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傳 第十四章:嶄露頭角(1)

“我今天所擁有的歌迷是我一點點慢慢爭回來的。”

劉德華的從影之路是與香港電影一起走過來的,同樣,劉德華的演唱之路也離不開香港歌壇的大背景。

我們不妨對香港歌壇的發展情況作一個回顧:上世紀60年代,由於外語歌及國語歌的“入侵”,再加上本土創作人員的匱乏,香港歌壇處境衰敗。

當時的紅歌星均以唱英文歌為主。

到了70年代,許氏兄弟(許冠文、許冠傑)出現了,唱了不少風趣幽默和情意綿綿的經典歌曲,推動了香港流行歌的發展。

由此,許冠傑一鼓作氣,接二連三地推出《賣身契》、《天才與白痴》等粵語歌,引起了香港人極大的興趣。

顧嘉輝、黎小田趁熱打鐵,藉助電視劇這一媒介,使粵語歌曲深深打動了市民的心,同時也唱紅了鄭少秋、汪明荃、甄妮等人。

到了80年代初,香港粵語歌曲無論在演唱還是在詞、曲的創作上,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這期間,歌手隊伍不斷壯大:許冠傑、林子祥、羅文、關正傑、徐小鳳等為代表的前輩歌星已屬“老大”;譚詠麟、陳百強、張國榮、鍾鎮濤等跨入一線;雷安娜、梅豔芳、葉倩文等後輩前景看好。

他們的崛起,新聞傳媒功不可沒。

劉德華傳 第十四章:嶄露頭角(1)

幾大電子媒介安排了大量流行音樂節目,而且都有每週的流行榜。

如“中文金曲龍虎榜”、“金榜十大”、“勁歌金曲”等;“中文歌曲擂臺陣”則及時告知市民唱片的銷量,以引起廣大市民的關注;同時,一年一度的樂壇頒獎禮使得收視、收聽率越來越高,由無線電視臺舉辦的、每年一屆的“新秀歌唱大賽”(梅豔芳獲首屆冠軍),更是吸引了市民的眼球。

在這樣一種繁榮景象中,優秀歌曲層出不窮。

如許冠傑的《紙船》、《是雨?是淚?》,陳百強的《今宵多珍重》、《漣漪》,譚詠麟的《雨絲·情愁》、《忘不了你》,張國榮的《風繼續吹》,林子祥的《這一個夜》,《天籟——星河傳說》,徐小鳳的《無奈》、《星星河》,雷安娜的《舊夢不須記》,汪明荃的《萬水千山總是情》,葉倩文的《漫步人生路》,等等。

緊接著,年輕歌手全面“奪權”。

譚詠麟憑《霧之戀》和《愛的根源》創下驚人銷量,20場演唱會場場爆滿,成為香港歌壇第一人;張國榮的《MONICA》一舉成功,輕而易舉地成為歌壇偶像派明星;梅豔芳的《赤色梅豔芳》與《飛躍舞臺》相繼走紅;而除了阿LAM(林子祥)還在歌壇穩如泰山外,其他老將的勢力似乎就在走下坡路了。

80年代中期,譚詠麟、張國榮兩人在香港歌壇稱王稱霸,他們兩人的唱片銷量及所得獎項,令人望塵莫及。

後來,張學友嶄露頭角,許多老歌手星運日沉,劉德華就是在這樣的香港歌壇背景下走上演唱之路的。

1988年,劉德華獲得了由臺灣唱片界給他頒發的“金龍獎”。

第一次在演唱上得獎,這讓從“罵”聲中唱起來的劉德華受寵若驚。

回想當時的感受,他至今仍有感慨:“在出席頒獎禮的時候,心情還不大緊張,可是輪到頒發最傑出演員部分,心裡便卜卜跳。

這個獎,是大會頒發的最後一個獎,如果沒有就肯定成敗局的了。”

得到這個獎,讓劉德華對自己在唱歌方面的前景有了信心。

人們可能對他當時得的這個獎已經沒有什麼記憶(因為他後來得獎太多),但對劉德華來說卻是記憶深刻。

劉德華傳 第十四章:嶄露頭角(1)

因為頒獎禮上還出現了一個令他驚喜的小插曲。

那天,為劉德華頒獎的是好萊塢影星波姬小絲。

見當紅國際影星為自己頒獎,劉德華心中本來就欣喜萬分。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當他接獎後,波姬小絲在他的臉頰上熱吻了一下,以示祝賀。

這一吻,讓劉德華興奮得一陣眩暈。

他沒想到自己會獲此殊榮,因為,她與在此前獲獎的成龍,也就是握手祝賀嘛。

其實,在參加頒獎禮的頭天晚上,劉德華因長期連續工作,以致透支健康造成休克。

那麼,頒獎禮上的暈眩,是否與此有關呢?

