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鄢烈山一個雜文專家大家怎麼看,去評判一個流浪大師說人家髒兮兮?

放下也是一種境界


“我不喜歡那個“流浪大師”,不管炒他的人有什麼用意。他肯定有病,不是正常人。髒兮兮的看著噁心。有心避世可以到深山老林隱居,自耕自食優悠歲月,反正農民不用交稅了,養活自己不難。”

不愧是搞文學的,鄢先生這七十多個字觀點明確,條理清晰,邏輯分明,層層遞進,可做典範。開篇立意,言簡意賅,直接亮出觀點,“我不喜歡那個流浪大師”。然後表明原因,“他肯定有病,不是正常人”,不喜歡一個不正常的人好像有些說不通,對那些不正常的人,比如精神病患者,人我們給予的應該是同情,而不是“不喜歡”,於是鄢先生進一步給出理由,“髒兮兮的看著噁心”,這個就有那麼點靠譜了,誰會喜歡一個衣衫襤褸渾身惡臭的人呢?但這個理由明顯流於表象,還不足以服眾,於是由淺及深,鄢先生從更深的層次上給出理由,“有心避世可以到深山老林隱居,自耕自食優悠歲月,反正農民不用交稅了,養活自己不難”。如果把這句話理解為鄢先生建議沈先生去深山老林隱居從而達到徹底隱世就錯了,對於一個不喜歡的人給出這樣一個比較中肯的建議顯然有違常理,所以聯繫上文,鄢先生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想避世就滾遠點,別在世人面前扮可憐假清高裝大師騙取人們的關注。

我不同意鄢先生的觀點(現學現賣,來一個開宗明義)!

一、從主觀上分析,沈先生的走紅源於他的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和滿腹經綸出口成章的強烈對比。如果一個人前不久還是衣冠楚楚男盜女娼,突然間就手捧《戰國策》和《左傳》可憐兮兮的在街頭流浪,並且瞬間被一些人發現並公之於眾,那無疑屬於炒作。沈先生呢?流浪了二十六年,二十六年的風餐露宿只為不可預期可有可無的爆紅,誰做得到呢?他信手拈來出口成章的談吐也不是可以臨門抱佛腳可以達到的水準。

二、既然我都能想明白沈先生不是故意炒作,那麼鄢先生肯定也明白,但他依然“不喜歡”沈先生,難道原因真的是因為沈先生“髒兮兮的看著噁心”嗎?按這個邏輯,和周總理握過手的時傳祥是不招人喜歡的,大街上掃馬路的清潔工是不招人喜歡的,工地上和磚頭瓦塊為伍的建築工是不招人喜歡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是不招人喜歡的……,這種以乾不乾淨作為喜不喜歡的標準,反應出來的是一個人基本的人文胸懷和道德素質,我是萬萬不敢以這種心態揣測作為作家的鄢先生的。

三、那就是鄢先生看不慣沈先生的被過度炒作了。一個落魄書生而已,事業一塌糊塗,家庭一塌糊塗,前途一塌糊塗,流浪街頭二十多年,就憑多讀了幾本書就被奉為大師,滿世界地被追捧。如果這就是大師了,文學家的臉還往哪擱?那些滿大街追著沈先生喊大師的人是精神匱乏還是眼光低出了新境界?或許在鄢先生看來,這是整個社會的悲哀,於是恨屋及烏遷就於沈先生。

如果真是因為這個不喜歡的話,鄢先生找錯焦點了。沈先生也不想這樣的,面對那群圍著在身邊人,他表現出來的是無奈和剋制。倒是那些心懷鬼胎的人,不斷的興風作浪推波助瀾,硬生生的把沈先生推到了聚光燈下。如果鄢先生對沈先生的名聲大噪不爽,也應該不喜歡那些圍在整天沈先生身邊的人,是不敢還是眼神不好看偏了?

所以,我也搞不明白鄢先生究竟是為什麼不喜歡沈先生,權當是文人相輕吧。但我相信,如果沈先生知道了鄢先生對自己的不喜歡,他是不會在意的,他有這個氣度。




行走的態度


久聞鄢烈山大名,我在報社工作的時候,有個同事還以跟他關係要好為榮。後來我看了一些鄢烈山寫的雜文,覺得名不副實。他寫的雜文東拉西扯,想說得深一點卻力不從心,沒有一件事情能講得通透。雜文要想寫得好,必須非常博學;至少還得有一個學得通透的專業打底才行;但鄢烈山沒有。顯然,鄢烈山屬於那種什麼書都淺淺地翻翻前面幾頁就算了的大學問家。我這樣評價鄢烈山,他看了肯定不舒服。他可能會說:有本事你試試看!不過且慢,我只是一個讀者,真的不一定比他強;但是吃豬肉的人,不一定要會養豬才可以評論豬肉好不好吃,是吧?


