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學習歐體快有一年了,但沒一個字像該怎麼辦?

用戶2516021463977


如果是初學者,我認為臨習一年達到這個水平,已經不錯了。歐陽詢的《九成宮》拓本有不少殘缺不全的地方,有些字的筆畫不甚清晰,臨寫起來難度不小。

建議你臨習的時候比照、借鑑清代姚孟起的臨本,把歐體的筆畫規範起來。他的正書宗歐陽詢,把歐體寫到了極致,史稱他“嘗臨九成宮醴泉銘逼肖”,是歐體書法體系的忠實踐行者。

姚孟起在臨寫的時候,還對原拓本上的一些結字進行了糾正,可便於你的領悟學習。

初學者不具備對古帖殘缺筆畫作修補的水平,按自己的理解補上,容易走偏,成為“四不像”。倒不如另闢蹊徑,從古人的臨本中尋求答案。

每一次對自己的懷疑都是一個瓶頸期,是一個進步的好機會。靜下心來想好解決辦法,制定計劃予以執行,便將是一次飛躍!


倚齋聽風雨


自己學習歐體快有一年了,但沒有一個字像該怎麼辦?


你好,學習書法是個漸進的過程。你的框架已經有了,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臨帖的目的,第一是訓練自己的控筆能力。有了控筆能力以後,就是進行筆法的練習,通過臨帖時的模仿,找到正確的書寫筆法。你臨的越像,筆法就越接近歐陽詢的用筆。所以在臨帖時就要善於總結分析每個筆畫的起、行、止。讀帖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讀帖怎麼讀?讀帖說直白點,就是看字的點畫結構。一個筆畫要從筆鋒是如何下去才能寫出這樣的形態。分析完了就加以實踐,看看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確。如果實踐後得不到理想的結果,有兩種情況,第一是思慮的結果是正確的,手上的能力達不到。另一種是思慮的結果不正確,無論你手上的工夫好還是不好,都不能夠寫出理想中的形態。你就要知道是手上的功夫不到火候,還是思考的結果不正確。在不到一年的學習時間,手上的火候不到這是正常的。所以不要性急。書法要靠大量的時間來練習。熟能生巧,巧能生新。



對於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觀看教學視頻來加強自己的筆法認識。在網上這樣的節目非常多,多進行對比選擇。誰寫的好,講的易懂易學,就多留意觀看。

你現在處於初學階段,不要去聽人說缺少神韻意境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是初學者的能力所能及的。現在缺少的東西太多,只能把眼前的問題一點一點的解決掉,神韻意境自然會產生。


子衿書法


我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如果我是老師,一般不推薦把歐陽詢作為學書門徑。不是歐陽詢的書法不好。如果不好,歷史上也不會把歐體作為楷則來定義。有句話說得好:看似平常最奇崛。歐體字看上去簡簡單單,實際上法度森嚴,所以不宜初學。

第二,對歐陽詢的時代背景,性格特點,師承關係,學歐以後書法路子怎麼拓寬,都沒有很好地“閱讀”體悟,所以學習就顯得支離破碎,不著邊際,這樣練習只能得其形,無法接近歐陽詢的氣息,寫不出歐體的氣質。所以,作為成人,首先需要學習的是,把歐陽詢這個人瞭解透了,你才能“鑽”到他的字裡去。如果把握大體的風貌,你就是用“猜”的辦法,也能猜出幾分像。

第三,瞭解自己不夠。你喜歡歐體的原因是什麼,你確定自己的性格是嚴謹端莊、規矩認真的嗎?如果你是浪漫狂放的人,就不應該選擇歐體。因為氣質“不搭”,寫出來一般來說也是違和的。你瞭解自己的習氣嗎?我指的是,平時寫字的時候,“心”的最後一點怎麼寫?然後練習歐體的時候也是那樣寫。不把自己“消滅”掉,不是老老實實用歐體字法寫出來,怎麼能解決好“像”的問題呢?也就是說,臨帖,歸根結底是首先消除自己的“習氣”,讓自己成為字帖對應的書家,才有可能把字臨像臨活。

