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突厥叛亂,李治準備大舉用兵,裴行儉攔住:一招'假途滅虢'就夠了

亂世三百年——從安史之亂到澶淵之盟(74)

翻檢史料,從公元662年平定了鐵勒九姓的叛亂後,到公元668年這幾年的時間,高宗李治的目光被拽到了朝鮮半島,大唐的軍事機器也跟上足發條一樣,全力解決朝鮮半島的問題;實在抽不出空兒向西發力。

西突厥叛亂,李治準備大舉用兵,裴行儉攔住:一招'假途滅虢'就夠了

因此對於吐蕃撈過界的行為,李治只是派使者對吐蕃嚴加譴責了事。

到了公元669年,隨著朝鮮戰爭結束,唐軍從東部拔出腳兒,李治開始著手解決西部問題;而到此時,吐蕃已然成為大唐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

轉過年兒,公元670年,看過前文的大胸弟不知道還有沒有印象,這一年便爆發了大唐與吐蕃一場著名的戰役——大非川之戰;白袍將軍薛仁貴敗走麥城。

此後,大唐與吐蕃打打停停;其中過程參見前文,跟這兒就不再贅述。

接著說西突厥的“十箭”。

西突厥叛亂,李治準備大舉用兵,裴行儉攔住:一招'假途滅虢'就夠了

阿史那都支跟李遮匐拿庭州當見面禮投靠吐蕃,不過這倆貨某種程度上說有點兒熱臉貼了冷臀部;箇中原因是這些年吐蕃跟大唐較勁主要是在河煌地區,對於遙遠的西域,雖說吐蕃人也想插足,但礙於路途遙遠,再加上你想讓別人跟你混,你多少得出點兒血不是;可拼這種軟實力,吐蕃哪兒能跟大唐比啊;因此吐蕃人多少有點兒心有餘而力不足。

面對吐蕃人這種口惠而實不至的做法,阿史那都支跟李遮匐很不滿,但又無可奈何;本來阿史那都支還挺雄心勃勃的,有吐蕃支持,咱橫掃西域,再建西突厥汗國。可這幾年眼瞧著吐蕃人說大話使小錢兒,胸脯拍的倒是挺響,硬貨卻一樣兒也沒有;阿史那都支跟李遮匐越來越失望。

等到了公元679年,這二位就不止是失望,簡直絕望了。因為這一年吐蕃贊普芒松芒贊突然病逝,國內政壇重新洗牌,政局不穩;這種情況,吐蕃顯然不可能再幫突厥人了。

此情此景,阿史那都支跟李遮匐這個無奈啊。

西突厥叛亂,李治準備大舉用兵,裴行儉攔住:一招'假途滅虢'就夠了

可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都到這份兒上了,也沒其它路可走了;二人湊到一處一商量,決定有困難要反,沒困難創造困難也要反;咱中秋起事,到時候Neng個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重建西突厥汗國,就說吐蕃和咱是一道兒,跟大唐開撕(“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其別帥李遮匐與吐蕃連和,侵逼安西。”)。

史料到這兒,好玩兒了——

西突厥叛亂,李治準備大舉用兵,裴行儉攔住:一招'假途滅虢'就夠了

按說像阿史那都支、李遮匐這種密謀,應該是密室之中法不傳六耳,天知地知他倆知的事兒。可是,他倆頭碰頭嘰歪一頓之後不久,西突厥將有異動的情報就擺上了高宗李治的案頭;史載,看完這份情報,大唐從上到下思想幾乎高度統一:出兵,砍丫的(“朝議欲發兵討之。”)!

而這事兒好玩兒之處在哪兒呢——

在後面很長一段時間裡,作為當事人的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並不知道自己密謀的計劃已然曝光,這哥倆還跟真事兒似的籌備呢。

不過,李治準備大舉用兵的打算也沒能執行;因為朝議最後,重臣裴行儉站出來把大家這股火兒澆滅了。

西突厥叛亂,李治準備大舉用兵,裴行儉攔住:一招'假途滅虢'就夠了

裴行儉是高宗朝的老戲骨了,說話的分量很重;老爺子就說了兩句話,一,咱們去年跟吐蕃幹,打了敗仗,這會兒大舉用兵,時機不成熟;二,西域那倆跳樑小醜,也不值當咱出動大軍。

大家聽了不禁面面相覷,覷完,大眼兒瞪小眼兒都看裴行儉;這情報都坐實了,難不成咱坐視不理嗎?

敢這麼說,裴行儉自然有他的理由。

西突厥叛亂,李治準備大舉用兵,裴行儉攔住:一招'假途滅虢'就夠了

裴行儉對李治說,這事兒其實好解決,四個字,假途滅虢!臣聽說波斯國王卑路斯過世了;他兒子泥洹師在您手裡;這樣兒,咱派人護送泥洹師回波斯;去波斯,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地盤兒是必經之路;對於使團,他們肯定不會在意;咱瞅個機會給他來個摟草打兔子;這樣兒做,風險小,成本低,而收益高;何樂而不為呢(“吐蕃為寇,審禮覆沒,干戈未息,豈可復出師西方!今波斯王卒,其子泥洹師為質在京師,宜遣使者送歸國,道過二虜,以便宜取之,可不血刃而擒也。”)?

