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梅、经宿松,流至望江积而为池,由雷口入长江而故名的遗址

古雷池遗址位于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成语"不可越雷池一步"乃源于此。古有雷水,由黄梅、经宿松,流至望江积而为池,由雷口入长江,故名。古雷池水利风景区依托武昌湖、褒隐寺水库和宝塔河而建,景区面积177.0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7.02平方公里,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由黄梅、经宿松,流至望江积而为池,由雷口入长江而故名的遗址


主体位于望江县雷池乡,在望江县城东南10公里处,紧靠长江北岸,面积100平方公里,入江处为雷港。

由黄梅、经宿松,流至望江积而为池,由雷口入长江而故名的遗址


因古雷水自湖北黄梅县界东流至此,积而成池,故名雷池,亦名大雷池。东晋时置大雷戌,为江防要地。咸和二年(327年)历阳(今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今寿县)镇将祖约叛乱,向京都建康(含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欲火 速统兵去保卫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权的庚亮得知后,担心当时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在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叫温峤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东。后来用以表示言语、行为不敢逾越的一定范围。“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即源于此。南朝刘宋鲍照及唐李白、北宋黄庭坚等,都留下名诗绝句,赞美雷池的昌盛和奇景。

由黄梅、经宿松,流至望江积而为池,由雷口入长江而故名的遗址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陈友谅与朱元璋两军在鄱阳湖做最后的生死大决战,双方兵力悬殊,60万对20万。朱元璋明显处于劣势,人少船小;陈友谅人多势众、船坚箭利。

由黄梅、经宿松,流至望江积而为池,由雷口入长江而故名的遗址


朱元璋的指挥船曾一度被陈友谅军包围,差点被活捉。朱升献“舍车保帅”之计,朱元璋脱下战袍交与大将韩成,乘小舟才得以死里逃生;韩成——朱元璋的替身战死。旷日持久的战争,双方粮食消耗殆尽。正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相传雷池岸边(今望江县太慈镇蒋家塝)富豪绰号叫蒋十万(号称拥有良田十万亩)正用船押送陈友谅征购的十万担军粮到其军营,由于大风的作用,蒋十万将十万担军粮阴错阳差送到了朱元璋军营,解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饥暑交迫的陈友谅中流矢身亡。朱以20万的军队消灭了陈的60万军队,取得了鄱阳湖之战的最后胜利。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朝。皇上曾赐石鼓一对给蒋家祠堂,以示对蒋十万送军粮功绩的表彰。石鼓可惜在文革中被毁。明天启间(1621-1627年)雷池口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从望江县华阳镇流入长江。

近年经安徽省宿松县地方志办公室廖理南先生和在湖区工作几十年的九姑乡何景华先生考证,古雷池是长江北岸安徽省望江县、宿松县,湖北省黄梅县连在一起和不连在一起的水域,现存遗址主体水域在宿松。廖理南先生就雷池为此曾与上海辞书出版社有过多次《关于"雷池"释义问题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通讯》。1974年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晋以后的各朝代地图上,明确标明雷池即今日黄梅和宿松境内的龙湖、感湖等大部分水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