1989年,張學友多路出擊,不但出了第一張國語唱片,還憑《旺角卡門》中“烏蠅”一角,獲得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角獎。

這之後,他馬不停蹄地接拍電影,並推出粵語唱片《太陽星辰》和《沉默的眼睛》,且均受歡迎。

劉德華也不錯,他在這一年首次憑《旺角卡門》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唱片《情感的禁區》銷量接近“白金”,另外,《知己良朋》、《痴心錯付》等歌也都被聽眾接受,而一改以往風格,以搖滾旋律演唱的《我恨我痴心》亦打進流行榜。

自此,華仔終於在歌壇站住了腳。

然而,華仔並不甘心僅僅是在歌壇站住腳。

他要在站穩腳跟的基礎上,一步一個臺階地往上走,一直走到最高端。

因此,他對自己現有的一點點成績並不滿意。

曾經捧紅了梅豔芳、張國榮的華星唱片公司,後來又捧紅了林憶蓮、郭富城,應該說,這家公司的班底還是不錯的。

可是,對劉德華來說,“華星”並不是他的幸運之星。

可能是劉德華進軍歌壇以來的表現還不算太突出,因此,公司待他也就是以“明星玩票”而已。

劉德華心下有點著急,如不及時調整,自己是不可能在唱歌方面走上星路的。

於是他毅然做出決定:跳槽!

劉德華新簽約的公司是“百代”唱片公司。

可能是“百代”公司看中了劉德華俊朗的外表,也可能是發現了劉德華在演唱上的潛質,抑或是預感到只要在這兩方面都下足功夫,就能造出一顆閃亮的星,總之,“百代”對劉德華的態度熱情有加。

公司集中了一批傑出的製作力量,為劉德華量身定做了一張新唱片《可不可以》。

唱片做得非常精緻,有款有型。

《可不可以》這張大碟的銷量突破了15萬張,為劉德華贏得了他在歌壇上的良好口碑。

更可喜的是,《可不可以》讓他站上了真正的歌壇領獎臺。

1990年,劉德華憑《可不可以》勇奪“最受歡迎歌曲獎”和港、臺兩地“最受歡迎男歌手獎”。

得到這兩個重要的獎項,證明了劉德華在歌壇不斷探索、嘗試後的成功,同時也證明了劉德華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為港臺流行樂壇的核心歌手之一。

有評論說,歷史的腳步剛剛走進上世紀90年代時,香港歌壇悄然發生變化。

譚詠麟宣佈不再領獎,大大影響了人們的關注。

儘管他還是歌壇虎將,卻與原先那個叱吒風雲的“老大”相去甚遠;而張國榮的毅然引退,更使香港流行樂壇陷入山中無虎的尷尬局面。

許冠傑——這個現代粵語歌曲的開山鼻祖,他已經“不想”也沒有當“老大”的能力,在出了幾張僅給人留下少許印象的唱片後,便“休眠”了。

最後,劉德華乘虛而入,搶去了“最受歡迎男歌手獎”的寶座。

也有人說,劉德華其實唱功不突出,聲線平平,他的勝出是因為外表上的優勢,再加上還有一批廣受歡迎的好歌助陣,才使他拔得了這個頭籌。

但不管怎麼說,《可不可以》的成功,是劉德華勤奮努力、執著追求的又一個典型事例。

能夠得到歌壇的肯定,是他矢志不移,頑強拼搏的結果;同時也是他在關鍵時刻做出關鍵選擇——轉投百代公司的明智之舉,確實來之不易。

劉德華傳 第十四章:嶄露頭角(1)

劉德華的演唱事業幾乎在香港取得成功的同時,他就把觸角伸向了臺灣。

1990年,他以《如果我是你的傳說》贏得了廣大臺灣歌迷的青睞。

在宣傳唱片的活動中,他的言談舉止、風度氣質,以及宣傳冊上那飄逸灑脫的留言,更是為他帶來了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