最後,字帖要常臨常新。臨習歐體一年,這時間已經不短了。收效甚微,不僅因為花的時間不夠,更是因為沒有“鑽研”。從臨作上看,氣息、章法、字法、筆法都沒有好好理解。陳忠康先生說得好,寫字就像攻克堡壘,一個字一個堡壘,要逐個擊破。所以,寫字要玩命“折騰”,用各種方法,成為“歐體”本人,通過“折騰”,把字成為自己的肌肉記憶,一下筆就能從腦子裡“調”出來。而且隨著臨帖的深入,能保持新鮮感,說明理解在深入,效果也會更好。


孤山踏歌288


一年練成這個水平,說實話,有點太慢了。按正常拉說,一兩個月自學到這種水平才是正常的。當然,並沒有貶低的意思,只是想讓你認清現狀。

剛才看了看,你練習的方法問題非常大。你這樣練,再過一年也不會有多少進展。

首先看我圖中標出的圓圈。

大概你每個字都要寫上很多遍,但是每一遍中,最明顯的問題都差不多。

肯定有某個部分沒掌握好。

所以你這樣練,即便你一天練滿二十四小時,也是無用功。

一個錯誤如果重複一百遍能變正確的話,那做事兒就不需要動腦子了。

量,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量一定要建立在質的基礎上!

都說量變引起質變,但一個人如果經常把1+1都算錯而不改的話,那這種量,多少都白搭。無異於浪費時間,甚至不如不練。

學書法,尤其是初學時,多少不重要。

關鍵在兩點。

第一是堅持,每天都要寫。一個星期練兩天,每天練八個小時不間斷練上幾百字。說實話,不如每天半個小時,一次一個字。

第二是“對”,初學不要求量,要先寫對,寫對了才有價值,才不浪費時間。

你一天練十個字,每個寫二十遍,一天就是二百個字,兩天四百個字。

試問,你離開字帖之後背寫,記得住一個嗎?

這樣的效率,還不如每天一個字,一個字寫五遍。寫上一個星期後,在從第一個字複習一遍,看看自己的進步。

不要奢求把漢字都寫過來,沒什麼用。

中國漢字七八萬,正常使用的四五萬,日常用的兩千,多一些四五千。

難道非要都寫過來才能成書法家嗎?

書法的筆畫一共才幾個?

橫豎撇捺點轉折

結構無非上下、左右、半包圍、獨體字幾種

用得著寫那麼多字練嗎?

一年不需多,把一百個字寫像樣,那第二年遇到一千個生字,你就會舉一反三,能用書法的寫法把它們拼接出來。

如果寫的不準,再看看古人的處理方法,可能你寫一兩遍就記住了。

這才是效率。

首先,你那麼多,白練。

從一開始,一橫怎麼寫,要一個一個練。

練到能控制長短,想讓他長就長,想讓他短就斷。

然後“山”“中”“土”“子”等獨體字。

書法中,筆畫少的字比筆畫多的字更難,獨體字寫得好,拼一拼就成了上下左右結構的字。

如果寫“心”,底下的鉤怎麼寫怎麼不對,那就練一天,照著網上教學視頻練,寫對一次就能寫對兩次。

如果第一天沒寫對,沒關係,不要糾結他,去練別的,過幾天再來複習。

水平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提升起來的。

光橫豎撇捺的寫法,就得研究一二十年。前三年你覺得你筆畫寫的不錯,但是放到五年後,你會覺得你那時候連一橫都寫不好。

終於辛辛苦苦練十年了,卻發現自己一轉一折都寫不好。

這些都是正常的。

不要覺得一橫一數練筆畫很慢,真正折磨人的還在後頭。

不貪快,不貪量,如果今天能精心寫一個字,把一個字寫好,那明天的第二個字學起來就會進步更快。

如果第一個字沒寫好,第二個還沒寫好,那換到第一百個,也寫不好。

你就是這個問題。

找老師,其實沒啥必要。因為你這個水平,教學視頻網上一大堆,能出教學的肯定都比你強,你學就行了,不要選什麼高低水平的,等你寫的有進步,自然能分辨他們水平高低,屆時可以再換。

