寇的各種特點之後 發現倭寇都是赤腳來打仗的 或者是穿一些很薄的布鞋因為赤腳或者穿布鞋比較靈活 不管跑跳都一樣當他掌握了倭寇這些特點後 設計了一個計謀 把鐵定釘在木板上 埋在海邊的沙灘上也不露出來到後來 他預計倭寇都是在平攤的沙灘登陸 就埋在那裡 倭寇一跳下來 衝上岸的時候 踩到了這些鐵釘 釘著這些倭寇叫苦不迭 不能打仗了 陶成就帶領官兵 一擁而上 消滅了這些倭寇 所以屢戰屢勝 打了幾次之後 倭寇就不敢來了 當地的村民就歌頌陶成

巍巍陶軍(音)

賊來震驚

史無後患

心得安寧

來歌頌陶成

陶成犧牲之後 朝廷把他運回來玉林 這裡的所在地就叫做仁東 三山 地名九牛一一落江山到了這裡之後 陶成手下的官兵就派出相當人來守衛墓群 守衛墓群之後 隨著歷史的變遷守衛墓群的官兵就在這周圍定居了 後來到了1998年 我們玉林市人民政府根據陶成的功績這片墓群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陶魯因為他父親陶成戰功而被世襲他在十九歲那年被封為廣東新會縣一個縣丞 八品官在我們玉林 能進入《明史》官方史記的只有三個人陶成陶魯兩父子是其中兩個另一個是何以尚 陶魯是作為皇帝賜予的官職 世襲而當的官

玉林陶氏故事

但他並不是吃閒飯的人 他繼承了父親的血統 同樣在帶兵打仗上優秀卓越 且青出於藍勝於藍 陶成官至三品 陶魯官至二品 當時在正統年間 由於各地的瑤民民起義 到處攻城掠地 害得百姓苦不堪言 即是要搶村也有搶官府 所以陶魯當時任縣丞時候 見到很多官員就逃跑了 但是他作為縣丞 就組織了官民 加固城牆挖城壕挖城壕他又學習了他老爸的招數 也是把鐵釘釘在木板上 圍在城牆旁邊 不夠鐵釘板用 就用竹篾護好城牆 所以在廣東很多小的城都被攻破 但是唯一這個新會城不被攻破 所以留下了明朝的新會 留下了明朝的一座古城 在廣州越秀區就有一個陶街 裡面就有一個忠烈祠 朝廷在明朝嘉靖年間修建的 專門是為了紀念陶成陶魯兩父子的 同時在鬱林州也有一個忠烈祠 在古定小學靠近西門口附近 這個忠烈祠也是紀念他們兩父子的

玉林陶氏故事

從仁東往興業方向 歷史上有一座橋 現在站在這座是新建的了 歷史上這座橋就是陶氏的後裔 據說就是陶成的兒子陶魯 主持修建得 這座橋當地人叫做將軍橋 現在這座將軍橋已經荒廢了 但是據當地人說 這座橋幾百年期間都是仁東往興業方向 主要的橋樑 因為往興業方向去的都要經過這橋 使用了幾百年 在十幾年前這座將軍橋才廢棄不使用 新建了新橋 我們可以看到這座橋 非常有古代的痕跡 都是拱橋結構 而且幾乎都是用石頭砌成的這座橋目前的作用 也只是用來平時陶氏的子孫憑弔一下了

玉林陶氏故事

玉林的陶氏 分佈在玉林轄區的各個縣市區 陶淵明的血脈 在玉林生根發芽 枝繁葉茂 現在陶淵明在玉林的這些後裔們 在各行各業都有不俗的表現 為社會經濟的發展 默默地作出自己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