崩牙叔


捧大師的都是小丑,你們的大師表面有文學素養,實質他缺少的東西多了,他的品德,他的孝心,他的不合群,就是你們崇尚的,談國學口若懸河,實質他領悟多少,孝為先他都沒做到,說什找個媳婦容易,找個同道難,現在這許多人棒你,還不是你的同道嗎?那你的同道應該是啥樣,和你一樣工作不安,揀拾垃圾,和你一樣二十多年看幾本古典文學,背都背差不多了,和你一樣父親重病,你去只看了一眼就走人,父去世不給送終,找媳婦容易,為啥還孤身一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父為子綱,這是不是國學中的,嘴皮子功夫,理論聯繫實際,你都不懂,還談什麼滿腹經綸,就算是真學問,沒發揮出作用,還不是廢才一個,提倡環保,自己就不環保,垃圾箱揀的東西能吃的吃了,能賣的賣了,起名叫分揀,環衛工人也沒穿得向你那麼髒,而你的弟子卻說身上髒心乾淨,可笑,石傳祥老人說過,髒了我一個,乾淨萬家人,雖然是掏大糞的,穿的也是乾乾淨淨的,他說的髒是幹活的過程,而你卻表面髒,總的來說你就是口是心非,只有小丑看好你,我是一個退休老工人,出生在毛澤東時代,成長在紅旗下,上過山,下過崗,在最艱苦的時侯,活得乾乾淨淨,在最艱難的時侯,工齡買斷,有困難沒向國家伸手,憑自已苦幹養家,孝順父母,而你起碼每月兩仟元工資拿著,不思進取,以流浪為榮,學不為所用,捧你為大師還很享受呢。


用戶5104047330460


看了沈巍的視頻,也看了這個鄢烈山的微博。覺得有話要說。

第一,沒有證據證明一開始是有人在炒,從現有的視頻來看,一開始是網友自發形成的,到後期是有人在炒熱,但與沈巍無關。第二,從現有的視頻看,沈巍並沒有說自己避世,只是說他從小就撿破爛賣錢買書看,工作後仍然覺得垃圾中有很多有用的東西,可以回收利用,所以繼續撿垃圾做垃圾分類,但同事和家人不理解,理念不一致而已。第三,沈巍說自己髒是有原因的,其一是穿西裝撿垃圾不容易維護,旁人也會有異樣的眼光,穿得髒符合旁人撿垃圾的印象有利於自在做事;其二現在生活不穩定,居住條件不能滿足日常洗漱。最重要的是第四,如果鄢某認為沈巍肯定有病,那麼他就是在噁心一個病人,這分明是在歧視病人!而且他還嚴厲的責備沈巍為什麼不去深山老林,這不是要一個病人自生自滅嗎?我靠!這個鄢烈山良心夠壞夠噁心的。

所以你看,這個鄢某一共才說這麼兩句話,就有這麼多問題。可見,這個人是個說話不負責的人,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的內心狀態和道德學識修養。


林海辰喬


葉公好龍,這個故事大家都聽說過,說葉公非常喜歡龍,屋子裡到處都刻有龍,龍感其誠,來拜訪葉公先生,葉公一看,這龍也不美呀,髒兮兮的,又腥又臭,一點也沒有屋裡金鱗閃閃的假龍漂亮,嚇的撥腿就跑,說明什麼呢?說明葉大師喜歡假的東西,不看具體實質東西。

至於,沈巍是不是大師還真不好說,引得各路粉絲追捧,許多殿堂裡大師坐不住了,紛份吐槽,似乎也分一杯流量羹,其實,人家“流浪大師"也說了:我不是大師,我是沈巍阿,我有姓,有名,不是大師。圍得裡三層,外三屋,粉絲專等大師出來講《論語》,有人說:有病!他成大師?我們成了什麼?誰來追我?髒兮兮的。

的確,沈巍確實很埋汰,粉絲們喜歡埋汰麼?有病,病的不輕。其實,沒必要討論“流浪大師"有病,還是粉絲有病,是沈巍心靈乾淨,這一點就足夠了,許多大師穿的光鮮,競幹齷齪勾當,您說?您選擇什麼呢?

沈巍的網紅,是對素屍餐位大師們絕妙諷刺。


雪城之湖


頭條几次提到鄢烈山,並封了個頭銜:雜文家。令人哭笑不得!

鄢烈山原是《長江日報》一名記者,喜歡寫雜感隨筆,後調入評論部當編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40餘年筆耕不輟,難能可貴。但他文風輕浮,淺嘗則止,不能“深探龍穴,高攬星月”。這是黨報編輯的通病。

那麼,鄢烈山這次怒懟“流浪大師”沈巍一事,只能說明自古以來的“文人相輕”,沒有其它任何的社會意義。因而也不值得炒作渲染。鄢烈山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嚴家慶


