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日本“大房子”,仍有人住,牆厚冬暖夏涼,炮樓易守難攻


一望無際的地壟溝,盡頭安靜地臥著一趟趟當年日軍侵華,在東北這座老煤礦裡建設的大本營,這片區域是士兵宿舍,遠遠望去,十個豎直高大的外置四方大煙囪,是它最顯眼的標誌,在東北,幾乎所有的日本房都是這樣。

我的家鄉在雞西市滴道礦,這裡是日軍當年在東北建立的大型煤礦裡最早的一批,從1931年開始,開始擴大產業範圍,在西山地區建立了一座大型的現代化畜牧場,抓當地人到營地幹活,日軍士兵及家屬則安置在這些規劃好的居住區,與老百姓居住區隔開,有崗哨把守。

因為日軍修建的房子體量寬大,人字房頂開合角度也大,所以老百姓管這些房子叫“大房子”,大房子通常側面開門,進去後有一個通長的大走廊一通到底,兩面設門,側面大門上有通風窗,沿著走廊,兩面依次排開一屋一廚的宿舍,在個別大房子旁邊,還有一個稍小一點的房子,做崗哨。


大房子正面和背面還各有一個出入口,圖為其中一個,過道狹窄,陰暗,原本刷成白色的大坯牆面已經開始剝落,算來,這些房子已經80多歲高齡,過道里堆著一些居民撿來的飲料瓶子、煤塊、磚頭、閒置農具啥的,因為節省,雖然有燈,但沒人開,靠自然光照明。

大房子的一個正面,這戶是帶家屬的面積大的一套,有兩間臥室,一個廚房,一個小客廳,當地一位60多歲的大爺說:“這煙囪粗,基本不太會堵,而且高哇,抽風嘎嘎的,小日本子整這下水道是一絕,這麼多年,沒堵過,而且到現在不道髒水往哪排……”

進入大房子內部人家看一看,據說房子門是故意設計成這麼窄小的,這樣易守難攻,房子內部的大走廊也是方便士兵集結,這座房子裡被分成了十幾家,對面屋,每一家一屋一廚,雖然年久失修殘敗不堪,但特徵還是很明顯,首先是灰磚牆面,灰磚是用水泥沙子製成,堅固耐用,現在拆下來的磚,老百姓依舊拿回家用來蓋房子、砌院牆。


這是一戶人家,灶臺比東北普通灶臺要矮一些,一個獨灶,灶口旁有一個放置炊具的檯面,幾十年使用下來尚未損壞,大爺的親戚當年結婚就是在這所小房裡,後來搬走了,把房子給家裡人養羊,大爺說:“這牆你看,比咱平時得厚得多,所以冬暖夏涼,日本崽子挺會整……”。

屋子內部,土炕還是原來的樣子,這種炕在東北叫做“半截炕”,窗戶尺寸是原來的,後來換了塑料材質,這麼小的屋,這個窗算大的,屋裡有老式的儲物大箱子、大水缸等雜物,生活痕跡是典型的東北家庭,主人搬走後,地上鋪了草,用來當羊圈。

圖為當地新建的平房,用的灰磚、灰瓦都是從倒塌的日本大房子裡扒來的,這些房子轉眼也有40來歲的年紀了,煙囪是小的,頂部尖,這是東北普通民居的典型煙囪,所以一打眼,日本房和當地房,一目瞭然。

遠看日本大房子和普通民居對比,大房子明顯更寬,趟房更長,顏色灰白,當時建成這個顏色,一是水泥和沙子的原色如此;二來,和當地的土地融合,更利於隱蔽;三來,和當地建築區分開來。

距離大房子不遠處的大地裡,安靜地躺著一個三層的炮樓,炮樓頂部設置一個方形的鐵製瞭望崗哨,年代久遠,崗哨已經快風化消失,炮樓內部有鋼筋樓梯上下。北風呼嘯,家鄉的這片土地上,經歷了多少苦難風霜,真希望這些侵華的鐵證能得到妥善保護,作為日本反人類罪行的證據讓兩國後人都來看一看,知恥而後勇,不忘苦難,砥礪前行,不讓悲劇再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