能兵不血刃、不戰屈人,當然是上上之策;可這事兒讓李治聽來趕腳有點兒天方夜譚,阿史那都支那頭兒已經打算造反了,怎麼可能沒準備呢?你帶的人多了,阿史那都支一看就知道有問題;你帶的人少了,不解決問題啊!一個弄不好,使團可就成了都支那廝的盤中餐了。

不過,李治的疑慮,裴行儉用一句話就打消了;我去!

裴行儉這話可不是口頭禪,人老爺子的意思,自告奮勇,這趟差事,他親自出馬!

這下兒李治沒話說了,感動之餘(裴老爺子這一年整6張兒,而且京官兒當的好好兒的,其實沒必要趟這趟渾水。),當即下旨,冊立泥洹師為波斯國王,任命裴行儉為安撫大食使,護送泥洹師返回波斯。

西突厥叛亂,李治準備大舉用兵,裴行儉攔住:一招'假途滅虢'就夠了

而裴行儉則向李治推薦了肅州刺史王方翼為自己的副手,建議由後者同時兼任檢校安西都護。

經過準備,公元679年6月,裴行儉率領使團一行出發了,明面兒上是送波斯國王泥洹師回國,其實這支使團肩負著抓捕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使命。

一路無話,7月,使團抵達西州。裴行儉感觸良多啊,老爺子當年曾經擔任過西州都督府長史、安西都護;西州那可是裴行儉從小裴戰鬥、成長成老裴的舞臺。

到這兒,裴行儉走不了了,沒別的,來看他的老朋友太多了;當年他任安西都護,跟西域胡人部落關係極好;聽說他回來了,這些老朋友扶老攜幼,簞食壺漿結伴而來。

西突厥叛亂,李治準備大舉用兵,裴行儉攔住:一招'假途滅虢'就夠了

來了還能幹嘛,喝唄;邊喝,裴行儉就把此行的目的跟大家聊了,這次是奉命出趟遠門兒,去趟伊朗;路過,跟大家敘敘舊。

大家一聽,裴大人,您不知道啊,現在美帝正制裁伊朗吶?!那地方,您就帶這麼幾個人去,太危險了!

敢情為了迷惑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裴行儉從長安出發的時候就沒帶幾個人;現在一聽老朋友這麼說,裴行儉也是借酒遮臉兒,嗨,誰說不是呢!可沒辦法,上命所差不是。

要麼怎麼說做好人還是會有好報的,裴行儉當年積攢的人品發揮作用了;聽他這麼說,在場很多人都把子弟叫來了,然後指著裴行儉對自家的娃說,收拾收拾,準備跟你裴大爺出個門兒!

等酒宴結束,裴行儉一清點,這頓大酒兒幹了,硬是喝出了一個團的兵力(“裴行儉嘗為西州長史,及奉使過西州,吏人郊迎,行儉悉召豪傑子弟千餘人自隨。”)!

身邊兒有了警衛團,裴行儉還是沒急著出發;老爺子對外放出風去,這天兒忒熱了,走路容易中暑,等到秋高氣爽吧,再繼續西行(“言天時方熱,未可涉遠,須稍涼乃西上。”)。

西突厥叛亂,李治準備大舉用兵,裴行儉攔住:一招'假途滅虢'就夠了

就這麼著,裴行儉就跟西州呆下來了;每天也沒事兒幹,呼朋引伴的,不是喝酒,就是打獵;有時候光自己玩兒還不過癮;裴行儉把西州遠近凡是跟他有交情的胡人部落全張羅起來,來來來,別閒著,一起開轟趴。裴行儉人緣好,他一吆喝,遠近部落首領都給面子,駕著鷹、牽著狗就來了;這下兒老爺子排場大了,一次會獵,能有上萬人參加(“行儉徐召四鎮諸胡酋長謂曰:‘昔在西州,縱獵甚樂,今欲尋舊賞,誰能從吾獵者?’諸鬍子弟爭請從行,近得萬人。”)。

裴行儉領著這一個混編師,以狩獵為名,縱情在天山一帶呼嘯馳騁;今兒獵這兒,明兒獵那兒;反正也沒個準地方兒。

那位說了,裴行儉跟西州這通兒折騰,怎麼沒見阿史那都支有所反應啊?!

其實阿史那都支開始的時候確實心生狐疑,像他這種地頭蛇,而且正準備造反,茲要是有點兒風吹草動,肯定會有所警覺。所以打裴行儉一進西州,阿史那都支的情報網就啟動了,每天按時按點兒的給他彙報大唐使團的一舉一動。可是,阿史那都支的特工監視了幾天,發現裴行儉除了喝酒就是打獵,丁點兒正事兒不幹;特工每天記錄的內容基本上都一樣,彙報的時候只要改改時間就成;這麼連著幾天下來,阿史那都支也懈怠了,放鬆了對裴行儉的警惕(“阿史那都支覘知之,遂不設備。”)。

西突厥叛亂,李治準備大舉用兵,裴行儉攔住:一招'假途滅虢'就夠了

見阿史那都支沒有什麼異常反應,這天,裴行儉又吆喝著要出門兒打獵;等那個混編師湊齊,裴行儉帶著大家突然以急行軍的速度向西急進,一直逼近到離阿史那都支大營僅有10餘里的地方才站住腳兒。然後,裴行儉就像打獵路過老朋友家一樣兒,打發人到阿史那都支大營問好,順道請阿史那都支過來喝個酒。

一個師的兵力居然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離自己僅10餘里的地方;雖說不是正規軍吧,但也把阿史那都支嚇了一大跳。再一聽來人說,裴老爺子要請客喝酒;阿史那都支心裡犯嘀咕了。

去還是不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