沈先生是一個病人。

他一邊撿垃圾一邊看書,既不想炫耀也不想出名。

卻被一幫心懷鬼胎的人和品格低下的網絡平臺肆意炒作。從開始的“志得意滿”、侃侃而談,到後來的不堪其擾。

整個事件,像一個照妖鏡:照射出一些人的無恥;一些人的無知;一些人自私;一些人的下流……一些網絡的齷齪、卑鄙。

這是一部現代的《浮世繪》,更想一篇當代的預言故事。人性的醜惡在這裡粉墨登場,肆意揮舞。放眼望去,滿滿的都是妖魔鬼怪、魑魓魍魎……

沈先生病了,心是乾淨的。網絡平臺和主播病了,卻是被錢亂了心智,壞了良心。


LIYUN2210269191


這段話,如果不看名頭,相信很多人會認為不過又一個噴子而已。噴子可以不滿就噴,不服就噴,甚至見誰噴誰,實在不足為奇。但看罷名頭就不但是"奇",而且是“驚"了。鄢烈山,那可是著名雜文家、時評家,一向以文筆犀利、殺伐果斷、鞭辟入裡、入木三分著稱,兩家璧合更是了得!起碼,我對其雜文是推崇備至的。只是,不管多大的名家在發表"名言"前,是否該多瞭解掌握一些實情?針砭時弊,抨擊亂象完全應該,但先入為主則是武斷。

鄢先生上來就是一句"不喜歡那個'流浪大師`,不管炒他的人是什麼用意。"也就是說,你用意再壞也行,再好也罷,反正我一概不喜歡,就是從骨子裡不喜歡"流浪大師"。好則好,惡則惡,個人心中一杆稱,哪怕是名家也有這個權力,我們自不必過分強求。但隨後的一句“他肯定有病,不是正常人,髒兮兮的看著就噁心。"既過於武斷,又是對流浪者的偏見和侮辱。同時,也很容易給人這樣的感覺:之所以不喜歡,是因為他有病,髒兮兮的噁心。拭問:病人就活該被不喜歡?流浪漢就活該人見人煩,甚至被人噁心?這不僅是缺乏對弱者的同情,更是對流浪者的無視和不尊重!同情弱者,扶助弱者,倡導公平、公正歷來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共識,否則,就不會有救助站,福利機構,亦不會有多年來的扶貧助困。

鄢先生說,"有心避世可以到深山老林隱居,自耕自食優悠歲月"。我不知道鄢先生對沈先生到底瞭解多少,到底知不知道沈先生自小就喜歡垃圾分類,知不知道他倡導節儉而非過度消費的理念。不知道就是過於粗魯,而知道就是強加於人。

沈先生從無自稱大師,也不認同大師稱謂,只不過是網友或炒作者冠之而已,您不認可完全可以無視。分撿垃圾是其心心向念,是社會公益,他說過,流浪漢的裝容人們更易接收,從事垃圾分撿亦不會遭人非議。他的行為您可以不喜歡,但請不要指指點點。每個人都是一部書,也許您能知其一,但不可能知其全部,尤其他內裡的酸楚。人各有志,道各不同,每個人都有權力選擇自已的生活方式。也許沈先生的經歷使其性格有所缺失,心理有些障礙,但他善心善行,沒有危害社會和他人。尤其是從事公益,崇尚國學,反倒是我們每個人應當學習的。



碧水藍天657


鄢大作家你看看你寫的什麼,用惡劣的語言渺視沈巍先生!不管你名氣多大,地位都顯赫!首先你已喪失了做人的本份,善良!沈先生只是一位喜歡讀書,宣傳讀書有益的流浪者!他沒有做任何損人利己,違反道德,法律的事!他沒有工作,沒有親人`,親友,朋友的關懷!獨自品味著人生的苦澀!但在他眼裡依舊是對生活的熱愛,他沒有對給他不公的人,採取報復,誹謗,攻擊!沒有抱怨生活對他的不公,他在別人捧他為大師時,他很淡然,他說我不是大師,我只有半瓶水,我只是喜歡讀書,我們先不去談沈是不是大師,就人家說的話就可見稱大師是別人這樣叫的與他沒有關係,就是頭腦很清醒,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你與他比你是否知道自己的份量呢,你與他前世無怨,今世無仇!卻飢笑他,嘲笑他,讓他到山林去隱居!你乍不去的,去山林裡去享受西北風的快樂!明顯是妒忌,沈先生的走紅,心裡不平衡了吧,沈先生地位流浪者與你比是懸殊很大,你是衣冠楚楚,人模狗樣,你就瞧不起下層人民?你們這些所謂的文人,有句文人相輕,抵毀別人,抬高自己是你們常用的手段!鄢先生書讀的再多,應該明理!寬容的對待他人,去恢復做人的夲質,人之初,性本善!


峰哥285246961


歸納一下鄢先生的話語重點:1、表明了不喜歡(價值觀方面、人權方面、人格方面、人性方面、美學方面、趣味方面、階級階層方面、情感方面、體面與勢利方面⋯綜合考慮一下?);2、認定沈先生有病、不正常(是主觀推斷,還是遠程醫生的客觀診斷?);3、生理上反感(類推,鄢先生見到類似沈先生狀態的人、事、物、環境⋯或許都會噁心的?);4、建議沈先生到山村當農民(自耕自食,自生自滅,優悠歲月-悠悠歲月-優遊歲月:任選?);5、農民不用交稅了,養活自己不難(農民們說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