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外總工會打造24家暖心驛站

建外总工会打造24家暖心驿站

環衛師傅在暖心驛站接水

建外

這裡提供飲水、熱飯、急救等服務,環衛工人、綠化工人、出租車駕駛員、快遞員、送餐員、警察、城管、協管員等眾多戶外工作者皆是服務對象。

對於年近五旬的環衛工人老杜來說,今年春天格外溫暖。負責建國路附近區域清掃工作的他,以前累了只能在樹下或者寫字樓的角落裡休息,餓了也只能扒拉幾口自己帶來的早已冰涼的飯。如今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往,因為他有“家”了,一個累了能歇著、渴了有熱水喝、飯能幫著熱、受傷了能救治的地方——“暖心驛站”。

而這樣面向廣大戶外工作者的暖心驛站,建外街道目前已打造了24家,遍佈轄區的各個點位。近日,建外街道總工會為這些暖心驛站配置了飲水機、微波爐、冰箱、消毒櫃等物件。環衛工人、綠化工人、出租車駕駛員、快遞員、送餐員、警察、城管、協管員等眾多戶外工作者皆是驛站的服務對象。

在位於SOHO現代城的同仁堂暖心驛站,一位快遞小哥告訴記者,他在京做快遞員已有四五年,輾轉過幾個片區,“我喜歡跑這邊(建外地區),這裡是北京最繁華的地方,現在又有了我們能休息的地方。雖然每次停留的時間都不長,但能喝口熱水、歇一歇,能感覺到北京的溫暖。”

而老杜更愛去位於現代城小豆餐飲店的暖心驛站。前幾日他不小心被垃圾裡的碎玻璃劃破了手,流了不少血,他第一個想到了暖心驛站,“他們這裡還準備了創可貼等急救物品,對我們來說真是太方便了。”

建外地區的這些暖心驛站,之所以獲得戶外工作者們的認可,和它於細節之處的貼心分不開。

據記者瞭解,暖心驛站從選址到佈置,建外總工會在細節上花了不少心思。建外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選址時會綜合考慮多重因素,除了人流,驛站的面積、分佈密度、管理等都是要考慮的問題,“宗旨就是,力求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同仁堂藥店驛站的工作人員岑姐表示:“考慮到戶外工作者使用最多的是微波爐、冰箱、飲水機等,我們就把這些東西放在了一樓,消毒櫃等不常用的就擺放在二樓。為方便他們喝水、吃飯,我們還專門在旁邊放置了椅子。有的人不喜歡喝白水,我們就準備了茶葉包。”有的驛站還準備了被子、雨傘、紙巾、針線盒等小物品。而為方便識別,24家暖心驛站都配備了統一標識,並安置在最顯眼的地方。

暖心驛站剛建成時,老杜在門外張望了好幾次,卻始終不敢邁進那一步。“後來,還是裡面的工作人員看到了,喊我進去。進來就發現,他們想得真周到。現在,我們幾個一起幹環衛的老夥伴都會到自己離得近的暖心驛站去歇個腳。”老杜說。

據悉,暖心驛站是職工之家服務功能的延伸。按照市總工會的要求,朝陽區總工會制定了相關的工作標準,並給予了配套資金支持。建外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暖心驛站長效發展下去,不斷增加服務功能,實現暖心服務全覆蓋,讓暖心驛站真正成為廣大職工遮風避雨的港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