李小龍有一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

我不怕遇到練習過10000種腿法的對手,但害怕遇到只將一種腿法練習10000次的強敵。

這話一開始我不信。

因為初學時自認為漢字千千萬,寫得多才能寫的好。

後來才發現,高手寫一橫,一點,一撇,就足矣暴露出手上功夫,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高下立見。

都不用寫完整個字。

說多了都是瞎扯淡,一筆一劃練吧,先把用筆練穩,然後再練結構,循環往復,這個階段最少得十年八年。

當然,如果羨慕江湖大師寫的四字大幅作品,也簡單,練上三五年就夠用,不需用功,不需過腦子。按照你現有的方法堅持三五年就夠用。


梁宇航


你臨帖的方法沒掌握,不是在練書法,而是用毛筆在寫字。這種習慣不改,繼續下去,與書法沒有好處。

首先,你自己明白,沒有一個字寫的像,說明你具有寫好字的潛質,眼高手低,這是練好書法的前提。

第二、改變你的書寫習慣,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堅持懸腕練習,如何懸腕,可參閱我以前發文。

第三,選田字格練習紙,選羊毫長鋒大楷毛筆,或兼毫,彈性好一些的毛筆。以糾正你毛筆不會提按、不敢鋪毫的毛筆,反覆練習毛筆的提按、轉鋒等動作。

第四,字帖長篇臨習,一字排隊臨習,方法不正確,等於無數次重複錯誤。建議你從點畫筆法開始練。

第五、不急於寫成一個字,沒有掌握筆法之前,或者還沒改變你目前的書寫習慣之前,暫停臨帖,改讀帖,慢慢來,明白一點,實踐一點,循序漸進。

第六,信心很重要,一年練下來沒有進步,但字裡行間看不出你有急躁情緒,這是學好書法的根本。祝你成功!











陋石書藝


一年的功夫,已經非常不錯了。點畫的把握已經有歐陽詢楷書的形狀了,問題在結構方面不精準,歸根結底出在方法上,一是讀帖不足,不能找準點畫形態位置;二是由於技法不熟,在臨摹時精準度發生了偏離;三是有些貪多了;四是犯了欲速則不達的問題,初學書法最好使用帶有界格的練習紙,以便於精準過度點畫形態和字形。讀帖是一定要看清找準,不妨以第一筆為基準,找準點畫在字中或格子內的位置,臨摹時一定要按照原帖範字或技法進行臨摹,同時要堅持少而精,上臺階一樣,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臺階,切記大步跨越。


從題主所附作品看,在臨摹過程中還沒有進行比較分析式的臨摹,就是臨摹一個字後要和原帖對比一下,問題在什麼地方,然後再進行第二遍的臨摹。我們臨摹練習中如果一味反覆的臨摹訓練,而不動腦子,仍然會進入臨摹學習的誤區,錯誤的認為對範字讀一遍就行了,然後進行練習就可以了,這時候仍然會出現偏差,甚至認識的誤區。這時的誤區更可怕更難以做到清醒的自覺的認識與發現甚至習慣成自然,這種情況自己也最難發現,甚至沒有經驗的情況下,根本就認識不到其中的誤區。



翰墨書道


自學歐楷一年,首先贊你的定力。我覺得你的字基本筆畫和間架結構有問題。

我想說的是首先自己捫門自問一下,練習了這段時間究竟效率如何?一週練幾次?一次多長時間?心是否能夠靜下來心無旁騖的練習?臨帖是否細緻?...


這些都是剛開始練習書法的基本問題,尤其是楷書,更是急不得。比如你是練習了挺長時間,但是寫的時候不能做到心無旁騖,浮躁,這是楷書的忌諱!

如果這些都沒有問題的話,那麼我的建議是如果真的想學習書法,說實話通過自學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最好還是找一位老師教你。無師自通不是沒有,有天賦的畢竟是少數。對於書法基礎理論知識,基本筆畫,間架結構,章法佈局...自己鑽研還是有困難。老師給你示範基本筆畫,分享經驗心得,再加上你的勤學苦練,相信會有進步。


當然現在網絡這麼發達,還可以在各大軟件上尋找歐楷教學的視頻,裡面老師講解,寫範字,對你都有幫助。

書法這門藝術永無止境。要靠一定的悟性,加上多多臨摹練習,持之以恆才可能小成。加油~

個人看法,歡迎指教


好巧


看了題主發的練字習作,這是沒有老師指導,摸著石頭過河,斷斷續續學習一年,有這個基礎也不算太差。但認真來看,確實沒有一個字像,而且楷書寫得還七扭八歪,怎麼辦呢?以我們的指導經驗,給出三點建議:

1、題主這個練字太隨意,大的大,小的小,開始練楷書就沒有對齊,建議採用田字格或者米字格毛邊紙練習,先不管寫得怎麼樣,一定要把字寫在格子的正中央,確保大小基本一致。

2、臨帖要善於觀察,不觀察地臨帖等於是自己亂寫亂畫,沒有益處,以題主的“心字底”為例,見下圖的“德”、“億”“思”幾個字,沒有一個“心字底”寫對了的,跟原帖一對比,就能發現天壤之別。所以,一定要觀察、觀察、仔細觀察!

3、建議按上面的這兩點,每週要確保練習20個小時以上,再堅持練習一年以後,再來看問題所在,相信到時候一定會有大幅度提高。只要方法得當,堅持到位,說不定以後寫出個“歐楷第二”都難說!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以我的經驗,影響寫〈像〉的原因都有哪些?

1、訓練方法不正規。比如,從起步入門一直照著寫。沒有指法、筆法、筆畫、結字法等一系列前期基本功訓練過程。

2、訓練用具不匹配。比如,原帖本來是小字,卻故意放大幾倍臨寫,由於大筆性能所致,加之筆法動作誤差,寫不出來原作用小筆書寫的那種形質與神采,等於有意篡改了原作寫法。

3、執筆姿勢不合理。比如,誤用了當今流行的假冒偽劣五指執筆法。應該儘可能的瞭解和運用原作者使用的執筆法,或者採用更合適的書寫姿勢與執筆法。

4、筆法動作不規範。比如,沒有節奏感、力度感。尤其是行筆速度很慢,而且起止處附加了逆入、轉鋒、頓筆、描畫等多餘的廢動作。

5、筆畫寫法不正確。比如,什麼風格的字體應該用中鋒或側鋒不清楚,起~行~收都是怎樣的心中沒數。如歐楷,是以側鋒法為主的,如果誤以為筆筆中鋒,恰恰相反,筆畫中很多細節作不上來。

6、臨摹方法不科學。比如,除了直接照著字帖硬性模仿著寫之外,從未使用過其它方法。其實,古人發明了很多臨摹方法,如雙勾法、單勾法、填勾法、摹寫法、描寫法……每一種都有獨特的功能與用途。需要根據想解決的技術問題,有針對性的選擇相應的操作方法。此外,先摹寫~後臨寫,期間伴隨讀帖,這是必要的程序,不能省略。

7、其它因素。比如,盲目崇拜名家,迷信偽大師歪理邪說,選擇的範本欠妥……

以上是我的教學心得。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互動交流,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信息,會有您預想不到的驚喜。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自己練一年練成這樣已經不錯了,先不要懷疑自己的天賦,先找找水平上不去的原因:

1.毛筆入門還是有難度的,主要是筆法。建議找個老師幫你先入個門。

2.歐體都是碑刻的,入門的難度就又增加了,建議找有墨跡本的楷書去試試,有可能你不太適合寫歐體。

以上是關於入門的兩條建議,希望對你有用。其它的,比如說要看帖,多讀帖,動腦比動手重要等,作為成年人,應該都懂的,這裡不再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